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随着教育形式的开放和多元化,中外教育交流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又一动力。 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中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更是赢得堪称“一代巨人”的称号。他的雕塑更是成为首座入驻美国八大常青藤学校哥伦比亚大学的华人铜像。在距离陶行知先生诞辰100周年后的2018年。 《超越》栏目组有幸邀请到了沈阳博杰雕塑艺术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博杰做客本栏目,共同探讨首尊入驻常青藤的华人雕像背后的故事。作为该尊塑像的创作者,是什么能够让他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获得创作陶行知大师的殊荣?又是什么,支撑着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创造陶行知雕塑?中国雕塑艺术,又有着哪些不可超越的方面? 沈阳博杰雕塑艺术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博杰做客《超越》 本期对话嘉宾:博杰,1990年毕业于沈阳鲁艺学院雕塑系,现为中国环境艺术委员会资深设计师。 1991年至今27年间,博杰主要致力于雕塑伟大教育家陶行知的形象,并创造了一系列优秀的名人名家雕塑、大型城市雕塑、校园文化建设等,创立了沈阳博杰雕塑艺术工程有限公司。 从博杰为家乡内蒙古雕塑的第一尊陶行知先生塑像起。迄今27年,他仍旧坚持在创作的道路上,并创作完成了131尊陶行知先生的塑像。 博杰将雕塑理解为一首凝固的诗,如何通过这种钢铁水泥的艺术形式去真正表达出人物的精神和情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刚刚步入社会的博杰决意放弃原有公职,专心做艺术雕塑,遭到周围许多人的反对。在犹豫与徘徊中,博杰偶然看到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这样一句话:“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这种鼓励人们个性化发展的言论,犹如迷雾中的光亮,给混沌中的青年指明方向,也为博杰今后塑造上百座陶行知艺术雕塑奠定了坚定的信心。 谈起这段往事,博杰先生强调陶行知先生为人民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是鼓舞他进行艺术研学的关键。并说:“与其说我雕塑了陶行知不如说是陶行知的伟大的精神思想雕刻了我的人生。”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雕塑作品的形式种类也逐渐繁多起来,从头像到半身胸像从坐像到站像,从写实到写意从石雕到铸铜,对于专注陶行知雕塑近三十年的博杰而言,不变的仍旧是雕塑作品本身的灵魂。博杰立志用全部的心血,将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刻画在每一个神态中,实现陶行知先生早年要让教育和知识变得像空气一样荡漾于天空、回荡于宇宙的伟大梦想。为更多人所知晓,为更多青年指点迷津,成为博杰矢志不渝的理想。 博杰先生所创造的陶行知雕塑,将一瞬间的风骨与柔情长久地定格下来。陶行知夫人吴树琴曾在致辞中讲到:“博杰先生雕塑的陶行知塑像形象逼真,生动感人,就像当年的行知又站回到了我的身边。”是对博杰先生及其作品极大的鼓舞与勉励。 社会各界及海内外都给予博杰先生极大的希冀,2015年其创作的陶行知雕塑被评为“全国优秀作品”;2016年被国家授予“中国校园文化建设十大领军人物”称号,他所创办的沈阳博杰雕塑艺术工程有限公司被授予“中国校园文化建设最具影响力品牌企业”; 2017年博杰被评为“中国雕塑艺术工匠精神典范人物”,博杰陶行知雕塑荣膺“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精神丰碑”奖,授予沈阳博杰雕塑艺术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十大匠心品牌企业”。 二〇一六年元月二十二日博杰创作的第110尊陶行知铜像,远渡重洋落户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这是美国八大常青藤学校有史以来首位入驻的华人铜像,成为陶行知留学美国100周年的永久纪念。约侨报写道:“陶行知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不仅影响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 国家的日益强大,民族教育作为坚强的后盾,站在时代的拐点上。沈阳博杰雕塑艺术工程有限公司将131尊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雕像,树立在祖国大江南北的校园中,为学校文化建设点亮了一盏灯,也将陶行知精神和陶行知思想引进师生成长的篇章。 (责任编辑:梦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