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联盟 据 百姓观察(通讯员 周文雯 孙雯):“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扬州铲下第一锹土。自隋朝开始,贯穿南北水系的大运河从这里延伸开去,逐渐成为如今世界上最长、历史最悠久的运河。扬州几个世纪来的兴盛繁华也与大运河息息相关。
历史的洪流,浩浩汤汤,冲刷洗练2400多年的厚重。“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往而不来,亦非礼也。”吟诵着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诗篇,扬州大学商学院的学生探访运河古迹,宣传保护运河,为大运河申遗成功献“礼”。
图为运河沿岸风光
听老人们讲那运河的故事
近日,扬州大学商学院的学子探寻古运河申遗的足迹,来到运河边上的人家,听老人们讲运河申遗的故事。“那时候,运河在我们眼中没什么特别的,它一直在流淌,在使用。”大运河在临岸的人们心中有着“不是生母,便是乳娘”的地位。
“但是,一些年过去了,大运河缺少有效的保护,有些部分已经断流,部分河段污染严重,大运河某些地方已经改道。”谈及大运河申遗的历史背景,老教授痛心地说道。
从1986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公约的中国开始申报世界遗产,运河申遗就一直被提及,“申遗最大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大运河,申遗之后,我们最怕的是什么?是遗忘。”老教授这样教育着大学生们。
“在保护的基础上和框架内,开发和利用。这是我们今后对待运河的态度。”大学生们听完老人们讲的故事后,感慨着说道。
图为老人们帮忙宣传礼遇运河
扬大学子联手游客献礼运河
为了献礼扬州古运河,实践团队邀请在运河边游玩的游客们加入他们宣传“礼遇运河”的活动中。他们请游客们拿着写有“礼遇运河”四个字的宣纸,站在运河边与运河合影。“虽然我们只是游客,但是保护运河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事,我们很乐意加入。”一位正拿着单反拍摄运河照片的游客这样对大学生说道。当被问及这四个漂亮的字的出处时,大学生们这样道来:“这是我们之前特地找到我们学院的书法高手佘超君为我们题的字。虽然他忙于工作,但当他听到我们的活动目的后,欣然接受了我们的请求。”
大学生们前后相继邀请了30余位游客拿着“礼遇运河”的书法与古运河合影,之后,团队成员将收集的照片拼成了一个“礼”字。他们将这个 “礼”字运用于各种宣传活动,以期增强宣传效果,呼吁更多人加入“礼遇运河”的行列。
“你们大学生有保护运河的想法是很好的,希望你们好好学习,为运河发展出谋划策。”参与宣传活动的一位老人这样对实践团队的队员们说到。
图为大学生拼出的“礼”字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市民有保护运河,传承并发展运河文化的觉悟,如果说老人们是运河的过去,我们青年人承担着运河的现在,而未来,希望能教育孩子们从小养成保护运河的意识。我们今后会去学校等地宣传。”谈到未来的规划,实践团队队长周媛这样说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