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联盟 据 今日朝闻 讯:所谓道地药材,是指一定的药用生物品种在特定环境和气候等诸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高、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性特点的药材。它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古代药物标准化的概念,它以固定产地生产、加工或销售来控制药材质量,是古代对药用植物资源疗效的认知和评价。道地药材的药名前多冠以地名,以示其道地产区。如“浙八味”、“四大怀药”等就是闻名遐迩的道地药材。 亳州现利中药材销售责任有限公司就是并存着这样的观点,展开了对部分药材的认知和探索,驻扎产地,引用互联网+基地+订单的模式,就部分道地药材,如汉中的延胡索(元胡),云南文山的三七,土茯苓,何首乌等地方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受到了很多终端企业的青睐。事实证明了这样的模式是可以保证产品本身质量的,在农残处理上、药材熏硫等方面也都有了有效的控制,特别是在销售方面,互联网+产地直销模式更是吸引眼球,无中间药商介入,订单管理。价格得到了实惠,供货量更是充分保重。 然而,在中医药发展历史中保留下来的道地药材,是否能够一直“道地”下去,存在一个大大的问号。就这个问题现利中药材销售公司列举了以下观点。 一是“李鬼”当道 “要发财,种药材”,这一口号曾经叫得震天响。因此,近年来一些农村地区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而是选择了“短、平、快”的中药材项目,并把它作为支柱产业来抓。由于粮农缺乏药材种植的经验,以及部分药农受利益驱动,没能把好药材生产的源头关,所以出现了药材质量下降、农药残留超标、生产无人监管、种养无章可循的局面,致使药材市场上鱼目混珠,大量非主产地生产的伪劣药材打着道地药材的名义招摇过市,造成了“道地药材不道地”的怪现象。 二是无序竞争 随着药材种植热的不断升温,造成了中药材总体产量增长严重超过需求增长。一些农村地区,为了脱贫致富,盲目种植中药材,导致低水平重复生产。这种无序竞争往往带来道地药材不“道地”的后果。 三是生产萎缩 一方面药农不断扩大药材种植规模,白术、元胡、丹参等药材产区的盲目扩大,影响药材的质量;另一方面有些药材由于生长周期长,需三年以上、成本高、产量低、价格高、缺乏市场竞争力,所以药农生产积极性不高,种植规模不断萎缩。 道地药材如何又能保持“道地”呢?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中药生产的源头,药材的质量非常重要。为此,必须大力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保证药材生产的质量,防止产生农药残留量、重金属超标的现象。实施也是我国中药才走向现代化,国际化。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基本条件也是必经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