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让孩子光脚这个话题一直很受家长关注。 今年四月底育儿达人大J小D回国时,去了江苏省妇幼给早产父母们做了一次公益讲座。那天有一对老人带着一个小女孩过来,和大J小D说孙女1岁后开始会走,已经大半年过去了走路总是摔。父母白天上班,让老人带着孩子给大J小D看看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是有问题。 大J小D了解到女孩并没有肌张力异常,那天看了女孩走路的步态,也检查了女孩穿的鞋子,大J小D给的建议是,鞋子不合格,需要买新的,另外多创造条件让孩子光脚走路,这样才能健康成长。 光脚有助于保持平衡 孩子刚刚会走路后,家长最大的担心就是老摔。其实“摔”这件事是学习走路的必经之路,经过一段时间就不会那么容易摔了。但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孩子甚至成年人,已经学会走路很久了,却还是更容易被绊倒,感觉平衡性就是比普通人差。 这个追溯原因,很有可能是学步期的问题。每个人的脚底分布着超过20万个末梢神经,和手一样,脚部触觉也是需要开发的,需要去接触不同材质、不同软硬的物体,来刺激它的触觉。也许你会问,手的触觉要开发我明白,为什么脚也要开发呢? 因此看似简单的走路行为,其实是脚掌通过接触地表面,传输信号给大脑,大脑接收到信号后会对路况作出及时反应和调节,这对于刚刚开始学习走路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 如果在孩子学走路初期,选择的鞋子不合格,特别是鞋底很厚很硬,其实就是切断了信号输入,剥夺了锻炼平衡性的机会,长期以往就更容易出现平衡性差的情况。 光脚有助于良好的走路体态 大J小D建议一开始学步时尽量光脚走,宝宝会更加容易抬头挺胸,形成良好的走姿,可以更好的健康成长,而且也会走得更加协调。因为光脚走路,脚掌的末梢神经可以直接感受地面,直接接收到地面传来的压力,也能更好地感知地面高低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而如果这时让孩子穿着鞋子走路,那么这些感受就会受到阻隔,而本来走路还不稳的孩子,又无法靠双脚感知地面变化,自然出于“自保”而会经常低头看地面,不利于健康成长。而学步期的走路体态一旦形成,即使之后走路稳当了,低头走路的坏习惯也许就建立了。 市面上说的穿学步鞋有利于学走路,对吗? 大J小D表示“学步鞋”这个名称本身就是不严谨的,所谓的学步鞋并不能帮助孩子更早学会走路,更加严格来说就是一段鞋,也就是孩子开始穿的第一双鞋,这也更符合健康成长的要求。 小D的运动康复师也好、儿科医生也好,当年都是反复和大J强调,鞋子主要功能是保护作用,学步鞋不是为了学习走路,只是保护宝宝的脚在外不受伤害而已。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孩子学步阶段多创造机会光脚走路,是更有利于学会走路的。 这一点对于像小D这样运动延误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当年小D的大运动康复师是下了死命令的,小D需要等到会走路了才能穿鞋。这里会走路的定义,不是指学步期,是指小D要自己独立行走,没有踮脚,手臂自然下垂,可以持续走上一段路。换句话说,就是宝宝和我们大人一样走路的情况下才让穿鞋。 即使等小D会走路了,她还会建议要时不时让小D光脚在草地、地毯上、木头地板上这样不同材质的地面走路,光脚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平衡看待,不走极端 大J小D表示尽管了解到了光脚的益处,但还是需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多创造条件让孩子光脚,让孩子健康成长,但并不等同于任何时候都需要让孩子光脚。 回到鞋子的本质是保护作用,当我们需要呵护孩子幼嫩双脚时,当然需要穿鞋。比如很脏的街道、比如夏天大太阳暴晒下滚烫的游乐场地面,这时选择一双合适的鞋子就是有必要的。 当然天气变冷时,给孩子穿袜子穿鞋子也是很有必要的。但这里需要提醒大家学会正确判断孩子冷热。 夏天玩沙玩水的机会多,也是让孩子双手双脚进行感官开发的好机会 虽然我们这一代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总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当年你不也是这样被养大的,哪有这些”,但大J小D仍然觉得,被养大和养的更好,这当中隔着的就是科学知识的更新。 育儿导师大J因为带着小D康复了快三年,自己形成了一定的“条件反射”,有时走在路上看到很多成人的步态都是有问题的。大J希望家长们用开放的心态,与时俱进地采纳一些科学育儿观。 (责任编辑:海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