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7年12月,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了河南籍流浪女作家雨琳的随笔散文集《好人平安》。作者雨琳以自己十多年在外漂泊辗转南北,从去广州、到武汉、后来北京,边打工边写作的曲折经历;从一名司法工作者到在外长期从事食堂洗碗、清洁工、保姆……钟点工等坎坷人生经历。受到了读者、新闻界的深切关注。她顽强的毅力,她的发心,也在伦理、社会学研究领域引起了热烈反响。 在社会转型时代,提倡商业文化和效率至上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理解好人和好人文化?作者工作生活经历有何与众不同?在创作过程中,有哪些独特感悟?为此,记者专访了作家雨琳。 我决不怀疑,尽管我的一切努力, 还没有得到回应, 但我相信推迟我这些渴望, 是出于全智者的爱心。 虽然有时我不禁悲伤失望, 但我坚定的信念必不动摇。 我决不怀疑,尽管我的小船, 在海上漂泊,桅断帆碎。 但我相信从不失误上天的手, 会把苦难变成福祉充沛。 我虽因蓬帆破碎而哭泣悲哀, 但我仍要高呼“我相信你。” 我决不怀疑,尽管悲伤的事如同雨降, 苦难密集,像黄蜂围住蜂房。 但我相信远大的目标, 只有通过极度的痛苦才能达到, 我虽在自己的压力下呻吟呼号, 终将从伤痛苦难中获得更大回报。 我决不怀疑,我的信心停泊妥当, 像坚固的巨船,能忍受任何风浪, 鼓足勇气不必畏缩, 向着既定的目标开航, 哦,尽管困难重重, 但我深信,我执着的目标终会达到。 ——摘自《好人平安》 问:您理解的好人,是怎么定义的? 答:我以为只要不伤人、不害人、不欺负人,不幸灾乐祸、不落井下石,就是好人。 至于那些急难中帮助自己的人,那不仅是好人,那更是贵人、恩人! 像杭州王万林老人,一位下岗工人,几十年来却救助了517名孤儿流浪儿的壮举;像不凡的慷慨中的陈树菊女士,一位13岁便开始卖菜生涯,53年来,自己省吃俭用却一次次地向社会,向最需要的人共捐助了1000万新台币。就是超级的好人,是英雄!更是我前进的无限能量和动力! 人啊,不管他多么贫穷、渺小、卑微,只要他有一颗极其善良的心,他就尊贵,他就高大,他就荣耀,他就值得珍惜和敬爱。 问:您的职业经历跨度很大,从法律工作者到十多年的外出漂泊创作。半务工半创作中,您长期从事、保姆、保洁员、洗碗工、钟点工等职业为生。您当初是怎样走上并坚持文学创作之路的? 答:我的职业经历跨度似乎挺大。我学生时代没吃过这样的苦。我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特别是我父亲,他从北京军校毕业,转业到郑州后,又如饥似渴地读了四年夜大。在我上高三时,他还在猛攻日语,对我们的学习也要求很严,从不让我们干活,怕影响学习。 但我毕业后从事法律工作,经常目睹很多令人揪心的场面,我感到非常痛苦,又无可奈何。记得实习时住派出所隔壁,一到深夜审讯时刻,总听到噼啪的鞭子声和惨叫声,使我心脏好多天都不正常。这使我常常想起对犯人的教育问题——我极反对刑讯逼供!更反对暴力教育!何况,如果是被冤的,那岂不更惨! 但我毕竟太渺小了。我于是就扑上了写作,后来越陷越深。写作还要维持生活的,由于大脑太累太累了,只能干这些体力活儿。由于自己得悄悄看书写作,很遭工友的排斥,当然不是全部,有一两个就让人受不了。况且一遇到女经理、女主管之类,我必得最终被赶出去。所以,打工生活充满了动荡、煎熬和挣扎。 但说真的,如果没有猜疑、排斥、无故指责(其实都是因误会才……)的话,干这些体力活儿,对我来说,比做法律工作要轻松愉快得多。如果不是许多责任和使命迫在心头的话,干一辈子也愿意。 问:您的曲折经历中,您认为最刻骨铭心的部分是什么? 答:我的坎坷经历,可以说主要来自我的弟弟。我的弟弟小时候非常聪明可爱,他三岁时听到人家考上北京大学,他想了一下,说:他将来要考北京北的大学,让人惊讶不已。他五岁就开始上学,可是,他小学没毕业竟患上了癫痫病,后来越来越严重,2015年11月来京看病,病发做掉进地铁轨道里,右胳膊骨折,且内有碎片,急需手术。当时,我还在某单位食堂做钟点工,没钱给他手术……只好让他回去手术。他到家后,母亲正在住院,没人顾上他。即使手术,他病一发作也白做。他输了几天液后,用膏药贴上,结果右胳膊又落下残疾不能正常活动。他整天更加苦恼至极;这也使我追悔不已。 他的脑病,他的残胳膊,都成了我很重的心结,甚至时时撕扯着我的心,有时我正给他打着电话,他的病就发作了,使我束手无策。 不是所有的病,手术和药都能医治的。弟弟不适合手术,重要的是心理疏导。 故,我很想待有了生活条件,我要好好陪伴弟弟。尽到我做长姐之义务,尤其是母亲去世后,这想法非常强烈。也成了我的一个梦想。 问:您的曲折经历,对您的写作有何影响? 答:对我的写作影响很大。《好人平安》就是我的真实生活的写照。但只写出了我经历的很小很轻微的一部分,那为亲人的浩瀚的痛苦而痛苦,我始终不愿说出来。 我希望这部书应该是励志,应该给人以睿智,仁爱和慈悲,当然,也不乏韵律。而不能给人以太多的苦水,让人悲,让人累,让人愤愤不平。因此,我尽情地,由衷地抒发自己的感恩和赞美,和对春夏秋冬等自然景物描写也比较有灵性而且精致。这也是为体现文学之美吧。 问:您在随笔中流露出对好人的感激和愧疚,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答:在历经了漫长又漫长的磨难之后,对每一位帮助自己的人,都深深感激。这是一种强烈的刻骨铭心的情感。自然,对自己迟迟未能回报感到非常愧疚。 说真的,没有好人,我寸步难行。正是有了他们的帮助,我才一步步挺过难关。才有了《好人平安》这部书。因此,我歌颂好人!我赞美好人!我更珍惜好人!希望好人平安! 在此,我要向我的贵人、恩人和我的父亲、弟弟、妹妹,特别是在天之灵妈妈,说声对不起! 问:您在书中扉页特别提到山东济南的失联的叶子女士。您与叶子是怎么相识的? 答:那是2017年3月,母亲刚去世不到一个月,心里非常悲伤。其实,母亲丧事办完没几天,我就回京了。没法在家呆,屋内处处都有母亲的影子,使我肝肠寸断,受不了;同时也急着定稿出书,可是,心里太悲伤,就决定去山东正觉寺看望能行老和尚,他已卧床很久了。之前,给寺院打过几次电话,但我一直拖着,走不开。母亲突然离世,使我不能再等了。我没见过能行老和尚,是从书上知道的。故,很想拜望他老人家。就去到山东淄博。 可是,我在正觉寺附近的小旅馆里待了三天,也没敢上去进寺院看望老和尚。因为一看到我必定会哭出来。那些日子,我眼泪没干过。何况看到卧床的久病的老和尚,怕影响老人的情绪。病人最需要安静的。所以,没敢见,只好准备回京。 当时,没有淄博直达北京的普客火车了,我就绕道济南,想从济南回京,没想到济南站也没有当日的普客火车票了。只得在济南住了一晚。就在当晚的当天午后三四点,时间还早,心里很悲痛,就想到教堂去待会。于是,乘公交大概十来站路程来到一天主教堂,叶子正好独自在教堂外的广场边打着伞对着教堂站着,。我问她,教堂该从哪里进去……就这么认识了。 问:找到叶子后,您有什么话想对她说? 答:叶子的命很苦。叶子很善良,她在校学的是护士专业,可是,结婚不久,丈夫就去世了!没几年她父亲也去世了!她十多年前竟查出白血病,她靠着顽强的意志挺着!以至于大夫怀疑是不是检查错了? 她这样自身难保,还关心着别人,使我非常感动!但一直不知道她身体怎样?所以,很牵挂她,又无处找她。 我在后记中有对她的详细记述。希望能找到她! 当时,说好一个月后,让她给我联系(她没有手机或电话),竟等了一年零八个月,还没有消息。其实,我离开济南回京一个月后,即去年4月22日,她给我连打了两次电话,我发现后马上打过去,是公用电话。然后,再也没有了叶子的消息。 如果能找到她,我很想坚定地告诉她:相信我!我们一起战胜“病魔”吧 问:您今后写作朝哪个方向进展?题材有什么转变吗? 答:没有。我继续写好人,像王万林老人,像陈树菊女士那样的大好人,大善家。 当我不久前才看到杨树菊女士的惊人事迹后,我非常激动!恨不得马上去看她。陈树菊一位颇有信仰的人;一位历经无数苦难磨难却异常刚强的人;一位知恩图报的人;一位13岁便开始卖菜生涯,至今53年,自己省吃简用,拼命赚钱,却将辛苦换来的1000万新台币一次次捐给社会,捐给最需要的人。她的大爱,使我非常震惊!可惜我刚刚才知,我很想立刻撰写她的故事,她的善举,以自己微薄之力大力弘扬社会正能量,梦想人人都能从仁从善,从而最大化减少犯罪,使人人都能过上幸福和安宁的生活。 (责任编辑:海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