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媒联动☆传媒联盟 2014-04-16 重要通知与声明  2020年精选20个创业好项目——期待与您早日联手合作共赢  仅需5.8万元就可通过CCTV点睛播出1个月和通过GJTV等百家媒体联合常年展播  评选与出版《当代百名书画艺术名家抗疫作品展》的活动通知 五秒电视广告只需五十元☆本项目正在诚征各地代理 点此查看加盟合作☆本站人才招聘公告  
当前位置: 主页 > 人物 >

诗人谭笑:诗歌创作进高考 提高国民创造力

时间:2016-05-30 16:22 来源:中国建设传媒网作者:于闻 卿卫平
中国传媒联盟 据 央广网北京5月28日消息(记者 于闻 通讯员 卿卫平)有过高考经历的人知道,语文考卷最后一定是作文,同时,要求往往写着这八个字:“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中国传媒联盟 据 央广网北京5月28日消息(记者 于闻 通讯员 卿卫平)有过高考经历的人知道,语文考卷最后一定是作文,同时,要求往往写着这八个字:“体裁不限,诗歌除外”。诗歌创作,多数情况会被高考拒之门外,人们早习以为常。但北京有一位诗人却不这么看,他坚持认为,诗歌写作可以纳入高考,他就是著名民间诗人谭笑。

  谭笑,民间诗人,曾就诗歌创作社会功能和考题系统进行过全面论述,被誉为“诗歌创作进高考社会功能系统论述第一人”、“诗歌创作进高考考题系统设计第一人”。

  进入2016,谭笑就开始与朋友一起向有关部门建议:将诗歌创作纳入高考。在长达万余字的建议书中,谭笑详细列举了数十条理由,还提出了具体出题方案。那么,谭笑到底提出了哪些建议和想法?为此,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旨在提高人文素养和创造力

  记者:您为何要建议将诗歌创作纳入高考?主要理由是什么?

  谭笑:之所以建议高考考写诗歌,不只因为热爱诗歌,更因为考写诗歌确实有用,对国民素养提高非常有现实意义。

  一,诗歌创作激发人动用创造性思维。由于诗歌鲜明的艺术性、情感性、互动性、答案无唯一性、操作字数简约性、诗意无限性等特点,任何作者写诗歌时,都会不由自主地进行丰富的联想,动用直觉,积极调动创造性思维。

  二,诗歌创作塑造人的创造性人格。由于诗歌的简约性、意境追求无限性等特点,作者写诗歌时,都会一字一句反复推敲。这类似科学家对某些具体问题的反复钻研、推敲。“推敲”一词的由来就是诗歌创作。反复的过程多了,必然留下印记,逐渐成为习惯。所以,写诗歌很容易培养创造性思维习惯,塑造创造性人格。

  诗歌创作还可提高观察能力、总结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增加美感——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些就不细说了。

  记者:您刚才提到“诗歌有用”。但社会舆论广泛认为,诗歌并无实用价值。对此,您怎么看?

  谭笑:考写诗歌的用途主要是提高学生素质,主要不是具体实用。但凡素质考试,都不能保证广泛的实用性。

  例如,塑造理工科素质的中学数学里面的函数,多数人一辈子用不到。难道因为函数多数人用不到,对多数人不实用,就取消考函数?显然不行。类似的还有许多物理知识、化学知识、历史知识等,很多东西跟我们日常生活现实都没直接关系。现代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只有小学低年级知识最实用。当然,实用型人才确实不很需要诗歌等素质考试。现在已经有一些家长不支持子女读大学,就是从实用角度权衡的结果。

中国古有先例

  记者:随着社会对“实用性”要求的提高,诗歌创作似乎并不适用于人才选拔考试。对此,您怎么看?

  谭笑:不能这样说。说诗歌不适用选拔人才,是对历史无知;说社会对“实用性”要求提高,是对社会需求和教育无知。

  唐朝之初,科举不考诗歌,但发现只考策论等似乎最实用的为官之道考不出学生水平,学生因没有社会实践经验,容易死记硬背,于是,加入考写格律诗,检测学生综合素质。考生哪怕再怎么单纯,也都有丰富的情感,有各自的阅历。诗歌可以寥寥数笔,就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感悟展现出来,自然,唐朝考试效果非常好。另一方面,读书人为谋求个人发展,都学写诗歌,诗歌就成为了中国人提高素质的一个法宝。当然,当时考得比较宽松开放,促进了唐诗的繁荣。实际上,文化繁荣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我总觉得,唐诗的繁荣也促进了唐朝的鼎盛。

  科举考诗歌至清朝结束,中间只有元明两朝彻底断裂,宋朝后半阶段不考诗歌。元朝否定文化,甚至有“十乞九儒”之说,明朝科考延续元朝作法。

  宋朝确实有过考诗歌过于注重文辞华美、过于注重语句形式的问题。这类似现在个别时候高考,一旦考题设计不科学,就容易形式化,导致高分低能。

  历史已经证明,诗歌可以考,可以用以选拔人才,可以用以促进人才培养,而且,曾经效果不错。

  而现代人才的选拔,除一部分实用人才外,另一部分创造型人才,更是要高综合素质的人才。这样,中国制造才能发展出更多的中国创造。我们一方面需要很多踏实勤勉的匠人,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不少天马行空的大师。大师需要有工匠精神,但也需要大师情怀。当代大师为什么少?艺术培养不够就是一个重要原因。在中国,诗歌创作教育,是最适合进入国家战略的艺术普及教育,是性价比最高的艺术教育。诗歌教育,性价比太高了,成本连纸都可以省略,语言大家天天使用。

  记者:鉴史观今,您认为当前诗歌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谭笑:问题永远有,我觉得“以背为主,不以写为主”算是一个问题。

  历史上人们学习诗歌,不仅是背,最终是要会写,背诵只是为创作诗歌做铺垫。

  今天就不同了,大量人刚一出生,父母就在他们耳边诵读诗歌,而绝大多数人上学后,立即开始全面背诵诗歌。但滑稽的是,数以亿计的中国人这样不止学过十年的诗歌,而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根本就不会写诗歌,甚至连一首诗歌都没写过。这实在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尴尬。

  关键是,会写诗歌一点不难。一般小学五年级学生,上五堂课就可以进入学写诗歌的阶段,就如同他们会写作文。不能说有多高妙,但可以入门。

  只要高考一考写诗歌,马上大家就都会写了。希望我的建议有关部门能够采纳,可以让这一代孩子就开始,大体会写诗歌,不再辱没中国这个诗歌的国度。

  关键在于怎么考

  记者:听说您在建议书中提出了多种题目设计方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

  谭笑:其实诗歌创作的考题设计并不难。初步阶段,可以简单点,先不考完整诗歌创作,从小填空、大填空开始。

  比如:补写下面诗歌《春》中空白处的句子,要求和前面第二句句尾押韵(不限四声),并字数相同,符合诗歌一般性语义,争取有一定诗意美:

  《春》/冬霾过后见春辉,风柔地软迎春归(gui);最是一年春色好,( )。

  等绝大多数学生、老师都会写简单诗歌后,建议考试再进入仿写、和诗、文改诗创作、阅读创作、命题创作等阶段。

  注意,考写完整诗歌,尽量不替考写文章。考完整诗歌创作,尽量放在小作文中进行,不放在大作文中进行。诗歌是无法替代文章的实用性的。此外,由于诗歌和文章有一些共性,有点类似跳远和走路有一些共性,因此,建议限定诗歌体裁的完整创作,不宜每年都考,只适宜随机出现。考写诗歌的目的是让大家会写诗歌,提高素质,不是让大家当诗人。

  记者:有人提出,标准化考写诗歌容易导致诗歌僵化。对此,您怎么看?

  谭笑:诗歌比一般文章有更固定的格式,处理不好,确实容易僵化,容易华而不实。这也是五四后反格律诗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如果考文章时,学生按格式死背框架,堆积辞藻,也能产生僵化,也会华而不实。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中学生作文就是如此。考写诗歌,尤其考完整创作,可以通过减少框架限制避免僵化。

  例如,格律诗限制较多,古代许多人因格律破坏了诗意。为避免考生破坏诗意,我们可以少考,甚至完整诗歌创作不考格律诗。

  其实,只要给考生足够大的可操作空间,评判标准不死板,就不容易僵化。

  诗歌创作进了高考也能进中考

  记者:有人认为,高考加考写诗歌会增加学生负担。对此,您怎么看?

  谭笑: 学生负担过重不是学习科目多造成的,是竞争激烈造成的。

  如果竞争一点不激烈,考试科目无论怎么多,考生学不学关系都不大,负担也不会重。

  如果竞争激烈,即使只有一个科目,一旦考试必须区分出人才优劣,每个考生就都想把别人比下去,就都会拼命努力,就会负担很重。

  类似如奥运项目。假设只有游泳项目,没有其他项目,黑人想获得奥运冠军,多数黑人就要付出超过非黑人运动员多少倍努力,才有可能。反而倒是,奥运项目多,黑人运动员无需拼死努力,也可在田径等方面获得许多冠军。

  所以,加考写诗歌项目,跟负担轻重关系不大。反而是加考写诗歌,展现才能机会更多,相对说,可能负担还减轻了,可以导致“黑人不必拼死泡在水里,也可以获得奥运冠军。”

  其实还有一种非常简单的办法,就是出送分题。

  例如,在下面A、B、C、D四项中选择适当一项,填入下面诗歌《观云海》中空白处,要求所选的字和诗歌第二句最后一个字押韵,韵母用eng,限四声中的第一声,并且符合诗歌一般性语义(限单项选择):《观云海》

  山峦云海行,天际烟霞生;

  我当更高处,尽蓝在顶( )。

  选项:A.层 B.尖 C.更 D.峰

  注意,这种送分题分值会很低,但是,高考1分可以拉开数千人呢!此外,这类题也有意义,可让学生掌握最一般诗歌创作技能,提高诗歌基础素养。

  记者:您认为诗歌创作也适合进中考吗?

  谭笑: 我国中考分流,一部分人入职高成为技能型人才;另一部分人参加高考,争取上大学,成为综合型开创性人才。

  理论上讲,诗歌考试可考出人文素养,是素养考试,是非实用技能的。技能型人才素养要求低于综合型开创性人才。需要插一句,人一生时间有限,人生过程各自不同,许多素养一些人并不需要,也不可能拥有。我们不可能要求一个奥运冠军有科学家的素养,又有画家的素养,又有音乐家素养等等,不现实。不同职业的人,素养要求不同,获得机会也不同。回到上面话题,诗歌考试更非实用性考试,因此适合在高考进行。但是,人越小越有诗歌灵性,诗歌对人素养的训练也越容易产生作用,诗歌教育反倒应在初中进行,所以,诗歌考试似乎也该在中考出现。

  从教育目标来说,我建议在高考,但根据当前国情,可能更适合先出现在中考。原因一是中考各小地区出题,没有高考影响面大,更容易操作;二是中考可以考简单些,更符合诗歌考试的方式和当前许多人不会写诗歌的国情。

  具体诗歌是不是也要中考考,这就要教育部门领导把握了。我只是宏观地进行建议。我建议有关部门参考这个建议,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安排。


中国传媒联盟  纠错QQ:2230587892
(责任编辑:梦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影视联盟  纸媒联盟  网络联盟   律师联盟  人员查询  加盟合作  最新最热

特别申明

部分内容源于网络 目的在于传播 如有侵权速联秒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