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媒联动☆传媒联盟 2014-04-16 重要通知与声明  2020年精选20个创业好项目——期待与您早日联手合作共赢  仅需5.8万元就可通过CCTV点睛播出1个月和通过GJTV等百家媒体联合常年展播  评选与出版《当代百名书画艺术名家抗疫作品展》的活动通知 五秒电视广告只需五十元☆本项目正在诚征各地代理 点此查看加盟合作☆本站人才招聘公告  
当前位置: 主页 > 企业 >

认知启蒙效果如何,用大J 小D这三个小游戏测一下?

时间:2018-08-23 15:55 来源:中国网传媒经济作者:中国网传媒经济
在纽约曼哈顿,有几家幼儿园在对孩子进行入学面试时,有一道考题就是看孩子是否会捉迷藏。捉迷藏看似简单,背后考核的能力却不简单,比如听从指令、学会等待、记忆力、空间感知能力等。

在纽约曼哈顿,有几家幼儿园在对孩子进行入学面试时,有一道考题就是看孩子是否会捉迷藏。捉迷藏看似简单,背后考核的能力却不简单,比如听从指令、学会等待、记忆力、空间感知能力等。

众所周知,游戏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有些游戏就像镜子,是可以帮助父母去了解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早教达人大J小D认为,游戏既可以做考核孩子的检查工具,也是帮助孩子锻炼欠缺能力的辅导工具。以下就是针对不同阶段的孩子,大J小D总结的适合做认知启蒙考核的小游戏。

躲猫猫 Peek-a-Boo!

适合月龄:6个月+

考核能力:事物永久存在性、笑出声、模仿能力

这个游戏很多人并不陌生,大人用手把脸遮住,让宝宝以为大人不见了,然后拿开手来逗孩子笑。1岁内的认知考核里,这个游戏一定是必玩的,原因就是这样简单的游戏背后有很多小宝宝发展必备的能力。

首当其冲的就是事物永久存在性,这是1岁内最关键的认知能力。小月龄宝宝一开始会认为,只要我看不到的东西就是消失了。直到从6个月开始,慢慢地他们开始理解,即使看不到,东西还是存在的,而这个游戏就是很好让孩子理解这个概念的途径:“我虽然看不见妈妈的脸,但妈妈还在”。

孩子可以笑出声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笑出声是今后说话的基础,这也是为什么对于1岁内小月龄宝宝的语言发展启蒙,除了父母多对孩子说话,没事还要多给孩子挠痒痒,多玩这个游戏,让孩子可以笑出声。同时,孩子因为这个游戏笑了,也说明了他的社交能力萌芽,对人是感兴趣的。

这个游戏的最后,希望孩子可以模仿父母自己主导玩这个游戏,即孩子对父母躲猫猫。然后再延伸到,和玩具躲猫猫,比如用布把玩具遮盖,然后去找到。

这样的扩展,一般发生在接近1岁左右,这说明孩子具有模仿能力,模仿能力也能反应孩子记忆力的发展,同时也是理解了游戏本质有了举一反三的能力。这种举一反三的能力,说直白一点就是人们通常理解的“聪明”。

我说你做 Simon says

适合年龄:1岁+

考核能力:理解听从指令、专注力、自控力

这个游戏里Simon是国王,当国王下命令时,所有参与的人都需要遵守指令做出相应动作。如果想用中文和孩子玩,就可以自行改编成“国王说”。这个游戏可以从1岁以后开始玩,但每个孩子发展速度不同,一般来说,是考核1岁半孩子的认知发展。

在大J女儿1岁时,就完全不懂这个游戏,但大J小D还是选择从从1岁开始。大J小D认为很多东西不要等孩子完全准备好了再进行,可以在孩子还需要够一够的时候就引进,因为开发潜力就是帮助孩子不断离开自己的学习舒适区。

父母和孩子做这个游戏室一开始可以说的慢一点。每次都指定一个主题,可以从孩子最先掌握的概念开始。比如身体部位:国王说,大家一起摸耳朵;国王说,大家一起摸头;国王说,大家一起摸脚。

慢慢地,可以扩展成更加复杂的指令,比如摸桌子,做鬼脸;甚至可以变成“找到红色的东西”等等,这样就把很多词汇和认知概念都融入进去了。

大J小D建议这个游戏可以随时随地玩,比如超市排队结账时;外出点菜以后;坐地铁的路上,把这个游戏融入到碎片时间里,反而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的。

捉迷藏 Hide and Seek

适合年龄:2岁半+

考核能力:理解听从复杂指令、短期记忆力、解决问题能力

这个游戏比 “你说我做”复杂些。大J小D建议,刚开始玩时,一定先让孩子找,父母躲。因为很多孩子是不懂“躲”的含义的,是需要父母演示的。而且通常下次让孩子躲时,会发现他们躲的地方永远是父母之前躲过的地方。这都很正常,孩子学习的过程就是先模仿再扩展。

3岁左右的孩子如果可以完全按照步骤完成这个游戏,不仅说明了她理解复杂指令的能力,更加说明了她的短期记忆力很好。但对于3岁不到或者刚刚过3岁的孩子,父母可以适当放松一点标准。比如,孩子等待耐心无法达到10秒,那就降低到3秒;再比如,一开始父母不要真的躲起来,让孩子更加容易找到。

这也是启蒙的一个窍门:拆解步骤,降低难度,不要只是追求孩子会不会玩,而是有意识地让孩子喜欢玩,然后在玩的过程中一步一步提高孩子的这些能力。

现在带孩子容易“标准化”,什么都是以“会不会”来衡量,导致很多父母一看孩子低于标准就焦虑,然后又没人告诉父母如何做才能达到标准,甚至连很多专业儿医也会直接说 “你家孩子认知差,没达标”。

大J小D也经历过这样的时期,因为女儿早产,每次考核都离所谓的标准差一大截。后来她发现,透过标准知道背后真正考核的能力,这样就有了行动的目标。心里不再想“我家孩子会不会这个游戏”,而是会告诉自己,“嗯,我家短期记忆力还不错,但听从指令后执行的自控力比较弱”。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100%的不和别人家的孩子比,不和标准比,显然不可能。但父母们可以时刻提醒自己,既然比较不可避免,那就把比较后的结果转换成可提高的行动计划。

(责任编辑:海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影视联盟  纸媒联盟  网络联盟   律师联盟  人员查询  加盟合作  最新最热

特别申明

部分内容源于网络 目的在于传播 如有侵权速联秒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