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11月8日公布的外贸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397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增长6.5%。其中出口1854亿美元,增长5.6%;进口1543亿美元,增长7.6%。贸易顺差311亿美元,收窄3.3%。 尽管已由9月份的负增长“转正”,但结合刚闭幕的广交会成交情况看,中国出口仍面临较大压力。对此,受访专家表示,10月进出口数值反映的应是外贸实际水平,我国进出口总体均衡,今年后两个月继续保持平衡状况的可能性较大。 顺差在适度范围内 从9月份0.3%的负增长到10月份的增长5.6%,这两个月出口在峰谷间快速回旋。“不能用单个月份的个别情况分析外贸全局。”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美欧研究中心共同主任何伟文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的状况看,中国外贸仍呈现温和增长的态势。 对于10月份贸易顺差收窄3.3个百分点,何伟文认为,进口增长较快,尤其是一些大宗商品的进口回弹是主因。“但总体看,进出口水平是均衡的,顺差在进出口总值中的占比也是适度的。”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白明也表示,7.6%的进口增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消费升级的体现,是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机会外溢”。 此外,白明认为,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下降也与我国“转方式、调结构”有一定关系。从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来看,在进口商品中,铁矿砂、煤、原油、钢材(3651, -20.00,-0.54%)等能源和资源性产品进口价格均下跌。 至于与国民经济同步的增长目标,专家认为,“一味追求数字上的增长没有意义。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做与转型升级相悖的事,不要为完成任务人为拔高贸易速度”。 贸易伙伴表现不一 10月份,在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中,中美双边贸易总值增长6.9%,而中欧双边贸易只有0.5%的微弱增长。 “这得益于美国近来就业指标的上升,而欧洲的情况要一分为二。”白明说,欧洲经济稳定和增长所带来的机遇外溢正在不断缩小,“一方面欧洲出于保护就业和自身利益的考虑,制造业有所回流;另一方面,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国将来和发达国家不再是错位发展,会在越来越多的领域短兵相接。” 何伟文提醒,应重点关注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虽然中国与东盟贸易增长达10.9%,在几个主要贸易伙伴中速度较快,但幅度有所收窄。未来能否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势头,如何挖掘增长点是关键。” 同时,印度、巴西、俄罗斯等金砖国家近来的经济指标均不乐观。“新兴经济体整体不佳的状况对我国的影响难以避免。”何伟文说。 上述两位专家都预计,未来中日贸易的下降趋势还会持续。 民营经济增速亮眼 据海关数据,前10个月,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增长仅为0.4%,国有企业下降1.3%,同期的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速却达22.2%,高出外贸总体增速14.6个百分点。“反应灵活,更适应市场的变化;‘国六条’等政策加大了对企业的出口支持力度;在外向型经济的作用下,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在海外设立公司,也有助带动出口。”何伟文表示,这些都是民营企业出口亮眼的注解。 此外还有一条较为重要的原因,“我们传统的出口强项——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仍有优势。从产品结构上看,在当前的世界经济背景下,这部分产品仍是非常受欢迎的。”何伟文说。 统计显示,前10个月服装、纺织品、塑料(11280, 15.00, 0.13%)制品和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都有超过或接近两位数的增长,七大类劳密产品共占出口总值的21%。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