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湘籍作家的国家发展观
——读《杨远新文集》(第十四卷)诗词对联辑有感 中国传媒联盟 讯:杨远新,一名从潇湘洞庭湖西畔走出来的著名作家。他生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文思破茧于1970年代;进入新时期,其文学创作进入到发展的快车道;上世纪80年代末,他进入武汉大学作家班学习,使其创作得到了升华;大学毕业后,进入公安系统工作,他将文学的浪漫与警察的严肃有机融合,创作出一大批力作。他的成长经历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时期,见证了共和国的进步,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独特的体会。他认为国家的发展有赖于清明的政治生态、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民群众良好的精神面貌。另外,国家的发展呼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一 国家的发展需要清明的政治生态 (一)传承父辈优良传统,做清明政治生态价值承担者。杨远新出生于洞庭湖西畔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因工作勤奋,为人善良,被左右邻里推选为生产队队长。在担任队长期间,其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乡邻乡亲中拥有很好的口碑。这对这位湘籍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12年11月其父亲过世,他在给父亲的挽联中写道:“做国家最小官挥锹改日月,杨家湾汪家湾老渡口,数载队长无瑕疵,不愧杨家忠良;谋人间最大事舞锄治山河,茅草房木板屋砖瓦楼,一生心血满腔爱,堪称后人楷模。”另外,杨远新对于个人的行为也一直都是严格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然而,在一些领域中也出现了道德滑坡和诚信缺失的现象。面对此种环境,作为党员干部的杨远新对一些现象嗤之以鼻,“历史规律任尔改,屈折千万有才人。毁山污水物价飞,蛀虫岂能担千斤。”同时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严格要求自己的家人。2014年4月28日,他在诗歌《杂咏》中写道:“没贪没贿没小三,有情有意有老伴。一杯清茶润肺腑,吐出文字近千万。”另外,作为公仆与父亲的杨远新,面对儿辈的发展与手中的公权力,他寄语儿辈,“父辈无可拼,全靠自立”,要求儿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二)痛斥政治生态蛀虫,做清明政治生态坚定维护者。杨远新在其早些时候的创作中,曾鲜明的表现了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性。1976年在其《草鞋书记》一诗中写道,“三十年前春雷震大地,他曾穿着草鞋追逐残敌;渐渐换上了胶鞋又换上了皮鞋,无形中脱离了群众又脱离了实际……群众的批评似春风,扫除他脑海里的垃圾。”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面对党员干部中存在的越演越烈的“四风”问题,作为党员干部兼作家的杨远新进行了形象的描绘,并且大加斥责,“十个官员九个贪,九个官员八个买。陈年吃了卯年粮,坑了苍天害后代。”同时,他也从历史的角度说明了对“四风”问题进行整治的必要性。“岂是蜀国无大将,后主淫奢毁帅才。”另外,他也希望党和国家能够采取果断措施解决“四风”问题。他在瞻仰胡耀邦同志故居时写道,“倘使耀邦今健在,铁腕能否肃贪心。”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随即,在新一届中央集体的领导下,神州大地开始了一场伟大的“拍苍蝇”与“打老虎”的斗争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使得清明的政治生态逐渐恢复。2014年4月29日,杨远新在其作品中写道,“阳光融融水碧澄,习风微微山色新。湘楚中州燕赵地,姹紫嫣红拱京城。最是大国好时节,舵手熟知民众心。铁腕肃贪净环宇,中华巨轮傲美英。” 二 国家的发展需要科技的进步与人民群众良好的精神面貌 1975年,周恩来在四届全国人大报告再次发出:“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的号召。此时的杨远新,正在农村工作。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他认识到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发展生产的重要性。很快,他对中央重新提出“四化”的目标表现出了极大的认同。在他的作品中,他写道:“哎,革新渔网遇难关,可恨旧社会没让俺学文化……改变渔村需要科学知识,学以致用前途远大。”表明当时农村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渴望。 新时期,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都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关联。杨远新以交通的发展为切入点,在其作品中对科学技术进步为人们出行带来的便捷进行了歌颂。2013年,其在《乘高铁进京》中,以我国名山为线索,穿越时空,感受便捷。“挥别麓山霞满天,才吻君山拥龟山;蛇山尚在睡梦里,怀中又揽鸡公山;嵩山呐喊刚入耳,迎向泰山问早安;欲与恒山紧握手,香山邀我进午餐。”另外,在它的作品的备注中,其写作地点由农村到城市,由一省到多省,由神州到寰宇,由静态到动态,这些都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另外,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杨远新在其作品中认为发展信息技术是在担当普天众任。 人民群众良好的精神面貌,能够促进生产的发展。杨远新在农村工作时,以农民的生产生活为素材,深刻形象的表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对于生产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朝霞映红湖面,湖水金波粼粼;红旗插满堤垸,上下歌声阵阵。筑起杨柳新堤,誓叫水随人意。”“千船挤动层层波,金山银垛飞如梭,马达轰鸣长篙舞,满船笑语满湖歌。” 三 国家发展呼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2009年8月,杨远新在参观台湾故宫博物馆时,见博物馆中的展品有感而发,“南北故宫遥相望,万载瑰宝携手藏。”表明两岸同属一个文明。与此同时,他在看到台湾的壮丽河山,明确的写道,“人间一颗黑宝石,闪烁中华八千年。”台湾乃中华河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10年11月,当台湾友人来访,赠送台湾地图给他,他在观图时写道,“连山连水连大陆,同根同脉同祖先。浑身奔涌炎黄血,遍地吟诵李杜篇。保疆护域剑在手,两弹一星灭狼烟。”说明两岸同根同源,希望两岸早日和平统一。 近年,日本右翼势力抬头,这使得日本在对待中日历史遗留问题上,偏离正确的轨道越走越远。特别表现在钓鱼岛问题上,其不断制造摩擦。广大中华儿女义愤填膺。杨远新在其作品中写道:“当代昭君十八万,随时出征斩胡马。”“心随战鹰飞,保钓驱日倭。”一方面表现出中华儿女维护世界和平的愿望,另一方面也对日本的挑衅行为表现出了严厉的抗议与斥责。同时也更进一步的阐述了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义正辞严的说明中国人民维护领土完整的决心。 结语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传统,中国知识分子一直就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担负着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复兴伟大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杨远新,农民的后代,在传统中成长;作家的思维,具有知识分子的情怀;人民的公仆,国家复兴的愿望深藏于心底。其成长经历给予了他创作的素材,其思维方式丰富了其看世界的维度,其社会角色决定了其创作的立场。他的作品不仅拥有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刻画,同时也表现出新时代知识分子的大爱情怀,更重要的是其作品寄托了他对社会主义中国发展进步的殷切希望。 2017年5月9日于珞珈山 作者简介:杨力源,男,1989年出生,湖南汉寿人,现为武汉大学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已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二十多篇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术论文。 中国传媒联盟 纠错QQ/微信:2230587892 (责任编辑:海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