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联盟 据 互联网周刊 讯:
在3G向4G过度之际,移动、电信、联通3大运营商之争将会如何演化,芯片厂商高通是否能够继续维持其行业霸主地位?大浪淘沙终端厂商谁又将成为最大的赢家? 4G时代的内容要素又将发生如何变化?我们在此围绕运营商、芯片厂商、终端厂商和内容提供商在4G时代的策略和行动进行全面解读,全面剖析3G向4G时代演变的复杂格局。
4G局中局之迷局:有多少悬念等待破解
2013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为我国3大电信运营商发放了4G TD-LTE牌照,宣告中国正式进入4G时代,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4G之路已经是一片明朗,相反仅仅是将4G迷雾吹开了一角,对于4G生态链中的各方,无论是运营商、设备商、终端厂商、应用服务商,甚至普通用户,仍有众多的挑战需要面对、众多的迷局需要破解、众多的看点有待观察。
电信运营商:3大难题如何破解?
3大运营商近日大幅调整了其4G资费策略,降价幅度惊人,套餐种类也更加丰富,这无疑将增强4G对用户的吸引力,但运营商在4G发展上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 首先,就是牌照问题。虽然3大运营商已经在去年底各获得了一张TD-LTE制式的4G牌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4G牌照已经彻底尘埃落定,对中电信和中联通来说,除TD-LTE之外,两者应该还会获得一张FDD-LTE制式的4G牌照,这一点只要简单地对比一下3大运营商获得的频谱资源就可以明白了。
当初在3G牌照发放之初,中移动的TDD模式共获得35MHz频谱资源。而中电信和中联通的3G制式均基于FDD模式,分别获得30MHz频谱资源,中移动多出来的5MHz频谱是国家出于对TD-SCDMA这一我国自主3G标准政策上扶持的考虑。而在4G上,3家获得的都是TD-LTE牌照,但中移动获得130MHz频谱资源,3倍于中电信和中联通分别获得的40MHz频谱资源。由于我国的无线频谱资源不是通过竞标或拍卖形式,而是采取政府分配、运营商付少量使用费方式发放,因此公平起见,3大运营商所获频谱即便不完全一样,也应基本相当。因此最大的可能就是所缺的频谱会在发放FDD-LTE牌照时补给中电信和中联通,业界估计两家应分别能获得60~80MHz左右的FDD-LTE频谱。
如此一来,中电信和中联通获得的FDD-LTE频谱将超过TD-LTE频谱,再加上两家运营商的3G制式均基于FDD模式,在3G网络建设后期就已经考虑到未来向FDD-LTE演进,为节省升级成本部署的基站都是可升级到FDD-LTE的产品,因此在中电信和中联通未来4G布局中FDD-LTE将占据重要甚至主导地位,这一点应该是不用怀疑的。那么,现在FDD-LTE牌照一天不下来,中电信和中联通就一天无法真正开始大规模的4G网络建设,其将对两家运营商4G网络建设策略以及后续用户发展、终端采购、业务策略等带来一系列的不利影响。
● 其次,OTT的威胁。从3G时代开始,以微信和微博为代表的OTT业务对运营商语音类业务(主要是话音和短信)收入的侵蚀就非常严重。以短信为例,工信部网站刚刚发布的《2014年4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今年1~4月,全国移动短信业务量同比下降18.8%,月户均点对点短信量同比下降19.9%,短信业务实现收入173.6亿元,同比下降13.8%。而在5月22日举行的股东大会上,中移动总经理李跃也表示,受到微信的影响,中移动2013年短信量锐减15%,在今年前4个月,跌幅进一步扩大至20%。李跃预期,微信业务将继续对公司短信业务带来较大冲击。
其实,微信等OTT业务能够快速占领传统短信的市场份额原因很简单:首先在客户体验上,相较微信等OTT业务传统短信毫无竞争力;其次,在定价上,发送同样的一条文本信息用短信要花0.1元,而微信折算下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用户抛弃短信而转用OTT业务也是情理之中。
进入4G时代,OTT的威胁将进一步放大,一方面4G的流量费用大幅降低,另一方面随着网络能力的增强,OTT业务将有可能更多地将视音频、位置服务、IVR等增值业务融合进来,进一步侵蚀运营商在相关业务上的收入,这对增值业务收入占比已经超过一半的运营商来说,面临着彻底管道化的严重威胁,运营商已经到了必须转变来应对这一威胁的时候了。
● 最后,“营改增”的不利影响。今年6月1日,营改增将在电信行业全面实行,为此中电信、中移动、中联通3大运营商日前发出通告称,营改增在短期内将给公司利润带来较大的下滑。由于我国目前只在交通运输、邮政和电信等少数几个行业实行营改增试点,所以从短期来看,营改增后将使运营商的大部分运营成本难以取得上游的增值税抵扣(例如折旧摊销及人工成本等),其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税负增加、利润减少。此外,“营改增”对运营商的业务发展模式、运营模式、上下游产业链,以及组织架构等诸多方面都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和挑战。
当前正是运营商4G发展的关键时期,而电信运营商在3G时代最常用的营销策略比如预存话费赠送手机,大规模集中采购降低手机终端成本,乃至积分兑换、业务定价、采购议价等策略都将受到营改增的影响。4G时代,这些方法仍将是运营商争取用户、发展4G业务的主要手段,如何才能调整和变革相应的策略以最大限度消除营改增带来的不利影响?也是运营商需要面对的一大挑战。
芯片市场:一家独大格局能否改变?
随着3大运营商4G商用的大规模启动,我国的4G手机市场战火正在不断升温,这也直接导致了上游手机芯片领域的激烈竞争。在3G时代,由于德仪、博通这样的国际手机芯片巨头的先后退出,手机芯片市场形成了高通一家独大的格局,而这在4G发展的初期更加明显,比如中国移动2013年的TD-LTE终端采购中,采用高通芯片的终端就超过了60%。再以中国移动要求的5模10频芯片为例,目前只有高通和海思能提供,其中海思芯片主要供给华为中高端机型,其他芯片厂商要到今年3季度才能陆续推出各自的5模10频芯片,相应的手机产品大规模上市则要到年底左右。
短期来看,在高端4G手机领域,高通凭借其无人可及的技术实力和专利壁垒,独霸市场的格局恐将难以撼动;但在中低端市场,情况则要复杂得多。去年年底,高通推出骁龙410处理器,集成了很多专为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特性,比如同时支持双卡和3卡、支持所有主流操作系统、主打当下最为火热的千元档4G智能手机市场,以试图进一步巩固其在中低端市场的领先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厂商就没有机会,包括海思、联发科、展讯、联芯等国产芯片厂商正在“组团”发力追赶。
一方面,在利润相对比较微薄的中低端智能手机市场上,国内芯片企业相对于国外芯片巨头具有成本优势,对“微利”的承受能力比国外企业高得多;此外对国内的广大中小手机厂商而言,国内芯片企业在本地化客户服务能力、比如响应速度和技术支持上也具有优势。
另一方面,不论是行业主管部门、运营商还是手机厂商,相信都不愿意看到上游的手机芯片市场被一家厂商把持这样的局面出现,一定会采取种种措施扶持弱势的芯片企业、鼓励市场竞争,以期市场上能出现更多满足要求、可供选择的产品。
所以随着海思、联发科、展讯、联芯等的多模芯片产品在2014年底前陆续投入商用,届时整个4G芯片市场格局最有可能首先在中低端市场发生变化。
从4G芯片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其应该具备高集成度、多模多频、更快的速度、更强大的多媒体数据处理能力等特点;与此同时,4G芯片研发带来的成本大幅增加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将进一步加速行业的洗牌。
4G的确是个新的机会,但如何把握时机?如何不断增强自身的技术实力推出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如何在产业链中找准定位、合理布局?将是一件考验所有芯片厂商智慧的事情,结果究竟如何值得期待。
手机终端:看“中华酷联”们能否再上层楼?
在3G发展初期,手机终端曾经成为制约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3G发展的最大短板,相信两家运营商对此应记忆深刻,绝不会允许这种现象在4G时代重演。所以即便从今年开始3大运营商由于种种原因改变了原有的终端补贴政策,将补贴额度大幅下调近100亿元,但主要集中在2G、3G产品,在4G手机终端领域则屡屡“重拳”出手,扶持力度丝毫不减,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未来4G终端、尤其是4G智能手机将是中国手机终端市场竞争的焦点,甚至可以说“未来得4G者得天下”。
此前,由于诺基亚和黑莓的意外衰落,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中华酷联”为代表的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崛起,占据了重要的市场地位。根据IDC的报告,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前5名中,华为和联想分别居第3和第5,已经成为市场的中坚力量。
4G时代的到来,为所有的手机厂商带来了新的机会,特别是以“中华酷联”为代表的中国厂商,更是纷纷行动起来,积极布局4G。比如酷派早在去年11月就提出“领航4G”的发展战略,明确指出要抢占中国4G市场第一宝座,据悉目前酷派80%的研发人员、供应链资源已集中在4G产品的生产及研发上;另一家手机厂商中兴也不约而同地将目标放在“成为4G终端本土第一品牌”上,今年年初便在业内抛出了“3C”战略,形成以首席体验官、互联网思维和聚焦用户为核心的终端发展规划可见,“中华酷联”们能否抓住4G发展的契机,突破自我、再上层楼,无疑将是未来我国智能手机市场最具价值的看点之一。
此外,以小米、魅族、锤子为代表的、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一代智能手机厂商将会对传统手机厂商带来多大冲击?也是未来4G手机市场上最值得关注的亮点之一。根据Canalys的数据,今年1季度小米手机全球出货量排名第6;魅族在国产手机品牌中取得单机出货第2名佳绩;此外,锤子手机一经发布就引起市场热议,发布会直播累计登录观看人次高达274万,创下历史记录。可以说小米们已经凭其过硬的业绩证明了其“手机+移动互联网”的全新盈利模式的价值。如今的智能手机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厂商们产品比拼的不外是外观设计和性能配置,如何能够更好地吸引用户,突出有差异化的产品是手机厂商们未来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应用服务:什么样的业务将在4G时代大放异彩?
如果说什么才是4G时代最激动人心、最引人眼球、让整个产业上到运营商下到普通用户都企盼期待的,就是4G网络的应用服务了,从1G到2G再到3G,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标志性的应用服务,1G的话音、2G的短信和彩铃、3G的微信和手游等,那么,什么样的业务将会在4G时代大放异彩?
4G的数据带宽和速率与3G相比获得了大幅提升,但现有的移动业务绝大部分是针对3G甚至2G网络环境设计的,除了实时视音频业务之外,无法充分发挥4G网络的优势。以手机游戏为例,现有的手机游戏产品大部分是静态的、2维的、轻量级的,画面质量一般,缺乏互动性,这样的产品形态3G网络就能很好地满足,如何才能发挥4G网络的优势,引入更多的新元素,创新现有的业务形态,打造出一批4G杀手级业务,将是广大应用服务和内容提供商面临的主要课题。
事实上,过去几年高速发展的移动应用已经对3G网络提出了不小的挑战,3G网速越来越难以跟上移动应用高速发展的需求,无法完全满足人们随时随地的移动体验。4G的到来将给包括移动社交、高清视频、手机游戏等在内的移动应用服务提供一个更快速、更高效的网络环境,为它们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最终将会演绎出怎样的精彩让我们拭目以待。
用户:除了资费还关注什么?
运营商4G资费的大幅调整无疑会对提高3G到4G的用户转化率发挥重要作用,但仅仅降价是否就足够了,此前的一份4G用户调查显示,有将近2/3的用户认为现在3G网络更加成熟稳定,还没有到转向4G的时机。由此可见,资费水平、网络覆盖、信号稳定性是用户对移动网络的最基本诉求,在上述方面4G至少要能提供与3G、2G网络相当的服务水平,才能满足数量最为巨大的普通用户转网的基本要求。
那么,除此之外,用户到底还关注什么?哪些因素对用户转向4G将发挥重要作用?
从国外4G运营商的经验来看,4G网络的第一批用户通常是“数据饥渴”型用户(对数据业务需求较大的用户),一旦4G网络能满足上述基本条件就会毫不犹豫地转向4G网络。但对数量更加巨大的普通用户而言,满足了基本要求也并不意味着这些用户就一定会转网。不转网的原因可能各不相同,比如对数据业务需求不大现在的网络可以很好满足、刚买的3G手机用的挺好不想更换、换网要更换号码给工作造成很大不便,等等,但其背后所反映出的问题其实有很大的共性,那就是4G网络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让用户权衡之下无法下定决心。
回顾当初2G向3G业务升级过程,相似的问题同样存在,实际上时至今日3G网络如果仅看覆盖和信号稳定仍然不如2G网络,但最后吸引用户转网的是3G上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如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消费习惯、工作习惯而3G网络正是因为其能提供贴近用户生活、学习、工作和娱乐的各种移动应用,很好地满足了用户习惯的这种变化,才使得用户从2G向3G的转化变得理所当然,这一点是否对当前3G向4G转化也具有借鉴意义,有待运营商、应用服务商以及手机厂商思考。
4G局中局之破局:如何应对4G时代新的竞争格局?
综观我国3大运营商在4G的发展策略上有着明显的不同:中国移动是最激进的,其采取的是快速建网、大规模覆盖、大力发展用户的策略,以期利用牌照先发的优势快速抢占市场,中国移动2013年4G投入超过400亿元,预计2014年更将超过500亿元。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虽然都受制于FDD-LTE牌照发放时间的不明确,但两家公司的做法又有很大不同,中国电信采取的是未雨绸缪的做法,其2013年启动LTE试验网建设,当年投资约100亿元,2014年4G投资将大幅拉高至457亿元,无论是TD-LTE“补网”还是FDD-LTE“试验网”部署上执行能力都很强,取得了不错的4G开局;中国联通则是3大运营商中最纠结的,其刚刚将3G WCDMA网络升级至HSPA+ 42M网络,此时大规模启动4G LTE网络建设无论是资金上和时机上都不太合适,预计中国联通2014年4G建网费用大约100亿元,其最可能采用的是和欧洲运营商类似的4G策略,即“依托3G网络,稳步推进LTE”,预计其将优先保证北京、广东、浙江、山东等重点区域的4G网络覆盖。
从上述对3大运营商4G网络建设策略和投资力度的简略分析上,我们可以对未来一段时间国内4G市场的基本格局有一个大致的认识,除此之外,运营商在4G业务的资费策略、终端策略、业务策略上的布局,也将会对4G市场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资费策略:转向流量经营
降价一直是国内电信服务市场运营商竞争的主要手段,这一点在4G发展初期仍没有发生改变,前不久以中国移动为首的3大运营商纷纷调整4G资费,最高降幅达50%,调价后4G流量费用已经低于3G水平,这对推动3G到4G的用户转化率,加速4G在二三线城市的推进,无疑将发挥很大作用。但仅仅降价是不够的,运营商还需在计费模式、流量经营等方面进行创新,借鉴成熟市场4G运营商的先进经验,才能真正达到推动4G从网络经营转向流量经营、从注重用户发展转向促进业务发展的变革目标上来。
从2G、3G到4G,移动通信市场经历了从语音业务驱动向数据业务驱动的转变——运营商数据业务收入占比已超过语音业务;话音业务随着VoLTE的商用在4G时代将真正成为数据业务的一部分;传统短信被微信为代表的移动IM替代。可以说数据业务经过3G时代的培育已进入爆发增长期,将很快成为4G时代业务运营的重心甚至全部。此外,从终端角度来看,多终端、多屏时代已经来临,用户的使用模式和应用场景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针对这些需求趋势特点,国外LTE运营商在4G运营中纷纷推出全新的流量分享套餐,其主要特征就是强调以数据业务为基础的定价模式,将数据流量作为套餐档次的主要区隔,而语音和短彩信等则作为套餐的辅料甚至是免费赠送的搭配。
比如美国Verizon推出的创新LTE计划“分享一切”,其基本费用包括终端接入费和数据流量费,提供不限量的短信和语音服务,最多可由10个终端分享一个数据包,主要为了吸引多设备用户和家庭用户;在日本,NTT DoCoMo针对LTE推出的新资费模式,淡化语音资费、突出流量和终端因素,对数据业务采用更为优惠的单一包月计费模式,更适合大数据流量业务和多终端用户的需求。此外,Softbank和KDDI也采取了类似的资费政策。
实际上,在计费方式上,中国电信与中国移动都在谋求变革。比如中国电信在3G时代推出的“积木套餐”,它允许用户根据自己过往的消费记录自主选择语音、流量、短信组合,资费最低只需要19元。但该套餐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过于繁琐,对运营商的后台系统是一个考验,在FDD发牌后中国电信是否会进行复制,能否坚持下去,有待市场检验。
中国移动正在筹划“4G套餐余量置换”方案,该方案允许用户将每月数据流量存余,置换为语音、短信、彩信、甚至移动应用等;此外中国移动还在探讨另一种思路:即按单位流量计算的类阶梯水价模式,不过是用户用的流量越多,单价越便宜。
值得一提的是,刚刚亮相的虚拟运营商在资费策略上则更加大胆,比如在阿里通信的资费方案里,全部业务以流量计费,其将通话时长和短信数量全部按照一定的公式折算成流量,所有业务采用单一的流量计费方式。与运营商通常采用的话音按时长、短信按个数、数据按流量的综合计费方式相比,单一的流量计费方式更加“清晰、简单、实在”,用户使用的是完全自主的套餐,任何人都可以有任意的流量、通话和短信的组合,运营商可以只针对流量进行调价和优惠,用户对套餐的选择和升档也更加方便。为电信运营商未来的资费套餐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终端策略:
补贴减少终端厂商应早做筹谋
通过大额补贴刺激用户购买手机转网,大规模集中采购来刺激终端产业链成熟,是运营商此前发展新用户、加速终端成熟、增加市场手机供应的主要手段,但随着营改增的实行,旧有的一些方式已经不再可行。
以运营商在2G/3G时代最常采用的“预存话费赠送手机”为例,实行“营改增”后,这种营销活动视同销售,将计入销项税。这将迫使运营商改变传统的粗放的营销手段,寻求新的营销方式,例如把送手机等实物礼品变成送电子/虚拟类产品、送自有的增值业务等。更加重要的是,运营商必须重新考虑其终端补贴策略,调整终端补贴的规模与比例。目前,全球多个运营商开始调整终端补贴政策,减少甚至取消部分类型终端的补贴,可以说,“营改增”将加快国内运营商改变以往靠终端补贴拉动用户增长的经营模式,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和差异化的信息服务。
但从短期来看,运营商虽然终端补贴的消减幅度不小,主要影响的还是2G/3G手机,在4G终端上运营商还将继续这一行之有效的终端策略;长期来看,建立一套新的4G终端策略是运营商的必然举措,比如中国移动最近推出的自有品牌4G手机,未必不是这方面的一种尝试。对于广大手机终端厂商来说,如何应对还应早做筹谋。
业务策略:强势回应OTT威胁
在4G时代,运营商的主要威胁已经不是传统的竞争对手,而更多是来自于互联网企业的OTT服务,对此运营商已有了充分认识。但在如何应对上,各家运营商的态度却并不相同,联通和电信选择了妥协,去年7月联通联合腾讯推出微信沃卡,8月电信联合网易推出易信,开始试探性地与OTT进行合作,但作为市场老大的中国移动却迟迟没有动作。
今年年初,中国移动在MWC 2014上高调展示了其最新的“融合通信”(Rich Communication Suite)业务,之后中国移动又通过媒体通报了短信的升级计划,决定将传统的短信、语音业务升级成类似微信的“融合通信”,把手机中原有的“通话”、“消息”、“联系人”,升级为“新通话”、“新消息”、 “新联系”。其中“新联系”增加了“我”、群、公众账号等功能。“群”能提供多种通信服务,包括群聊天、消息群发、群内内容共享等;用户可以通过搜索、二维码扫描、推荐等方式关注公众账号。从已经展示的“融合通信”产品形态来看,不同于此前的飞信、飞聊及Jego,中国移动这一次不惜牺牲其短信甚至话音业务,将VoLTE语音、短信、彩信、视频、应用等不同业务进行打包,并与手机通讯录进行绑定。以“终端+应用”的方式进军4G业务领域,可以看作是对OTT威胁做出的正面、强硬的回应。据悉,根据中国移动的规划,其即将启动“融合通信”业务端到端系统测试,预计2014年4季度实现试商用,2015年中实现全面商用。
对于正在积极谋求转型的电信运营商来说,中国移动的举措无疑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运营商在4G时代只有自我革命,只有全面加速自有业务融合,进军电信增值服务市场,才能彻底改变扭转传统通信行业的现状,更好地应对互联网OTT产品的竞争。这样才能更好符合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服务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举措。
4G局中局之破局:4G时代SoC的三国演义
3G时代格局:挟专利以令天下的高通
3G时代,高通的SoC方案不仅芯片本身性能强大、集成度高,同时借助其专利壁垒,使得高通的产品在网络支持上也最为全面,再加上它还提供成熟的QRD终端参考设计方案,这些因素使得高通成为3G时代的最大赢家。高通单基带芯片可以提供对TD-SCDMA、CDMA2000和WCDMA的全网络支持,而其在低端的主要竞争者联发科的方案基本仅能支持WCDMA和TD-SCDMA,虽然联发科在后期从威盛获得了CDMA2000的授权,但已错失了3G时代的最佳发展良机;而英飞凌的方案由于专利壁垒只能支持WCDMA和GSM,也致使其3G时代市场份额一直都一蹶不振。
手机厂商每出货一部智能手机,除需向高通支付芯片或解决方案费用外,还要按照单机售价向高通额外支付一定比例的专利授权费,并且这些费用最终都会间接地转嫁到消费者身上。高通2013年财报显示,其营收250亿美元中有将近一半的收入来自中国的手机厂商,高通可以说是赚的盆满钵满。另外,即使终端厂商不使用高通的SoC方案,也同样很难绕过高通的专利墙,仍然需要向高通支付专利授权费,这部分专利成本追加到产品上时,必然会使得这些产品竞争力下降。
因此对于大多厂商而言,在硬件成本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选择其他家方案还要缴纳高通专利授权费,还不如直接选择高通的方案。因此高通利用专利墙,无论是在核心专利授权,还是在实际产品,都达成了对于终端设备方案的整体垄断。在3G时代高通凭借其在专利方面的优势,颇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架势。
4G时代迷局:3G格局能否依旧
由于芯片制程工艺的限制,在短期内移动处理器的性能提升已成瓶颈,因而厂商都将芯片的研发方向聚焦于对4G网络的支持上。
高通到目前为止在4G产品上仍占有绝对优势,而且现在也基本仅有高通的方案可以实现商用。在中国4G市场,目前4G仅有中国移动的TDD-LTE正式商用,博通、Marvell虽然也有支持TDD-LTE的方案,但中国移动在4G手机采购入库的标准强制要求终端支持五模十频,而目前能够完全满足这个强制要求的基本只有高通的方案,各终端厂商为了使自己的产品能够入选中国移动的采购库,就必然采用高通的骁龙方案。高通赶在联发科和英特尔出兵之前就攻城略地,拔得头筹。
虽然高通主要竞争对手联发科和英飞凌的4G方案都已发布,并且对于高通专利的依赖也大幅降低,但是这两家的4G方案目前仅停留于纸面发布阶段,并不是真正的实际产品发布。因此要见到采用联发科和英飞凌方案的4G产品还需要等到今年Q3或者Q4。由此可见高通在4G元年一马当先,但今后是否能够继续保持目前的绝对优势,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4G时代的破局:高通专利墙露出缺口
在4G时代,在网络制式方面高通的优势将会受到一定的削弱,其主要竞争对手联发科、英飞凌都可以提供对TDD和FDD两个4G主要制式的支持,高通要想获得3G时代那种绝对的统治力已不现实。
网络制式支持优势的削弱,仅仅是表象,更为深层的原因是高通在4G时代的专利墙已经开始出现缺口:4G的专利把控也更为分散,高通在4G时代的核心专利由3G时代的38%跌落到现在的14%,对于4G英特尔、三星、爱立信、华为、诺基亚甚至LG都有更大的话语权,高通想要通过专利一家独大继续通吃已无可能。一流公司卖标准,二流公司卖技术,三流公司卖产品,在3G时代高通可以说是3G标准的制定者,但到4G时代,由于4G标准话语权旁落,而其更多的停留在技术和产品层面。
不过,高通3G时代的余威在4G时代亦将留存, 在4G发展初期还并不能完全摆脱3G技术的限制,特别是语音业务:现在4G的语音实现主要有电路域回落(CSFB)和VoLTE两种方案,前者是一种允许LTE手机“回落”到2G/3G网络来完成电路交换呼叫的技术,而VoLTE可以通过4G实现高清语音。虽然4G的VoLTE可以实现语音业务,但其他芯片厂商并不能借此完全绕道高通的专利墙:因为即使运营商部署了VoLTE,依然不可能在全地区都覆盖LTE网络,在没有LTE网络的情况下,终端还是会回落到3G的语音和数据网络。因此4G和VoLTE看似可以让其他芯片厂商绕过高通3G时代的专利墙,但实际情况这个绕路在短期内还是行不通,除非运营商达成4G网络的全覆盖, 否则4G产品依然需要包含完整的3G功能,高通在3G时代遗留的专利墙在4G时代并不会完全崩塌,而仅仅是会部分崩塌而露出缺口。
4G时代变局:从群雄争霸到三国鼎立
在4G时代联发科虽然姗姗来迟,但凭借其产品低价、高集成度的优势,不出意外它仍会顺利斩获中低端市场,复制过去在功能机时代和3G时代的成功。
对于英特尔/英飞凌来说,4G时代的到来是为其提供了一个发展良机,可以在一定程度借此弥补它在网络制式支持方面的短板,但其相比高通和联发科在产品的集成度方面还是存在差距,英特尔需要在今年年底才能拿出整合3G基带的SoC,而整合4G基带的产品更需要等到明年。虽然英特尔/英飞凌在网络制式和集成度的时间节点上相比高通有一定差距,但这之间差距相比3G时代已经明显缩小了。基带对于英特尔的移动处理器而言,现在已经不算明显短板,其是否能够成功更多还是取决于CPU本身。
另外不能忽视的力量还有华为海思,华为凭借其在4G局端设备的话语权,使得自己成为能够在第一时间成为有能力提供全网络支持的芯片厂商,虽然海思的方案基本仅仅应用于华为自家产品,但其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外厂商的技术垄断,使其成为国有品牌核心技术的一面旗帜。
NVIDIA虽然凭借在桌面系统数十年的经验,在CPU和GPU的技术方面优势巨大,但由于基带方案的欠缺使得其产品市场表现不佳,即使NVIDIA收购基带厂商也没能改变这一颓局。NVIDIA也意识到这方面的欠缺,并且在短期内很难实现扭转,只能艰难的决定退出手机处理器市场,将出击方向定位到平板、车载、智能家居这些不需要基带支持,而更注重图形性能的领域。
博通相比NVIDIA在基带领域更强,但其在产品在性能方面不占优势,现有消息称博通也准备出售其手机芯片业务,以便投入更多资源到物联网和可穿戴设备。Marvell、博通这些三线SoC方案提供商由于4G产品上线比较早,在早期可以获得一定生存空间,但当联发科的4G方案发布之后,他们的产品在成本和性能上都不占优,势必则会被淘汰出局,NVIDIA、Marvell和博通仅仅会是4G时代的出局者。
4G时代移动处理器格局突变,可以预见高通依然是最大赢家,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和利益,但联发科和英特尔相对高通差距则会进一步缩小,将会有更多的机会,而其他一些小芯片厂商由于在性能和网络支持方面短板则面临出局,4G时代的三国鼎立局面可以预见。
4G局中局之破局:用户眼中的4G
2014年被称为4G元年,在运营商和终端厂商的推动下,4G发展迅速。但是,总体普及程度还并不很高,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4G依旧较为陌生,而且网络上一些4G流量消耗快、资费高的传言,让众多用户对4G持有警惕和观望态度。真实情况又是如何?4G网络对流量消耗真的很大?其对用户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什么是4G
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相比于3G在技术上有诸多明显的不同,最直观的就是4G网络拥有更高的带宽,下行速率超过100Mbps。中国移动目前使用的4G技术是TD-LTE,或者称之为TDD-LTE,理论上能达到的最高下行速度是100Mbps,上行速度50Mbps。目前中国移动的4G网络还不支持语音业务,也就是说语音通话要回落到2G,或者3G网络中进行。未来移动4G主要战略部署将在3个方面:VoLTE语音、基于RCS的融合通信和更高载波的终端系统。
用户眼中的4G
当下,用户眼中对于4G到底有何看法?我们分别对4类人群进行了随访,主要包括正在使用4G服务的用户,使用4G后更换回2G或3G的用户,对4G认知不多的用户以及一些特殊人群。
● 受访者1
我们接触的第一位受访者是一位资深的互联网记者,他对前沿性事物接触较多,他也是4G网络的首批使用者。这位受访者表示,由于工作原因经常要外出采访,出于能够及时报道新闻、提交文章素材等因素对于网络有着较高的要求,这是他果断更换4G的重要原因,其中4G最吸引他的就是更快的上网速度,能够使办公效率明显提升。
在他使用4G服务的3个多月中,整体的使用体验还是不错的,相比2G、3G网络,4G的网速有着质的提升,尤其是在浏览网页方面体验更为明显。另外目前4G的覆盖范围也基本令他满意,在北京,即使是一些远郊地区依旧可以收到4G信号,但是信号稳定性目前还不是很好,尤其是在室内的时候。
据了解,中国移动4G网络正在加紧建设中,到今年年底TD-LTE基站总数将达到50万台,到时4G信号覆盖以及信号稳定性相比现在都将得到改善。
这位受访者还介绍,他不仅是中国移动的4G用户,同时还在使用联通3G服务,这二者相比,他的感觉是虽然联通3G相较4G网络在速度上并没有那么快,但也已经基本够用,4G的体验确实更出色一些,他目前选择4G主要还是出于工作方面的考虑。以他的观点看,如果作为一名普通用户,而且正在使用联通3G网络,其实并不建议换用移动4G。其中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可以省去手机换号的烦恼,另外目前4G网络上并没有更具吸引力的应用出现。
这位受访者坦言,使用4G服务在花费以及手机的耗电上相比3G确实要高一些,但并不太大,还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 受访者2
这位受访者是一位公司职员,目前使用的是一部移动定制版手机,所选用的自然是中国移动3G网络。前段时间一位朋友送了她一部4G手机,秉着尝鲜的态度她将自己的3G号码升级到了4G,但是在使用不到1个月之后,这位受访者放弃了4G网络,重新开通了3G服务。
谈到之所以弃用4G的原因,这位受访者表示主要还是出于对资费方面的考虑,她平时使用手机3G服务只是聊微信、刷微博,对于网速并没有太高要求,3G网络已经完全够用,虽然4G网速很快,但是资费相比3G还是贵了一些。另外她感觉新的4G手机待机时间较短,使用起来并不方便,这也成为她退回3G的一大原因。
● 受访者3
该受访者是一家网络媒体的主编,他对行业内的新鲜事物十分敏感,他表示4G对他并没有太大吸引力,他甚至认为3G时代的数据流量业务对于多数人都没有太多必要。按照他的生活习惯,平时基本是单位和家两点一线,平时生活和工作停留时间最长的这两个地方都有Wi-Fi信号,在路上的时间可以用家里已下载好的小说或剧集来消磨时间。据他介绍,他手机上的数据开关一直处于关闭状态,平时接打电话,每月话费也只有10多元,如果办理4G套餐,1个月要多花几十元,在他看来4G的性价比比较低。
这位受访者的电话使用情况与多数上班族有较大反差,但实际上反映出社会上仍有大量的用户将通话视为手机的主要功能,数据应用并不被这类用户所看重。
● 受访者4
这是一位走出高校时间不长的年轻人,他在一家机电厂商做技术测试工作,当被问到他对4G的看法时,他的回答多少有些出人意料。虽然智能手机在年轻人这一群体中有着很高的普及率,而且他们也是对新鲜事物接受度最高的一类人群。但就是这样一位受访者,对于4G的认知却非常之少,他只是知道4G比3G提供更快的数据传输,而细节却并不知晓。对于4G他并没有表示出太多兴趣。在他看来,目前所使用的联通3G服务在速度方面已经能够令他满足,只是现在所购买的套餐每个月300MB流量稍显紧张,如果在价格浮动不大的情况下4G能够提供更多流量的话,他才会考虑升级。“而且我现在的手机也不支持4G,换个手机还得一笔开销,还是等到换手机时再说吧。”
其实像这位受访者这样对于4G认知度不高的用户应该不少,虽然在运营商的大力宣传下,大家对于4G多少有些耳闻,但也仅仅是停留在听说过而已,这一群体对于4G也仅持观望态度,他们不会刻意追求4G,而是等到一切条件顺理成章了,自然过渡到4G网络上。
4G何时步入寻常用户生活
综合来看,在使用过4G服务的用户对于现在4G的状况评价中,速度快、资费略高、稳定性不好这3个观点最受大家认同。其实这种情况与3G刚刚推行时非常相似,在基站的覆盖还不完善,各运营商还未正式在4G服务上形成事实竞争关系的时候,资费、信号稳定性等问题将会与4G相伴左右。不过对照3G的推广普及初期,这一时间并不会太长,尤其是在运营商各自所心仪的4G制式牌照尘埃落定后,为了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在服务质量、服务资费等方面运营商很快会拿出改善举措。
其实,4G与用户关系的密切与否并不由用户对4G技术的了解决定,真正起作用的将是移动端的应用。每一次通信技术的进步都将伴随新一轮应用的兴盛,在2G时代,除了语音通话之外,彩信、飞信以及手机报等应用得到普及,而到了3G时代,互联网开始由PC端向移动端迁移,与此同时,大量的App满足着人们从网络社交、游戏娱乐,到购物休闲的各种需求。而到了4G时代,又会涌现出什么基于3G技术还无法实现的应用呢?当这些新的应用借助4G技术能够给人以足够的体验时,4G步入寻常用户生活的时刻也就真正到了。
4G局中局之破局:4G时代应用寻宝图
2013年12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放4G牌照,这也象征着国内正式开启4G时代。移动网络网速和带宽的提升,为移动互联网以及智能终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沃土,同时,也为移动互联网的软实力——应用服务的未来变革带来了无限可能。
4G时代推动移动应用新蜕变
1987年,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被引进中国,彼时的“大哥大”即第一代模拟移动电话,仅能够进行本地通话。随着2G完成了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转变,人们开始可以使用手机进行通信之外的服务——GSM制式为主的数据传输。进入3G时代,移动网络的发展和终端技术的大幅进步,让移动互联网相关行业的发展迅猛。同时,传统的功能手机逐渐被智能手机颠覆,手机屏幕越来越大、终端配置越来越高,并衍生出了平板、可穿戴设备等一系列智能硬件设备。与之相匹配的,移动应用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手机终端,并且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应用质量也随之不断提高。
从2G过渡到3G网络,社交应用无疑成为了强势的杀手级应用,在众多应用中大放异彩。2013年8月,一份来自App Annie(应用排名、应用市场分析和应用市场智能监测领域的市场分析机构)的关于原生应用调查报告显示,在Google Play下载量排行榜单上,排名前10的应用中社交类型占了6款之多。
由于网络速度和带宽的提升,基于手机通讯录的语音、短信等简单社交方式和应用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与时俱进的需求。2011年,中国移动短信和彩信业务收入首次出现下降。截止到2013年初,早期兴起的传统通讯录类应用QQ通讯录、百度、友录也相继停止了版本的更新,退出舞台,而曾红极一时的飞信也随势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该类型应用逐渐由新型社交应用替代,以最具代表性的社交应用微信为例,自2011年微信推出到2013年,其用户数量已达3亿。此外陌陌、来往、LINE连我等社交应用的用户数量及浏览时长也有着显著增长。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成长,新的移动应用和服务不断涌现,人们对高数据量传输的需求也不断放大,3G移动网络速度已经渐渐不敷所用。临近2013年底,4G牌照终于在千呼万唤中姗姗到来,与3G网络相比,4G网络网速理论值是其十几倍以上,而在网速和带宽的巨大提升下,移动应用也势必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云服务引爆手游高潮
2013年,国内移动游戏收入超过112亿元,用户数量达到3.1亿人,同比增长248.4%。移动游戏行业成为了拥有巨大市场空间和商业价值的掘金地。卡牌、休闲类手游受到了用户的欢迎,但这些游戏多是静态的、2维或者是轻量级的,画面质量一般,同时互动性不足,这样的产品形态3G网络就能很好地满足。
4G网络网速和带宽的提升,将有力推动手游行业的前行——移动游戏将逐渐向高清、互动性更好、更重度的游戏类型发展,音乐、视频可被有机整合到游戏当中,在良好的网络环境下,用户也能够体验到更高品质的游戏和更丰富的内容。在4G已经相对普及的韩国,手游已经呈现了由休闲往中、重度网游,甚至是大作方向靠拢的趋势,一些手游的质量已经可以与端游相媲美。在线手游追求玩家同时在线竞技和多人体验,互动性更佳,并出现了大量用Unity3D开发的产品。不仅如此,稳定而快速的网络还能为移动游戏带来更多的新玩法。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的推广,一些国外公司推出了云游戏以及云游戏平台,譬如GaiKai、Geforce GRID、OnLive等,国内的中移动、中电信也相继提出了云游戏概念。用户使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并借助云游戏服务可以玩到PC游戏——甚至包括PS3和Xbox 360等家用游戏机平台上的游戏。云游戏其本质是进行云端与移动端的实时互动的视频传输,与游戏相关的一切运算均由云端服务器来完成,游戏画面以视频形式传输到玩家的设备上,这些游戏只对网速有所要求,由于不受终端硬件性能限制,这些游戏在内容和品质方面远胜于移动平台现有的作品,4G的高速网络环境则为云游戏提供了最好的机会和实现条件。
UCG短视频或成最大黑马
4G网络可以提供高性能的流媒体内容,也可以接收高分辨率的电影和电视节目,从而成为合并广播和通信的新基础设施中的一个纽带。目前,在4G网络已经相对成熟的国家,其网络覆盖率以及网速已经十分令人满意。美国4大运营商Verizon、AT&T、Sprint、T-Mobile的4G网络已经覆盖了本土97%的人口,网速方面,平均下载速度为10~20Mbps,甚至远高于固定宽带和Wi-Fi网络。但美国如此良好的网络环境却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而在我国,不少手机用户会事先将视频进行下载再传输到手机中来打发他们的碎片化时间,在线视频的观看也以Wi-Fi环境下为主。以优酷、土豆为例,每天通过App访问优酷、土豆的用户占据了在线总用户70%到80%左右的比例,而其中只有5%的用户使用3G和2G网络,4G将有机会在带宽和资费上寻求到更好的平衡点。
但短视频不同,其并不需要观看长视频时的高流量,4G的到来让用户录制、分享、观看在线短视频的门槛大大降低,与其它应用的融合度也更高。在优质网络环境的基础上,一方面短视频包含的大量信息可以为社交应用提供更丰富、更具创意的内容,对仅靠文字、图片、语音进行社交的方式进行良好的补充;另一方面社交应用也为短视频的传播提供了快速高效的渠道,简单的就能实现二者的互补。
两大短视频应用Vine、Instagram分别依托于Twitter、Facebook两大社交平台,用户数都已经达到千万甚至破亿。2013年9月,腾讯推出其移动社交产品“微视”,主打8秒钟短视频分享。“微视”正式上线不到两天就登上了应用商店的排行榜,但由于带宽所带来的限制,进行随时随地的上传、观看视频并不十分方便。今年年初,一直在进行疯狂圈地的阿里也将视线转向了视频领域,先是对移动视频聊天服务商tango进行了2.15亿美元的投资,甚至有消息称来往将融合tango的移动视频呼叫服务。时隔1个月,阿里宣布联合云锋基金,以12.2亿美金入股优酷土豆。其种种的行为或许也从侧面印证了视频社交正是阿里给移动互联网拟定的一个发展方向。
静待4G时代杀手级应用
若要问及4G时代的杀手级应用将会是什么形态,相信绝大部分的人的回答一定是:不知道。
很多具备成熟4G网络的国家的移动运营商都在寻找基于4G网络的杀手级应用,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真正意义上的杀手级应用仍未出现。由3G到4G网络的转换,更像是对网络速度的一次提升和拓宽,并不是由2G到3G转换时本质上的“大跃进”。4G网络无法成为用户日常生活的刚需,这也使得4G时代的杀手级应用仍在蛰伏当中。不过随着网络基础环境的逐步提升,以及诸多新技术的辅助,4G的应用场景将得到广泛拓展,例如智能家居、物联网、可穿戴设备、多屏等领域都将实现变革和创新,并能够为人们带来更高质量、更无缝的应用服务。杀手级应用的诞生,只是时间的问题。
4G时代,对广大的应用服务和内容提供商而言同样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智能终端的发展,离不开应用内容的拉动和促进,虽然4G的到来能够解决厂商们所面临的网络瓶颈问题,但对于其而言,4G时代将不仅仅会成为单纯的收获季,若不跟紧步伐,也很有可能成为覆灭的季节。
4G局中局之破局:4G时代手机终端厂商的那些事
2013年12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3大运营商发放4G牌照,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均获得TD-LTE牌照,不过,联通和电信更加倾向选择的FDD-LTE牌照暂未发放。随着4G正式走向商用,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即将迎来一次重新洗牌,这不仅仅是对运营商而言,手机终端厂商同样如此,4G时代充满着机遇与挑战。
4G网络相比3G网络拥有更高的带宽,4G的数据速率可达100Mbps,相当于3G WCDMA网络的20倍,可以为使用者带来更快的上网体验。3G向4G网络转型是必然趋势,随之连带的就是手机产品的转型。3G到4G并不是更换产品基带那么简单,产品设计的思路,如软硬件配置、应用搭载等方面也需要做出改变,那么终端厂商如何看待4G、展望4G和应对4G呢?
国产厂商卡位4G
根据工信部2014年第1季度《中国手机行业运行状况》报告显示,2014年1季度手机上市新品607款,同比下滑9.5%;手机出货量为1亿部,同比下降24.7%。在持续高增长数个季度后,新品推出力度和销售量双双出现疲软,还是多少让人感觉有些异样。其实细究原因不难发现,手机型号的持续下降主要因为智能手机产品同质化现象愈发严重,在用户更加注重体验感受的今天,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迫使企业在产品创新设计方面需要投入更高的成本。而出货量的下滑则主要是由于手机从2G向3G转换的热潮已经退却,而在移动运营商已经由3G向4G迁移时,用户的观望也抑制了一部分需求。
国内3G步入商用相对较晚,而且3G技术的引入需要一个适应期,导致国内手机厂商没有快速跟进,从而与国外品牌拉开了一定的距离。后期在“中华酷联”的助推下,国产手机品牌逐渐跟上了国际品牌的脚步,国内3G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进入2013年以后,国产品牌推进速度异常迅猛,从工业设计、硬件水平到软件服务均有着质的飞跃,手机市场呈现一片红海之势。可以说,3G时代国产品牌的发力,为迎接4G的来临打下了坚实基础。
进入2014年以后,“卡位4G”成为中国手机厂商的共识,4G发展呈爆发态势,国产品牌的响应速度异常迅速,与3G时代形成了鲜明对比。截至到4月份,中国4G手机市场在售机型数量较上月增加11款,已经突破了100款,其中国产品牌4G机型就占据了70%;参与竞争的厂商数量也由3月份的24家上升到28家。市场研究机构HIS日前发布的数据预计,今年国内4G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7240万部,预计比去年的460万部增长近15倍。
面对爆发式增长的4G手机市场,跟进速度最快的手机厂商分别是酷派、中兴和华为。酷派打出了“领航4G”口号,并且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接连推出了首款千元4G、首款千元双卡4G、首款五模十三频4G手机等10余款新品,4G手机销量过千万台;而中兴则宣布了“4G酷跑两弹一星”战略计划,先后推出了Grand SII、中兴红牛V5、中兴星星1号等多款4G手机,覆盖了低、中、高不同的领域;华为则相继推了4G版荣耀3C、荣耀X1以及全新旗舰产品华为P7。
此外,OPPO、vivo、nubia也开始全面转型4G领域,尤其是OPPO的转型最为彻底。据了解,在4G牌照发放之日,OPPO果断决定停止3G产品的研发,压缩3G生产计划,同时加快4G研发进度。然而新兴的互联网手机品牌对于4G的跟进却有些缓慢,如小米、魅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支持4G的终端,IUNI、锤子对4G的反映也较为迟钝,仅有一加手机推出了一款4G终端。
4G成手机本土化最大助力
近日,国内市场研究机构赛诺公布了5月份中国手机市场销量报告,报告显示,销量前10的品牌分别是酷派、三星、苹果、联想、OPPO、天语、华为、中兴、海信、步步高,其中国产品牌占据8个席位,而国际品牌只占有2个席位。显而易见,国产手机在4G起步阶段已经斩获不少。
在5月份,酷派市场份额相比上月增长了1.3%,以23.1%的销量占比超越三星和苹果,位列排行榜第一位;另外,三星、苹果均出现明显下滑,其中苹果的销量下滑更是高达12.4%,而国产品牌则分别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态势。手机本土化趋势愈发明显,这其中主要原因还是国产品牌在4G市场中的突出表现。
酷派在去年11月22日提出“领航4G”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明确指出,酷派要抢占中国4G市场第一宝座。从今年上半年酷派的表现可以看出,酷派“领航4G”战略被完美的落实,目前酷派已经超越三星,直追苹果。酷派副总裁曹井升曾表示,酷派80%的研发人员,供应链资源已集中在4G产品的生产及研发上,而且已储备了相当规模的4G专利和技术,今年的目标是,推出30余款4G手机,4G手机销售量超4000万部。
联想集团副总裁冯幸也曾表示,2014年联想将推出至少12款4G手机,并且制定了 2014年联想4G手机突破千万量级销量的目标。虽然在今年上半年,联想并未像酷派、华为等厂商发布那么多4G终端,但在4G市场依旧有着不俗的表现,5月份赛诺的榜单就是很好的说明。
另外,中兴、华为作为国内首批获得4G手机入网许可的厂商,其强大的技术底蕴在4G时代也逐渐显现了出来。今年上半年这两家厂商的手机整体销量增长明显,并且推出的多款4G产品在市场中均获得了不俗反响,比如华为的Mate2 4G版、荣耀X1 4G版、荣耀3C 4G版以及华为P7;中兴推出的Grand SII、星星1号和红牛V5。
2013年“中华酷联”就曾表示,手机本土化是一种必然趋势,但在当时并未有一个好的机遇去加速该趋势的形成,而4G牌照的发放则让国产厂商看到了希望。从2014上半年手机市场的表现来看,由于4G的来临,国产手机的发展十分迅猛,成持续增长态势,而洋品牌却出现了明显的市场占有率下滑,4G成为了手机本土化最大的助力。
4G时代千元机依旧是主要战场
千元级智能手机一直是各大厂商的必争之地,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无法抓住这一市场必定会被淘汰,4G时代情况依旧如此。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5月份,1000元以下智能手机用户关注比例为24.5%,1000~2000元的智能手机关注比例则为24.9%。此外,200~3000元价格段机型关注度突破20%,涨幅高达4.0%,3001~4000元价格段机型关注度则出现了1.3%的降幅。
从报告结果来看,千元级智能手机依旧最受用户青睐,另外,2000元以上手机涨幅明显,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肯定,但3000元以上的手机市场的关注度却在逐渐下滑。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进入2014年以来,4核普及率大大增加,目前千元级手机基本均为4核产品,同时高性价比的旗舰手机越来越多,基本集中在2000元左右,如一加手机、nubia Z5s、IUNI U2等,而且配置、工艺设计等并不输于国际品牌,国产手机品牌的形象在消费者心中正在逐渐改观,同时,用户的消费理念也在逐渐改变,洋品牌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
产品布局上各大手机厂商的策略也较为明朗,首先是通过旗舰级产品占领高端市场,再向中、低端市场进军。在2014上半年,更多的旗舰级智能手机出现在洋品牌和互联网品牌,如HTC M8、三星Galaxy S5、OPPO Find 7、nubia X6、vivo Xshot等,“中华酷联”等老牌国产厂商在推出旗舰级产品之后,更多的发力点则是千元级4G市场。
在国产手机厂商的助推下,目前4G手机已经正式进入千元时代,酷派就在近日推出了一款售价799元的4G产品。而且还表示,下半年4G手机最低价格将被拉低至599元。如果说上半年是千元级4G产品的爆发阶段,那么下半年国产厂商将会向千元以下4G领域进军。
运营商占主导因素
目前工信部仅发放了TD-LTE制式的4G牌照,中国移动在其中占比最高,而且由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更倾向于FDD网络,因此目前的4G市场呈现出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的形式,哪个终端厂商与中国移动加强合作,其就能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在这一点上“中华酷联”、OPPO、海信、vivo等厂商相比几个互联网品牌,自然会更有优势。在刚刚举办的GSMA亚洲移动通信展上,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表示,中国移动的4G终端种类已经超过了240种,4G终端数量达到了1200万部。今年1到4月,中国移动3G手机销售达到6700万台,下半年的重心将转向4G手机。
按照中国移动的规划,2014年终端销售量将在2亿到2.2亿台之间,其中,4G手机销量将达1亿台。今年,中国移动TD-LTE基站总数将达到50万台,至今年年底,超过340个城市将开通4G服务。同时,北京移动4G专属套餐也已经在6月1日正式实施,并且资费进行了较大幅度下调。此外,中国移动还推出了4G业务专属流量叠加包。随着运营环境的成熟以及资费趋向合理,4G手机的市售占比也将越来越大。
产品同质化严重4G时代要对症下药
随着近两年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产品同质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去年还能将配置树立为品牌间竞争的隔篱,今年各品牌旗舰产品的配置已经相差无几,如何能够更有效的创新,突出产品的差异化成为了各手机厂商需要正视的问题。
在4G时代,体现在产品上有3点最为重要,分别是通信质量、续航能力以及显示效果。目前手机厂商们所使用的屏幕基本一致,更多是加入不同的显示技术来提高视觉体验,可供发挥的空间并不很大。而在通信质量和续航能力方面,则是厂商们更需着重加大投入的地方。
从3G到4G,很多人觉得仅仅是传输带宽的提升,其实并非那么简单,4G将推动更多应用服务领域的发展,如大数据处理分析、物联网应用、手机游戏等,将给大家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改变。所以如何才能提供更出色的交互体验才是问题的核心。作为终端厂商,如何能让产品更贴近用户需求,贴合4G特点,才是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
酷派:借力4G 抓住“弯道超车”战略机遇
从2003年开始,智能手机市场经历了精彩的10年,不过由于手机厂商间技术跟进速度极快,再加上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进入平缓期,智能手机进入了一个创新性缺失的阶段,产品同质化明显,市场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疲态,手机销量上升势头开始停滞。而2013年底国内4G牌照的正式发放,为智能手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手机市场打破旧有竞争格局提供了机遇。2014年,酷派借力4G实现破局,在4G手机销量上超越苹果与三星,位列第一。是什么力量使酷派能突出重围,取得领跑4G手机市场的优势?
全面布局竞速4G市场
究其原因,酷派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果,不外乎8个字:厚积薄发,预判领跑。酷派对于4G为行业发展带来的机遇有着敏锐的判断,在4G步入实际应用时抢先发力,在研发、产品线、供应链等纵深领域全面布局,从而争取到了4G市场的先机。
2014年初,在中国4G市场启动的第一时间,酷派即推出了面向4G市场的业务策略——“领航4G”,旨在抓住4G时代赋予国内手机品牌“弯道超车”的战略机遇,实现跨越发展,今年酷派预计4G手机销售量将达到4000万台,目标为国内4G市场第一。同时其也希望借助4G手机,实现全年手机出货量国内第二、全球第五的整体目标。
早在2009年,酷派便开始抽调研发力量组建4G团队,并积极参与4G LTE标准制定。目前,酷派80%的研发精力已经转移到4G产品上,在全球设立东莞、西安、北京、南京等7大研发中心,拥有约3000人的研发团队,专利技术更是超过5000项,是中国手机行业专利最多的厂家之一,同时海外市场专利申请已经超过500项,这也让其在4G到来之际能够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2013年初,4G牌照发放仍未确认,市场情况还不明朗,酷派却毅然抉择向高通、Marvell和联发科抛出了大量订单,用于购买4G芯片,时至今日在其他厂商为不能获取足量4G芯片而苦恼产能的时候,酷派的4G终端已经凭供应链的优势大量出货,成功抢得先机。除此之外,酷派还与全球电信运营商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特别是在中国市场,针对中国运营商对4G市场各自不同的业务策略要求,酷派从终端产品层面给予最坚定、及时、有力的响应与支持。
在产品布局上,酷派采用“Coolpad LTE for All”发展战略,推出包括大众机型、高端机型,实现全线产品的覆盖——不仅有可以匹敌海外品牌的旗舰产品,也有更多两千元、甚至千元级的平民化产品。2014年酷派更进一步:上半年开始,千元以上价位的手机全部规划为4G产品,而到下半年,500元以上的手机将全部转向4G。酷派一系列千元价位产品的推出,将使4G手机不再是“昔日王谢堂前燕”,将会很快“飞入寻常百姓家”。
洗牌之初的觉悟
4G将改变手机市场格局,带来洗牌契机,酷派作为传统的手机制造商,长期以来执着于研发创新与精品制造,随着中国企业与国际巨头们在产业链和供应链上的差距逐渐缩小,酷派深刻意识到面对4G市场,谁能充分协调好运营商、供应链的力量以及发挥自身的研发实力,将优质制造资源整合进入自身体系,就能使产品具备更强竞争力,推动销售规模和利润能力的领先。4G时代仅仅开了一个头,未来还有更高的山峰在前方等待
追求极致:vivo的改变和坚守
4G牌照发放后,各大手机品牌纷纷推出了自己的4G产品,vivo在推出行业首款4G手机的同时,用自己的“极致”理念诠释了4G变局中的改变和坚守。
4G挑战手机终端设计极限
从3G到4G 的转变,在普通人眼里不过是手机上网速度获得了较大提升,事实上对于手机制造商而言,却是又一次手机终端设计的极限挑战。对于已经习惯了越来越薄、越来越轻的手机用户来说,对手机轻、薄的需求和期待,让手机的结构设计越来越困难,特别是天线设计和空间堆叠。就天线设计而言,随着越来越大的手机显示屏和用户持握方式的改变,要为天线辐射单元找到一个不被显示屏或用户手掌阻挡的好位置变得愈发困难。而在空间堆叠方面,要把4G适配的处理器、高像素摄像头和超大容量的电池等等都塞进一个超窄、超薄的手机里,其难度可想而知。
对于vivo来说,挑战还远不止如此。在研发4G手机的时候,vivo不仅要考虑到电池、摄像头等等问题,还要考虑到vivo独有的Hi-Fi、Smart等元素对手机设计提出的需求。除此之外,vivo还要解决Hi-Fi音效芯片与4G处理器之间的兼容问题。突破了4G带来的这些问题以后,vivo才推出了极致体验的产品。
在更新换代极快的手机市场,vivo的4G手机本身就是一种极致工艺的体现。
以“极致”理念迎战4G时代
从诞生之日至今,vivo的坚持就是追求极致,对Hi-Fi音效的执着成就了vivo最引以为傲的极致功能和品牌基因。如今的vivo在Hi-Fi音效方面已经成为业内标杆,面对4G带来的巨大商机,vivo在一片旌旗招展的4G呼声中坚持极致体验,凭借着这种坚持,vivo稳扎稳打地走出了自己的个性化和差异化之路。
4G时代的来临,为很多3G时代无法实现,或者实现效果不佳的应用场景提供了进化的可能。特别是影音、影像相关的应用,在4G网络的影响下将取得飞跃式地发展。对于有着强烈Hi-Fi基因,视影音为血脉的vivo来说,毫无疑问是一次不能错过的机遇。所以,vivo早早地捕捉到了4G的先机,再一次创造了“极致”的革新。
2013年12月4日,4G牌照正式发放,仅仅两周后,vivo就推出了行业首款4G产品——Xplay3S。在之后的短短半年中,vivo陆续推出了多款4G“标配”的产品:Xshot、X3L、Y22L、X3v。每一款vivo手机都有自己的卖点,极致影音、极致拍摄、极致纤薄、极致速度,vivo用自己一如既往的极致理念迎战4G时代。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手机制造商需要审时度势,及时反应,但以往的不少智能手机即使拥有着齐全的产品线和极快的反应速度,却由于缺少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品牌元素,一直未能获得较大的反响。4G带来的改变,对于设计能力强及主动切换4G产品的公司而言,在展开竞争的时候将会有短暂的优势。可是,当每个品牌手机都推出了4G产品之后,4G将不再是一种竞争力,而只是一种“标配”。vivo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快速改变的同时,也坚守自己的极致作风,用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品牌元素诠释了4G时代手机带来的极致体验。
在未来,用户将越来越不满足于一款单纯的产品,产品背后的品牌内涵和气质将越来越受到关注。真正有竞争力的手机,应当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满足不同人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对于手机的差异化需求,这不仅是技术的角逐,同时也是品牌理念的竞争。vivo的品牌理念是追求极致,持续创造惊喜,事实证明vivo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正在这样做。
金立:完善终端支持 优化用户4G体验
4G市场带来了很大的新增需求,手机厂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整个行业也将面临重新洗牌。以此为背景,各手机厂商纷纷备足粮草,抓住机遇,重谋市场份额。在这场争夺战中,金立显得略为低调,对于4G,金立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做法。
细分市场下的精品策略
金立高度重视4G,认为4G时代的开启,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移动用户高速无线上网的需求,也将最大程度促进移动互联网业务并催生出更多的业务形态和业务模式。终端设备的完善是信息消费发展的基础,优质规模化的终端设备是信息内容和服务能有效“接触”用户的必要条件。
对于4G,金立手机采取的是“精品策略”。抓住4G发展的空缺时段,在细分市场的前提下,针对不同消费者的使用需求,提供相应的4G产品。并在不断提升硬件体验的同时,更加注重在软件、内容及服务方面用户体验的全面优化和升级。
如何在2014年继续保持快速的增长,金立将采用一系列的积极举措。一方面,金立依旧会保持多渠道、立体平台的销售策略,全面整合运营商渠道、金立自有开放渠道、电商渠道及金立品牌体验店,降低补贴下调而带来的风险和压力;另一方面,金立近几年一直坚持走品牌及市场的国际化策略,随着金立在海外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今年金立计划海外出货将超过1000万台,也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完整体验里的基础功能
“4G功能也比较有特色,但这仅仅是一款手机的基础功能,或者说是标配功能,它很难让你的产品形成真正的差异化。”这是金立总裁卢伟冰在ELIFE E7发布会上表达的看法。相对于手机厂商来说,4G的到来不会像2G跨越到3G时那样,给人们带来革命性的改变,3G的普及甚至改变了消费者对手机的定义和使用习惯,而4G更多还是产品及技术层面的升级。
金立认为4G仅仅是基础功能,而不应该放在战略层次上。在产品设计和实现方面,4G与3G相比,并未存在本质差别。用户体验才是金立的核心,4G仅是为用户体验服务而已。4G并不能实现产品的差异化,真正能够实现产品差异化的还在于金立的优势领域、核心卖点——拍照、定制系统等金立可以比别人做的更好的领域。
全产品线上的4G布局
金立4G起步较早,在今年年初MWC2014上,就已推出了4G版的风华3,以及随后全面上市的风华3MINI,该系列是金立在普及4G手机战略布局中的核心产品。此外,在ELIFE子品牌下,除了主打拍照的ELIFE E7L“最拍照”4G智能手机外,全球最薄智能手机S5.5的4G版本也将在年中推出。在4G处理器方面,金立认为整个LTE多模多频芯片市场格局将在2014年中发生转折,竞争加剧,一家独大将不复存在,金立在芯片方案选择上也将更为灵活,入门和主流价位将会更多选用性价比更高的联发科方案,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实惠,而高端和旗舰产品,高通的处理器方案凭借更为优异的性能依然是首选。金立除了手机的硬件本身,其为用户量身打造的Amigo ROM,在Android的基础上针对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深度开发,为终端消费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本地和云服务,使得自己的产品能够更好的迎合4G时代用户的内容消费需要。
金立在全产品线上布局4G,以用户为中心,努力为信息消费的发展提供完整的终端支持,为用户提供更优质便捷的信息消费体验。
共同见证4G的精彩
我国4G时代的大门才刚刚开启,整个4G产业的最终蓝图仍未绘就,4G生态的平衡还未形成,4G市场的格局也有待重构一切都还存在着众多的未知数,有待于产业链各方通过积极的布局与有效互动将这些迷局一一解开。与此同时,4G也将是一片孕育创新与变革的沃土,这种创新与变革将会发生在整个移动通信产业的各个方面、无数角落,为我国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在电信运营市场,4G的到来,对于正在积极谋求转型的电信运营商来说,迎来了一个最好的时间节点,而中国移动此前推出的一系列积极举措无疑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运营商在4G时代只有自我革命,全面加速自有业务融合,进军电信增值服务市场,才能彻底改变传统电信行业的现状,更好地应对互联网OTT产品的竞争与合作;才能更好地符合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服务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举措。
在手机终端领域,进入2014年以后,“卡位4G、力争成为4G时代的领航者”已成为中国手机厂商的共识,4G发展呈爆发态势,国产品牌的响应速度异常迅速,与3G时代形成了鲜明对比。截至4月份,中国4G手机市场在售机型已经突破了100款,其中国产品牌4G机型就占据了70%;参与竞争的厂商数量上升到28家。根据市场研究机构HIS的数据预计,2014年国内4G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7240万部,比2013年的460万部增长近15倍,可以预期4G将会很快成为手机厂商新的主战场。
在手机芯片领域,尽管高通凭借其无人可及的技术实力和专利壁垒,独霸4G手机市场的格局短期内恐怕难以撼动,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厂商就没有机会,高通的主要竞争对手联发科和英飞凌的4G方案都已发布,并且对于高通专利的依赖也大幅降低,此外,包括海思、展讯、联芯等国产芯片厂商也正在“组团”发力追赶。随着海思、联发科、展讯、联芯等的多模芯片产品在2014年底前陆续投入商用,届时整个4G芯片市场格局最有可能首先在中低端市场发生变化。
在应用服务领域,4G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网络能力、终端能力的提升,运营模式、服务方式的创新,以及使用场景的拓展,将全部汇聚于移动应用服务领域,催生出更多种类的移动应用、更新形式的移动服务、更精彩、更丰富的移动内容,让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迈上一个更新更高的台阶。不仅如此,技术的进步还将进一步拓展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范围,例如智能家居、物联网、可穿戴设备、车联网等领域都将实现变革和创新,并能够为人们带来更高质量、更无缝的应用服务体验。对广大的应用服务和内容提供商而言,机遇就在眼前,是满怀欣喜地品尝胜果,还是痛苦悔恨地默默离去,就看你是否能跟上4G的脚步。
对于用户来说,4G所带来的影响并不在于技术的升级,真正能打动他们的将是移动应用和服务。每一次通信技术的进步都将伴随新一轮移动应用和服务的兴盛,从2G时代的短信、彩信、手机报,到3G时代的微信、游戏和丰富多彩的移动生活服务,那么到了4G时代,又会涌现出多少让人意想不到移动应用?又会创造出什么不一样的用户体验?还真是让人期待。
毫无疑问,一个波澜壮阔的新时代正在到来,我们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共同去见证4G的精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