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联盟 据 中国四川基层党建网 讯 日前,有媒体透视了166位“一把手”腐败案,围绕“一把手”为何最终变成“一霸手”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今年以来,万庆良、季建业、童明谦这些名噪一时的党政一把手相继落马,掀起了舆论热潮,让越来越多的人思考和讨论如何限制一把手用权的问题。笔者认为,用权有规范,权力须监督,这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常识,尤其对于党政一把手来说更是如此。
理论上说,现行的对于官员的监督包括党内监督、人大监督、社会监督等形式,但它们具体效力的发挥程度不一,作用也不一,总的来说还是存在很多监督真空的地方,权力监督鞭长莫及,导致部分权力无限制使用。党政一把手尤其处于一个监督的真空地带,监督的缺失和不到位应该是他们当中部分人权力寻租、违法乱纪、贪污腐败的重要原因。
传统上,在官场就流行一把手说了算的现象。因为他手中权力大,代表一种权威,其他官员惧于这种由权力造成的权威,有意见不敢提、不能提、不愿提则成为常态。常言道“官大一级压死人”,下级无法在事实上形成对上级构成全面有效的制约和监督,而似乎唯一能对权力形成监督的则是更高一级的权力,因为它代表了更大的权威。但这种监督不是时时刻刻存在的,也不是事事都能实现监督,相反,现实的情况往往是腐败窝案成群,上下级之间合力贪腐,成为一根绳上的蚂蚱。 要监督权力,首先要规范权力的边界,明确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要让监督有具体明晰的对象和范围,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其次,监督必须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要让监督落到实处,碰真逗硬,不能让监督流于形式,成为空谈。同时,对于一把手这一特殊群体,还必须强化“八小时之外”的监督,因为腐败活动往往借助非工作时间和场所发生,尤其是官员的作风问题。再者,从中国的国情和体制现实来说,要重视党建工作和反腐倡廉建设,把党的建设提升到事关生死存亡的高度来抓好抓实,推进党建工作和反腐倡廉建设体制机制的创新,比如在廉政建设方面落实“两个责任”,进一步规范和强化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笔者认为就是有益的尝试。 (责任编辑:梦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