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联盟 据 中国四川基层党建网 讯 日前,有媒体报道,部分地方的培训中心名义上转企,实质仍存在内部关系,以各种方式和名义寄生在体制内,挂靠在一些政府部门名下,遮遮掩掩,虚虚实实,逐渐异化为公款休闲娱乐的“掩体”和自收自支的“小金库”,并且消费种类花样翻新、名目繁多。笔者认为,要尤其警惕这类所谓培训中心演变成腐败的秘密王国。
根据媒体的报道,笔者总结此类培训中心大致有如下特点:一是高消费。这从其豪华布局和消费的名烟名酒足可看出,媒体列举部分培训中心提供的诸如53°茅台酒、53°贵州习酒、95年长城干红、轩尼诗XO、蓝带、马爹利、软中华、芙蓉王、A级铁观音等高档烟酒茶,皆非一般收入人群所能消费得起。二是隐蔽性。记者调查走访发现,所谓的培训中心或者基地大多依山傍水,远离闹市,地理位置极佳,不易为常人发现,而且一般命名模糊暧昧,在诸如“某某培训基地”的幌子之下,挂羊头卖狗肉。三是独享性。一些培训中心明确挂起了“非内部员工不得入内的场所”一类的牌子,一些所谓的培训基地更是成为某些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消费的专属地带,借培训之名行公款消费之实。
中央三令五申要整顿各类挂靠在政府机构下或者由政府部门兴建管理的培训机构。国家早已出台有关培训中心与所属单位脱钩的规定,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不久前也印发通知,要求把清理整顿培训中心纳入整改范围。但是部分地方在执行落实相关规定时打折扣、走曲线,整治不彻底,留了尾巴,有的甚至采取变脸戏法,使各类培训中心摇身一变成为看似合法合规的接待机构。出现这些现象,笔者认为,主要是整顿各类培训中心对地方政府尤其是一些与其直接关联的部门的利益触动太大,毕竟,这些花样百出的培训中心,一方面能让他们凭借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独享特殊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高收入人群消费,借此牟利创收。 下大力气整治这类不规范运作和管理的培训中心是毋庸置疑的。有专家建议,当务之急是摸清底数,集中清理整顿,使之与所属单位彻底脱钩,或转作他用或集中拍卖;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把政府及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培训交给市场,从根本上杜绝培训中心里的不正之风。笔者认为,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而关键在于落实。要触动利益神经,啃掉利益骨头,狠刹“四风”,转变作风,不是一朝一夕、轻而易举的事情,必须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持久着力的毅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 (责任编辑:梦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