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刚(右)陪同上级领导在中寨村视察
——“站在脱贫倒计时时刻表前的新时代的‘老红军’ ”专题系列报道之一:
中国传媒联盟 据 前沿时报网发现频道 讯:在乌江北赫章,出访“站在脱贫倒计时时刻表前的新时代‘老红军’ ”的第一个乡镇,便是今日骄拥“中国韭菜花海”之誉的兴发民族乡。2016年5月3日,踏访新时代“老红军”罗刚打穷魔造富矿带富一方百姓的先进事迹,追随时代楷模文朝荣的身影,早上,在大韭菜坪,中国大河风暴发现乌江报道组看到“人在画中走,财从空中来”,中国南方花海旅游胜地的娇姿;下午,在昔日“赫章最穷苗村”,看着掌上已有的4G网络,让记者一行倍感欢欣。
一直致力于改变赫章贫困面貌,在担任妈姑镇党委书记期间,成功地使取缔土法炼锌后的妈姑镇走向绿色工业发展的集群方向。 调任兴发民族乡党委书记后的罗刚,坚守真心真意为百姓,敢让穷魔栽富根,绝岭长黄金,经济发展,使得今日兴发民族乡意气风发,美景胜人。 贵州第二屋脊大韭菜坪山风变强电、“空铁”运财来。栽根苗村,老百姓日子越来越好过。 在罗刚这位新时代的“老红军”,在这位善于运用新时代文化智慧的“红军老班长”般的时代先锋的带领下,兴发民族乡巨变、昔日贫困的兴发正在不断加速崛起。 每分钟都在生产钞票的大韭菜坪风电塔
2016年5月3日一早,在兴发民族乡宣传委员肖晓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来到贵州第二高峰的大韭菜坪,站立磅礴乌蒙之巅,听着头顶索道旅游缆车这个贵州赫章的“天铁”运行发出美妙的乐曲声,看着每分每秒都在“生产钞票”的风电塔发电运转的舞姿。呈现于眼前的喀斯特奇特景观,使记者从心到心,为眼前新时代“红军班长”引领兴发民族乡干部群众制造的东方神龙的又一文化智慧传奇——“中国花海传奇”而震撼。
新时代“红军班长”:运用文化智慧 给贫困区域人民一道韭菜花海巨餐
在2012年来苦甲天下访贫问苦的中国大河风暴发现乌江报道组记忆中,大韭菜坪,昔日“鬼都打得死人!”。这里,不仅不能种粮,更不出矿。昔日耗子满山跑,雀鸟在哀鸣。
大韭菜坪山下的中寨村,昔日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
撼动人心的大韭菜坪天铁
就是在这样一个“鬼地方”,近几年来,学习时代楷模文朝荣,新时代的“红军班长”罗刚带领全乡干部职工从“不识喀斯特”到“读懂喀斯特”,积极响应县委政府号召,大力兴起兴发民族乡的特色文化智慧旅游大产业。
继2015年赫章第五届樱桃旅游文化节来,兴发民族乡推出南方韭菜花海、这一强大的赫章原生态魅力,在中国西部落后地区运用文化智慧,落后于别人的兴发民族乡敢于后发抢先。
运用文化智慧,苍凉之境打造品牌,发展“韭菜花海”旅游立竿见影。如今,大韭菜坪已成为经济低迷中的赫章的一台巨型印钞机:乘坐缆车上山顶,门票120元每人,乘观光车上山50元每人。
承载着贫困区域人民发展经济的厚望,新时代的“红军班长”罗刚明白:依托快捷交通条件,从韭菜花海而来,谋划“天上石林”、天然大草原、可乐夜郎考古遗址等“赫之味”独特的多个景区景点的开发,让旅游文化产业拉动特色农业发展,这是赫章从“徘徊穷窟的地狱之门”到“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天堂之路”! 过去缺乏快捷交通,景区养在深闺。在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飞机场构成了现代立体交通体系,赫章兼有六盘水和毕节两地的交通支撑,发展旅游正当其时。以“韭菜花海”闻名的大韭菜坪风景区,这个盛夏里贵州最清凉的地方,在每年的8月和9月,万亩野生韭菜花山巅绚丽绽放,组成磅礴乌蒙的紫色花海。 兴发民族乡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开展工作,经过招商选商达成合作协议:广东吉龙集团和赫章县人民政府联合组建贵州屋脊赫章大韭菜坪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前者占股55%,县政府占股45%。项目分三期建设,总投资2.5亿元。其中,一期工程投资3600万元,建设内容囊括游客服务中心系列建筑、停车场、门禁系统、监控系统、围护系统,还有提升旅游品质的缆车索道、观光车、木步道和表演场。
2015年4月17日,昔日“一片绝岭只开点花花”的大韭菜坪景区升级改造的一期工程开工,按照预定目标,8月初完工,并实现景区对外开放。
项目的征地拆迁,这一急难任务落在了县有关领导、有关部门和景区所在地——赫章县兴发乡以新时代“红军班长”罗刚为代表的乡党委政府身上。
发展大韭菜坪旅游,让农特产品转化为餐桌上的美味,延伸特色农业产业链,在家门口建个大市场,发展赫章原生态旅游一本多利。新时代的“老红军”罗刚为此食不甘寐,在他的带领下,乡党委政府抽派精兵强将组成工作组进驻中营村,景区升级建设全面展开。为了实现农民及时拆迁和让地,那段时间,罗刚和兴发乡干部蹲点中营村,不分白天晚上与群众零距离接触,谈政策,说发展,讲奉献,先难后易,苦口婆心。仅4个昼夜,兴发乡就完成征地1280亩和13座坟墓的迁移,保证公司的工程进度。
兴办农家乐,配套村庄环境设施,兴发乡整合各类支农资金300余万元,带动农户投入资金2400多万元,对房屋进行“穿衣戴帽”、改厨改厕和院坝绿化硬化。为了迅速转变群众观念,乡里组织大韭菜坪下的中营村40多个农民到遵义市开眼界,同样在他的带领下,通过在农家客栈吃住,让村民亲身体会提升旅游服务水平餐饮特色。 2015年8月28日10时,赫章县兴发乡中营村大韭菜坪舞台,在乐声的衬托下,高亢清亮、刚中带柔的《采韭菜》飘出,一场原生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演,拉开韭菜花节帷幕。 滚地龙、撮泰吉、化神回音……随着一个个民族歌舞登台,大韭菜坪原生态旅游令游客沉醉。 从经济发展的绝境跳出来看,现在,韭菜坪绝不仅仅有花,还有多彩的民族文化。 如果您来兴发观光旅游,可在韭菜坪乘上“天铁”,登上“云上花海”大韭菜坪欣赏阳光下万亩野生韭菜花。在兴发的旅游潜台词里,有着这么一句:欢迎您到大韭菜坪乘坐“音乐天铁”,赏中国南方万亩韭菜花海! 大韭菜坪,人在画中游。傍晚,到这里的游客还可在中营村广场的文化长廊里,听彝语歌曲表演。中营村,是一个经典的旅游品牌村。 2015年,“云上花海”的盛名,使得游客蜂拥而至,中营村所有农家餐馆和旅店宾客盈门,生意兴隆。 兴发民族乡大打喀斯特战略,效果看得见摸得着,以至于2016年5月3日早上,在大韭菜坪的木道上,该乡宣传委员肖晓三次以上对中国大河风暴报道组表示:我们得加大宣传力度!
2016年5月3日,兴发民族乡宣传委员肖晓向中国大河风暴发现乌江报道组介绍乡的旅游发展战略
2015年,媒体纷纷报道说:目前,中营村已开办农家乐27家,农家旅社20家,农家超市12家,建农民工创业烧烤园2个,农村专业合作社5个,生态农业观光园1个,乡村旅游从业人数达400多人,其中有22位农民工返乡创业,那些能歌善舞的文化人才也纷纷返乡谋职。 事实也的确如此,自驾游的客人喜欢带些赫章的土特产回去。在中营每家旅社,如今都能买到赫章核桃、核桃制品,牛干巴等。 从六盘水到韭菜坪,大约1小时;从赫章县城到韭菜坪,不到1小时。由六盘水、赫章两地连接外面,均是高速公路、航空和将在最近几年实现的快速铁路。从兴发民族乡开始抢打的赫章喀斯特战略,这是学习借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精神和乌蒙山回旋战的智慧,赫章穷窟跃起,运用文化智慧发展旅游的路。 韭菜花海改变了赫章。过去偏居深山的赫章县,因为拥有贵州最高峰韭菜坪风景区的石林、花海、草场等自然景观和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可乐遗址为代表的夜郎文化资源、彝苗原生态文化资源,拥有清凉的气候资源,与贵州省西部的百里杜鹃、织金洞、草海、九洞天等组成美轮美奂的风景线,还因为拥有赫章县完全可以深度抢救开发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六军团野马川会议会址为主题的红色文化,赫章成为川滇渝黔游客休闲避暑、观光旅游的目的地。 因了赫章韭菜花海,事实上,应合2015年第五届原生态味十足的赫章樱桃旅游文化节,足以见得,发展落后区域经济,学习借鉴中国工农红军的智慧,必须运用文化智慧,这是无须用口头去迎合的真理。 当初,就在大家都不看好“赫之味”的策划之时,罗刚就“冒死”支持了“首届贵州赫章猫倮马头羊汤锅节”的举办,他用行动支持赫章民间打造“中国猫倮马头羊的故乡”。关心贫苦,2013年,他因放眼量支持了一衣带水的威奢乡田坝这个“拼低保大村”举办首届“贵州赫章猫倮马头羊汤锅节”,成为赫章县首位为贫困村老百姓联名上网发帖感恩的发展型乡镇党委书记。
肖晓:要加大兴发民族乡旅游战略的对外宣传推介力度
在赫章,新时代的“红军班长”发展目光长远神深邃,深明要发展经济,政府的视野和胸怀要沿伸出去,看到苦甲天下发现乌江,发现牛栏江的中国大河风暴发现乌江报道组为区域经济发展不遗余力而奔跑,但资金严重缺乏,在乡财力很有限的情况下,他曾经安排了少量的经费,帮助解决报道组出行调研的经费困难,他用一位科学谋划赫章脱贫发展頗富战略眼光的党委书记的谆谆话语,嘱咐报道组,一定要把牛栏江流域的先进发展经验与科学方发带回来,为我们家乡所用。在“红军班长”的眼中,发现乌江、发现牛栏江,价值重大,对于赫章脱贫发展,一定会有能够学习借鉴的地方和用处。 学习借鉴红军精神红军长征智慧,成功打造韭菜花海,罗刚为代表的兴发乡党委政府和兴发人民向全国人民推出了一个巨大的心智符号:旅游,中国人的“赫之味”。农产,中国人的“赫之味”。文化,中国人的“赫之味”。在大家都在吃惊中国大河风暴报道组以“吃雷的胆识”“曝光”野马川红色文化遭遇“豆腐渣”之时,罗刚极为赞同中国大河风暴报道组对野马川红军会议会址要不惜代价打造的建言。他说,发展赫章红色文化旅游,要有赫章自己的特色。 心系贫苦群众远离官本位 拔掉穷根栽下富树 位于铁柱大山深处的兴发苗族彝族回族乡栽根村,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以苗族为主的村寨。由于其自然条件导致的深度贫困,当地政府在投入大力进行茅草房改造,使村民居住条件得以根本改善后,对于这个村的贫困,对于这个“处处冷水河砂土”的极贫村如何搞开发扶贫,一直感到为难。2013年3月5日,农历正月二十三,苗族村支书杨光忠面对“从天而降”深入栽根村访贫问苦的中国大河风暴发现乌江报道组记者,称经多年艰苦努力栽根还是赫章最穷苗村,噙泪痛感自己作为任职12年的村支书,没有能力带领好群众摆脱贫困,对不住党和人民 。
2013年发现乌江报道组摄下的兴发民族乡栽根村民房
发现乌江报道组暗访栽根贫困,2013年3月5日,站在新修的住房前,苗族村民杨兴才告诉记者,他家以前是几根柱头的茅草房,2011年,撤老房修新房。“修这新房子政府拿了10000块钱。共产党好、政府好,又不要我们上粮,又不要我们上税,由我们自己种自己吃!”杨兴才说。
栽根小学校的新貌,只差通网络和这三个池子绿化了
2016年5月3日,村民杨正刚告诉中国大河风暴发现乌江报道组:现在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过,感谢政府!
2013年时村干部半山腰打电话信号象刮风,如今栽根村手机有了4G网络 问及村里贫困程度,当年,村支书杨光忠告诉记者,目前村里最穷的还有杨开林、杨开国、毛朝义、杨学周、李发顺、杨国安几家,其中杨学周是最贫困的一家,又是独生子女户。 “这个坝子里有1200亩土地,去年的阴雨天气,七、八十岁的老人都没见过,有半数的人家只有10多背包谷。人均只有80左右公斤包谷。吃低保的人家,眼下有很多人家都没有粮食吃。村穷,全村出门打工的人有四百左右,都是年轻人、壮劳力,用冷水河砂土搞大棚蔬菜、种中药材都不行。村里适合种草养畜,灌木林多,非常适合种草。没有国家项目扶持,现在村民只有各人养两个牛!目前退耕还林的有七、八千亩,包括荒山草坡,达一万七、八千亩,能种上草养畜就好了”当年,面对记者,杨光忠叹气说。 绝不仅仅是村支书的叹气,记得2013年在栽根村走访,记者突然发现自己的手机当天显得特别清静,一下午,没接到过电话。傍晚时分,在石丫村民组一村落前,手机突然响了起来,电话里,传来朋友焦急的声音:你“死”到哪里去了,知不知道我们担心你是不是出啥事了?栽根村村支书杨光忠告诉记者,栽根这里的手机信号漂浮,有时有一点,绝大多数时间没有,就象刮风,村里到现在都还没有移动基站。为了能建起移动基站,他们已争取了四、五年,腿都跑弯了,就是不见移动公司来建基站。要说这手机信号,栽根也不是一点手机信号都没有,外面要联系栽根,电话打不进来,只有栽根人跑到高山梁子上去找有信号的地方打。由于手机信号象刮风,而乡里要开个什么会,难得打通栽根的电话,没办法,多数时候只有包村干部吭哧吭哧地跑到村里来,通知村长、支书需要办个什么事,再由村里通知下去。有很多时候,乡里要开会,发个信息通知村干部,信号接到后跑去开会,往往已散会多时。“记者同志,请你帮助反映一下,要是能帮助我们修通移动基站,你就是我栽根人的大恩人!”
栽根民居的今昔对比
2013年3月14日,中国大河风暴发现乌江报道组记者致电赫章县兴发民族乡党委书记罗刚。就栽根村面临的开发扶贫问题,及所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罗刚书记说,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一是要把兴发乡政府通往栽根村的公路给苗族同胞们改造成为油路;二是近年乡里已把栽根的通信基站作为重要项目呈报给县移动公司。对于栽根村的开发扶贫,乡党委政府近几年来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投入180万元,全村180户茅草房改造已结束投入使用。作为一位心系贫困群众的乡党委书记,罗刚对栽根村群众充满着很深的感情,对于媒体联系反映栽根群众的贫困问题,他从来不回避,而是以此作为他到任兴发民族乡党委书记后,就如他使乡的计生工作从多年来的穷窟境中一发跃起一般看待问题,当天,听中国大河风暴发现乌江报道组记者说准备把栽根村作为产业化开发扶贫的“栽根试点”开展新闻帮扶,罗刚书记很兴奋。 2016年5月3日下午,中国大河风暴发现乌江报道组重访栽根村看变化,这个2013年首访时村支书告诉说有260户,1483人,苗族同胞占百分之七十的穷村。2008年,全村实施茅草房改造工程,180户栽根人家告别了国民党遗留下来的茅草房,住上了漂亮的新居。此前,经乡党委政府大力争取,已种植2000亩核桃。 战贫致富,“栽根试点”三年,同样“苦甲天下”的中国大河风暴发现乌江报道组重访栽根看变化,心里乐呵呵的。“现在不用挑水,只是路途上水管爱踩烂,水电路都通,粮食家家都差不多(不缺吃)。养得有猪,腊肉都不缺。日子好过得多了!”当村民杨正刚回忆起面前拿摄像机的人,就是当年来村里采访贫困的记者,笑得“哈哈哈”的。 在当年走进而为之心痛过的栽根小学,发现乌江报道组用摄像机摄下这里的变化,看到孩子们在这里幸福地生活和学习,心里比蜜甜。赫章最穷苗村巨变,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新时代的“红军班长”罗刚。
中国大河风暴发现乌江报道组 李才武 刘世艳
中国传媒联盟 纠错QQ:2230587892 (责任编辑:梦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