中媒联动☆传媒联盟 2014-04-16 重要通知与声明  2020年精选20个创业好项目——期待与您早日联手合作共赢  仅需5.8万元就可通过CCTV点睛播出1个月和通过GJTV等百家媒体联合常年展播  评选与出版《当代百名书画艺术名家抗疫作品展》的活动通知 五秒电视广告只需五十元☆本项目正在诚征各地代理 点此查看加盟合作☆本站人才招聘公告  
当前位置: 主页 > 企业 >

南京卓远就当前我国城镇化模式的探讨

时间:2018-04-04 10:27 来源:中国名企排行网作者:中国名企排行网
当今时代,城镇化水平的高低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好坏的标准。我国自21世纪以来,正经历着空前的城镇化建设,由于我国地缘辽阔,区域发展各有千秋,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本文就这些模式的特点展开讨论,分析我国当前城镇化发展模式的主要问题,得出相应的建议与结论。

 引言

  当今时代,城镇化水平的高低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好坏的标准。我国自21世纪以来,正经历着空前的城镇化建设,由于我国地缘辽阔,区域发展各有千秋,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本文就这些模式的特点展开讨论,分析我国当前城镇化发展模式的主要问题,得出相应的建议与结论。

  1.研究背景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标志着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在此阶段内研究城镇化模式的国情背景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庞大的人口基数

  2017年,中国人口总数达到13.9亿,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城镇化的本质就是“人口城镇化”,如何实现大规模的人口转移是当前城镇化的第一要务。

  1.2人多地少的格局

  虽然我国有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但人均占有量是少之甚少,尤其是人均耕地面积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1.3区域发展不平衡

  由于受地理、区位、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非常明显的梯形发展格局。这不仅体现在东、中、西的三大板块的发展不均衡上,在一个区域内也会形成核心先进区与落后区明显的差异。

  1.4城乡二元结构

  城乡二元结构一方面抬高了农村劳动力流动成本,另一方面加剧了城乡收入分配不公的矛盾,阻碍了城乡统筹,区域一体化的建设。

  1.5拔苗助长式的进程

  我国城镇化建设本身就起步较晚,还要与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低碳化等共同推进,这种压缩进程的发展模式是具有挑战性的。

  2.城镇化的发展现状

  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2.1城镇化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城镇化的进程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由表1可知,我国城镇化率呈逐年递增的发展态势,2016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了57.35%,预计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超过60%。

  表1我国城镇化率走势

  数据来源:南京卓远研究中心整理

  由表2可知,2016年,城镇化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绝大多数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协调,各省之间城镇化率存在较大的差异。

  表2 2016年我国大陆31省市城镇化水平

  数据来源:南京卓远研究中心整理

  2.2人口与城镇化

  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就有了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的区别,而实现城镇化的首要条件就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人口的城镇化,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变,所以人口的转移是实现城镇化的充要条件。由表3可知,在2012年,我国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基本城镇化阶段。

  表3 我国城乡人口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南京卓远研究中心整理

  2.3产业与城镇化

  城镇化的另一个基本要求是产业的城镇化,农村人口大量转移至城镇,这也就要求城镇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实现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根据发达国家产业城镇化经验,第三产业的比重越高,城镇化水平越高。由表4可知,我国三大产业逐年向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2016年,我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占比为8.6%:39.8%:51.6%。

  表4 三大产业变迁

  数据来源:南京卓远研究中心整理

  3.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有一些地区凭借区位、政策、资源等优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城镇化模式,其中不乏有很多成功的模式经验值得借鉴和思考。这些模式不外乎两种类型,即大城市、城市群模式和小城镇主导型模式。

  3.1大城市、城市群模式

  大中等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产生明显的聚集效应,进而形成以区域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典型案例有:上海模式、重庆模式、长三角城市群模式、珠三角城市群模式、长江中游城市群模式等。

  3.1.1长三角城市群模式

  长三角城市群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范围内,区域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为长三角城镇体系、产业体系及基础设施的构建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镇化率近70%,核心区产业结构在转型升级中取得积极进展,三大产业结构调整为2.8:43.4:53.8。

  长三角城市群城市体系是以区域城市为特征,由“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相结合的现代化城市体系。该模式的可借鉴经验主要有以下3各方面。

  一是完善的交通网络与产业布局。长三角城市群交通发达,各产业的分布形成了沿交通线的空间格局。

  二是区域人才合作模式。由长三角 16 个城市人才中心共同与的长三角网上人才市场建设已进入人才共享体系。

  三是区域联动机制。区域之间的联动性加强,如长三角企业可就近自由选择报关地点,然后根据物流需要在其他口岸城市直接办理出关或提货手续,降低了企业的进出口成本。

  3.1.2珠三角城市群模式

  珠三角城市群位于广东省,2016年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镇化率达85%,预计到2020年第三产业比重将超过60%。

  其主要特征有:依托区位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市场活跃度高,国际影响力大;产业结构优化合理,珠三角地区城乡一体化态势明显;城市级别高,两个国际城市(香港、澳门)和一个国家中心城市(广州)。

  3.1.3京津冀城市群模式

  京津冀城市群由北京、天津、河北两省一市组成。该区域内城镇化率为56%;2016年,三大产业比例为5.2:37.3:57.5。

  京津冀城市群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区域发展不协调,行政级别不对等是造成该区域内城镇化差异大的最主要原因。

  3.1.4三大城市群模式优缺点

  根据以上三个城市群的发展现状与特点,概括出三个不同区域城市群的优缺点,如表5。

  表5 我国三大城市群优缺点比较

资料来源:南京卓远研究中心整理

  3.2小城镇主导模式

  截止2016年末,我国农村人口总数为5.9亿人,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有近2亿人。仅仅依靠大城市解决不了人口转移问题,以乡镇工业和小城镇建设为中心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备受青睐。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三种模式分别是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下表6就三个农村城镇化模式的异同点进行了简要分析。

  资料来源:南京卓远研究中心整理

  4.我国城镇化模式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表7 两种模式下的问题与建议

  资料来源:南京卓远研究中心整理

  5.结论与启示

  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一要切实解决人口城镇化的突出问题;二要有效推进产业结构改革;三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的策略。其中,优先发展大城市、城市群模式有利于加速实现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通过大城市的经济聚集优势和社会聚集优势,可以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另外应形成以大城市为龙头中心、周边环之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优势互补的合理格局。

(责任编辑:海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影视联盟  纸媒联盟  网络联盟   律师联盟  人员查询  加盟合作  最新最热

特别申明

部分内容源于网络 目的在于传播 如有侵权速联秒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