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媒联动☆传媒联盟 2014-04-16 重要通知与声明  2020年精选20个创业好项目——期待与您早日联手合作共赢  仅需5.8万元就可通过CCTV点睛播出1个月和通过GJTV等百家媒体联合常年展播  评选与出版《当代百名书画艺术名家抗疫作品展》的活动通知 五秒电视广告只需五十元☆本项目正在诚征各地代理 点此查看加盟合作☆本站人才招聘公告  
当前位置: 主页 > 劳动 >

夫妻在大山里教学32年 负债建小学出50名大学生

时间:2014-01-06 12:11 来源:华西都市报作者:孟飞 张雪
中国传媒联盟 据 华西都市报 讯 :今年50岁的杨国伍,从18岁高中毕业开始,就在达州开江的大山里当起了“教书匠”。跟着他的还有他的妻子,2001年,夫妻俩筹建小学的愿望终于实现,小学建成让附近的几百名孩子读书更加方便,这些年来,这个小学里已走出去了50名左右的大学生。
1月2日,杨国伍为学生们上课。 1月2日,杨国伍为学生们上课。
杨国伍为学生讲解试题。 杨国伍为学生讲解试题。

  扎根大山32年“夫妻小学”教出50名大学生

 

  杨国伍夫妇筹建学校已花去70余万元,目前仍负债20余万

 

  他说:为了孩子值得!

  中国传媒联盟 据 华西都市报 讯 :今年50岁的杨国伍,从18岁高中毕业开始,就在达州开江的大山里当起了“教书匠”。跟着他的还有他的妻子,2001年,夫妻俩筹建小学的愿望终于实现,小学建成让附近的几百名孩子读书更加方便,这些年来,这个小学里已走出去了50名左右的大学生。

  他们的行动

  历尽千辛万苦,修建民办村小,夫妻俩解决了孩子们的读书问题。

  他们的自豪

  从这所村小走出的大学生就有50名左右。这让夫妻俩自豪不已。

  他们的愿望

  希望学校越办越好,希望更多的好心人能帮助这群留守儿童。

  在达州市开江县拔妙乡长堰沟村,有一所被附近村民称为“夫妻小学”的学校。今年50岁的杨国伍,是这所学校的创办者。今年1月2日,记者第一次见到他时,他正在讲台上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为孩子们讲数学试卷。

  邵柏英是他的妻子,同时也是该校的代课教师。她除了代课,还照顾着孩子们的饮食起居。这所小学名叫长堰沟小学,坐落在大巴山深处、巫山脚下,与重庆交界。近几年,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附近孩子的上学问题让家长颇为担心。

  这座小学的成立,不仅解决了父母们的担忧,更让许许多多的留守儿童通过学习知识走出大山。为修建这个学校,杨国伍夫妇俩自筹资金70多万元,扎根大山32年,至今,他们还负债20余万元。

  方便照顾 他们与孩子共住一屋

  寒冬的早晨天还没亮,杨国伍和妻子便起床了,开始一天忙碌而平淡的生活,这样的日子他们经历了32年之久。邵柏英则将寄宿学校的孩子一一唤起,帮他们穿衣,教他们整理被褥,然后到学校食堂吃早饭。吃完早饭后,邵柏英来到幼儿班照顾孩子。闲暇之余,她还要给孩子们洗衣服。

  该校目前有7名代课教师,小学6个年级外加7个幼儿班,学生共有160名。孩子们的年龄从3到13岁不等,都是本村和附近村的孩子,他们中以留守儿童居多。由于大多父母外出务工,孩子们的食宿成了最大问题。为了更好照顾孩子,食堂每餐都会搭配荤素菜。

  夫妇俩的卧室和低年级孩子的宿舍同在一间房里,一墙之隔的是26岁的儿子的卧室。“和孩子们住在一起方便照顾,儿子也在学校住也能‘搭把手’。”邵柏英欣慰的说,现在儿媳也在该校当代课教师。

  艰辛办学 代课教师走上办学路

  1982年,18岁高中刚毕业的杨国伍,成为当地公办小学的代课教师,但代课教师的工作很不容易。“当时教了半年,下半年就没教了!”曾想放弃教师职业,但在学生、家长的恳求下,他又从新拿起教鞭,走上讲台成为民办代课教师。

  “当时找校舍是最麻烦的,就像打‘游击战’一样。”在公办学校找了一间校舍,后来又租借多处民房当校舍,由于民房教学条件不好,更换校舍就有4次。

  在刚代课后两年,杨国伍萌生办学的想法,但由于条件不成熟,他把办学的想法深埋心底。直到2001年,在开江县教育局的支持下,他的办学想法终于实现,从此杨国伍夫妇走上办学之路。“痛苦是有的,但快乐也是有的。”每每回忆起这段经历,夫妇俩都满眼含泪,但目光中却充满希望。

  没有好的校址建设用地,杨国伍便用自家较远包产地和校址附近村民土地置换。校址的问题解决后,资金又成了杨国伍夫妇的“心头病”。“当时我和妻子的年收入不过一万元,想把学校建起来何等艰难。”为解决资金问题,杨国伍向银行贷款6万元,又向妹妹借了3万元。

  筹70万元建校 他亲自拉沙砌土堆

  建校资金暂时解决,但没多余的钱请工人打地基、拉砖石,杨国伍夫妇便亲自动手,挖土方,平操场。这期间,他的手都磨出了老茧。“当时修操场他亲自拉泥沙、砌土堆,每天没日没夜地干,每天铺设一小段,冬天也不例外。”邵柏英说。

  学校落成后,第一年就迎来了50名学生,次年达到高峰期,迎来200多名学生。但学生多了后,又出现了新问题:校舍不够用。

  实在没办法的杨国伍,只能向亲朋好友借钱,先后筹集了40多万元。“当时修宿舍房的时候都没钱请工人,全部是亲朋好友义务帮忙,没收一分工钱。”杨国伍开玩笑说,要不是这些“义务工”,学生宿舍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修起来。

  长堰沟小学建校至今13年,已初具规模。两栋3层楼的教学楼,水泥铺设而成的操场,1楼是学校食堂,4楼是宿舍房。7名代课教师,小学6个年级、幼儿班7个班,学生160名,年龄3到13岁。

  杨国伍建学校已经花去70多万元,目前还负债20余万元。“还好亲戚朋友没有催我,都是等我有钱才还。”杨国伍说。

  对话当事人

 

  扎根深山32年:“为了孩子值得!”

  扎根大山32年,杨国伍夫妇也看到了希望。从这里走出的大学生有50名左右,用杨国伍的话说:能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孩子们,让他们能改变命运,做这些都是值得的。

  夫妇俩把学生们当成自己的孩子。11岁的杨海花就是他们尤为特殊的“女儿”,至今,杨海花已在学校度过了好几个春节。

  “我很想我的爸爸。”杨海花说到爸爸时,泪流满面。她很小的时候被亲生父母抛弃,后被当地一位60岁的村民收养,从此以后她多了位“爷爷”。“杨老师他们很照顾我,还给我洗衣服、做饭,生病了还带我去看病。”杨海花哭着说。

  当被问及有什么愿望时,杨国伍说,他现在年纪大了,照顾学生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希望能有更多的好心人关心、帮助这些孩子,关心这群留守儿童。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孟飞 实习生 张雪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影视联盟  纸媒联盟  网络联盟   律师联盟  人员查询  加盟合作  最新最热

特别申明

部分内容源于网络 目的在于传播 如有侵权速联秒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