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提示: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要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 近年来,泰州市检察机关通过创设检察群众工作站、规范建设检察为民服务中心、启动“千村万户检察行”等系列举措,积极探索加强检察群众工作的新载体、新路径、新机制,着力解决好服务基层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以自身的生动实践塑造了新时期检察工作的“泰州模式”。
下去抓问题上来解民忧,泰州检察院“自找麻烦”赢民心
记者的一项街头调查显示,相比公安、法院等司法机关,检察院在普通人的心目中,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检察机关必须要进一步打破神秘的外界印象”,3日上午,周剑浩对中国日报网记者坦言,“打破神秘感,需要检察机关走到基层去,走到人民群众中间去。”
周剑浩,泰州市人民检察院的检察长,他对于检察机关“走出去”的意义这样表述,“做收集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强化法律监督的‘传感器’、宣传法治理念的‘播种机’、化解矛盾纠纷的‘解压阀’”。
在他的推动下,泰州市检察院在江苏省率先开展了检察群众工作站、检察为民服务中心,“千村万户检察行”等一系列活动,检察官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换取真情,力求一年时间内走遍全市1912个的行政村及社区,用“下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的工作模式,调动全市相关部门的协同运作,为和谐平安泰州的建设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沉下去:把群众的事“当回事”
社会和谐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平安建设的重中之重。
而一些不和谐事件的发端,往往来源于相关部门的“慵懒”和“闭门谢客”的工作态度。
泰州市检察院“走出去”的实践,正由于契合了群众的诉求与利益表达的愿望,因此获得了民心的支持。
7月25日9点钟,泰州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王运海与控申处李爱华处长一起,来到高港区参加一个实名举报人的公开答复会。
举报人陈某家住高港区界牌社区,向检察机关举报该社区主任王某侵吞社员低保金。高港区检察院经调查核实后,邀请各方面代表参与对陈某的公开答复,王运海他们带案下访参与了此次答复。
经调查,陈某领取低保时间到2002年底,后来由于低保政策变化,陈某不符合低保条件,被取消低保。2010年6月,陈某又符合低保条件,享受了低保待遇,期间未发现有人代领低保金的情况。
在答复会上,举报人陈某认为,政府发放低保金程序上有问题,制度没有执行到位,对低保金的发放有疑问,要求相关部门和人员解释清楚。
随即,社区和街道负责人详细解释了低保金发放的操作程序、每年发放低保的标准。检察机关随后现场出示材料,逐项对举报的调查情况进行说明。
就在大家以为陈某会对这个答复“暴跳如雷”的时候,却意外地听到他说:“从我个人来说,非常感谢检察院,我举报之后,检察院非常重视,多次进行实地调查,工作做得很到位,并且今天通过这种形式当面向我答复,我非常感谢。”
“说实话,会前我们已经做好了陈某不满意答复的心理准备”,王运海坦言,虽然检察院经调查没有支持陈某的请求,但陈某不怒不恼,反而对检察官的工作给予肯定,正是因为把群众的事真的“当回事”。
接地气:让群众知道“管实事”
检察机关是做什么的?检察机关能够为群众做什么?
如果人民群众不了解检察院的工作职能,就无法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将群众的诉求与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有机对接,寻求到有效的解决途径。
这,同样深深影响着城乡社会的法治化建设与和谐稳定。
5月16日,是泰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周剑浩带队开展“千村万户检察行”的日子。7点半,他们到达了目的地春晖社区。此时,居委会不足30平方的屋子里已经坐满了人。
周剑浩刚刚做完自我介绍,就有一位老人问,“检察院除了抓贪官,其他还做什么啊?”
检察院职能很多,主要包括对刑事犯罪的人进行批准逮捕、公诉,查处领导干部贪污和渎职问题,对法院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进行抗诉等。
“但用专业的名词进行解释,群众不一定能理解”,周剑浩选择了“情景式互动”的方式,提议大家观看一部介绍检察职能的专题片。
影片讲述的是发生在泰州靖江市的一起真实案件,通过检察院对一起婚姻官司的监督干预,确保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看完片子,大伙儿不禁诧异,“检察院还管离婚这种事?”
一位群众代表说,“以前只知道打官司找法院,通过观看专题片,现在知道了要维权还可以找检察院说理。”
“刚才播放的专题片介绍的是检察院行政监督职能,也就是对法院行政判决裁定不服,可以到检察院来申诉维权”,周剑浩趁热打铁,对所有在场的人说:“大家遇到事情,不仅可以到检察院说理,遇到跟法律有关的急事、难事都可以来找我们。我们有热线电话、微博、微信和远程视频接访系统,还可以当面到我们检察群众工作站来聊一聊,说一说。”
目前,在泰州检察院“千村(社区)万户检察行”活动过的村、社区,“检察院是干什么的”问题,已经没有神秘可言。一些与检察官有过互动的居民代表,也开始当起了热心的宣传员,将检察机关为民执法、为民服务的理念传递出去,通过亲身经历和口口相传,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长成检民互惠共生的常青树。
“让广大干警在‘滚一身泥巴’中接足地气,依靠群众的支持,让法律监督工作更有底气”,周剑浩介绍,今年年内,检察干警的足迹将走遍全市1912个行政村,让80%以上的农民兄弟知晓检察机关的职能。
当然,“千村万户检察行”所做的工作,并非仅仅“自扫门前雪”,检察干警走村入社倾听民意、查访民情,还带回来许许多多与检察工作并不相干,但却是群众渴求解决的问题。
“下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泰州市检察院政治部主任卞德才介绍,这是院领导对所有干警的要求,“不归属于检察院的民情民意,我们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力求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而对于这种“自找麻烦”的做法,卞德才表示,“人民群众对检察院的信任,体现了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我们吃点苦受点累不算什么。”
强服务:让群众办事“不折腾”
泰州市检察院的检察干警们有一句铭记在心的缄言:平安建设是人民群众所愿,人民群众是平安建设的力量源泉,群众工作是平安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落实到实践中,除了启动“千村万户检察行”活动,努力让基层群众感受到“检察官就在我身边”,泰州市检察院还编织起了覆盖城乡的检察服务网,建立了54家群众工作站,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检察院就在家门口”。
泰州市检察院很早就开始启动乡镇检察室、工作站建设工作。但由于基层“案多人少”,多数站点长期无人值守,影响了检察机关在基层的威信和形象。加之,乡镇检察室、检察工作站仅设在中心乡镇,难以覆盖边远地区的群众。
今年以来,该院一方面充分激活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的检察室,另一方面,积极整合检察工作站,在全市人口密集和诉求相对集中的村(居),相继设立了54家检察群众工作站,配置了8辆流动服务车,作为乡镇检察室的补充,使法律监督的触角布局更加合理,工作更加靠实。
在硬件建设上,原则上依托现有村(居)委会的办公用房,统一增挂牌子。在人员配置上,由“退二线”干警与“年轻”干警组成,实行老同志相对固定、新同志定期轮换的模式。
除了将触角延伸到全市的各个角落,泰州市检察院还打造了规范统一的检察为民服务中心,让走上门的群众享受“一站式”服务。
该院在两级院建立了名称、职能、平台、制度、管理和办公场所“六个统一”的检察为民服务中心。内设检察长接待室、视频接访室、情绪疏导室、检调对接工作室、司法警务工作室、案管接待室和服务大厅。
服务大厅分设案管、控申、预防窗口,汇集了案件受理、证人补助发放等8项服务职能。所有窗口实行现场办理和预约办理“双通道”、AB岗“双保障”、不分工作日和休息日“零障碍”等制度,并配有满意度测评显示器,安装触摸屏查询系统,设立了电子阅卷平台。
“我们的做法已被省院全面推广” ,卞德才介绍,该院今年又开通“网络为民服务中心”,实现检察工作对接群众线上线下同步、实体与网络接轨。
记者手记:做实事当然赢民心
这次采访说来是一次偶遇。
不久前,记者在泰州姜堰区遇到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民,他们说,是检察官帮他们结束了以往“进城靠走路、看病靠跑步”的出行难题。
经过了解,事情是这样的:姜堰经济开发区有7个自然村,由于市内公交线路未能覆盖到这些村落,导致 3万多名村民出行就医难。
2013年7月,姜堰区检察院在开展“巡回检察大蓬车”活动中,获悉了这一情况,及时将这一情况向交通局运管部门反映。
该院随后又联合开发区、交通局、7个村的负责人和村民代表召开座谈会,就城区公交线路延伸问题听取村民诉求、征求意见。最终在多方协调关心下,姜堰区延伸了3条公交线路、新增1路公交车到达这7个自然村,有效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这类被当地百姓称道的事例不胜枚举,百姓们甚至给泰州的检察干警们取了一个“老娘舅”的暖心称呼。
暖心,来源于泰州检察院全体干警的接地气、不走过场。
说句实在话,“千村万户检察行”算不得工作机制的创新,但可贵之处在于,这不是当作政绩工程在炒作概念,而是实打实的用脚步在丈量民意。
当然,辛苦就有回报,回报的就是这暖人的民心。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扎扎实实走过场、热热闹闹作总结”令坊间垢言的案例并非没有,各类“创新”、“创标杆”,敏于言“讷”于行的炒作也不算新鲜。
善于自我表扬者,往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拿来别人的创新为己所用,套上自我标榜的“模式”、“经验”标签洋洋自得。
善于做事者,却往往顾着埋头苦干,被人问起还大吃一惊,“这才刚开始呢”。
人民群众用心投票,他们不会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或者鼎沸的怨言,做得怎样,不在于做事的人怎么说,群众的心中自然有一杆秤。(记者 应志刚)
(责任编辑:梦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