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2日电 (记者 刘辰瑶)“当前经济形势下,对国企改革未来方向最明确的就是三字:市场化。”国企改革专家周放生对中新社记者一字一顿地说。 日前,中国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在全国国资监管政策法规暨指导监督工作座谈会上,要求各地国资委认真准备国资国企改革方案,“争取三中全会后尽快出台”。 中国国企改革的成败关乎整个改革大局。不少业内专家学者认为,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对国有资产改革“定调”已无悬念。但是,单靠“喊口号”已远远不够,中国需要出台强有力的措施,使国有企业尽快市场化。 在周放生看来,推行国有企业制度体制上的市场化,其核心在于推进国有企业母公司的混合所有制,使股权形势多元化。“任何国有全部控股和绝对控股都不叫市场化,在完全竞争性领域里,国家占到相对控股或者参股就够了,也可以完全退出。” 黄淑和在会议上也提出,要认真研究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政策措施,根据放宽市场准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改革要求,推动企业在改制上市、兼并重组、项目投资等方面,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和战略投资者,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其实,今年9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已明确提出,“尽快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1631.278, -7.92, -0.48%)等领域向民间资本推出一批符合产业导向、有利于转型升级的项目,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并在推进结构改革中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但不可忽视,国有企业整体状况并不乐观,要吸引民间资本和战略投资者,国有企业自身还有大篇“文章”要做。 据中国财政部今年初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1959.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下降5.8%。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12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4163亿元,同比下降5.1%。有专家认为,目前中国约有12万家国有企业,其中35%是亏损的。 对此周放生表示,进行“市场化”的另一大重点,即对严重亏损、资不抵债的国企,坚决地依法破产。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工程系主任刘澄则认为,“可以参照新加坡淡马锡资产管理公司模式,把这些企业按职能划分,建立几个大的资产管理公司,由国家主要控股,民营资本可以参股。” 刘澄表示,整顿亏损国企还是其次,首要应把通信、电力、石油等国家基础设施行业放开,对现有的该领域垄断型国企进行拆分,并通过市场竞争与民营企业一同进行优胜劣汰。 话题至此,则不可能不触及作为监管部门和出资人的国务院国资委。今年成立满十周年的国资委,同样面临改革难题。 “现在国资委相当于兼任一只球队的裁判和领队。”曾任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副局长的周放生说。 近年来,国资委运用其行政职能,通过建立董事会、集体上市等途径,巩固了国有企业的位置,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作为国资委副主任的黄淑和此前也坦陈,国资改革不顺畅,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不到位。 为此,刘澄表示,应该对国资委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应主要对企业进军海外进行战略布局并履行监管职能,将企业赢利的部分,交权给市场。 周放生也赞同把“裁判”和“领队”分开,“改革以后,制定好游戏规则,国资委只做裁判吹哨就可以了”。 今年以来,中国国资系统风波四起。国资委主任从“换帅”到“下马”,央企亦有多名高管接连落网,改革呼声因此不断增强。在上述专家看来,这是中国官方为国企改革清除了阻力,是利好信号。
专家认为,当前,国有企业及其监管方国资委已做好准备,通过市场化等一系列强有力措施,更大程度地分享改革红利。(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