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老镇江失传已久的菜”
昨天(16日)上午,镇江二十多位网友汇聚在西津渡听雨茶楼,品味“老镇江失传已久的菜”,回忆老码头的饮食文化。这是一则由街头卖辣芥末而引起的,美食家闻风而动寻觅美食的故事。拌和着西津渡古街上静谧与喧闹,慢生活与快节奏共存的场景,使人有一种时空穿越的感觉。一则由街头卖芥末引起的故事 芥末,指芥子磨成的粉末,有辣味,也叫芥黄。前不久,网友“中泠一石”在网上发帖,称:“记得孩提时,大冬之后,家住山巷附近的我,时而听见有老人提着小竹篮叫卖:‘辣…干…末哦’。其实正宗的叫法是辣芥末,是一种名叫‘风菜’的调料。春节期间,家里老人将大白菜风干后腌制好,用麻油一拌上桌,特别是搭汤饭,真是一绝!一口下去,不小心就能又辣又冲让人直想掉眼泪,那味真是打嘴巴都不丢,香辣酸甜可口。上周日去江滨新村父母家时,在菜场附近又听见熟悉的多年末听见的叫卖声。上前买了3袋芥末,回家按传统的方式试做起风菜来,据说要封上十几天才能开瓶吃,又称“封菜”。不知制作方法对否?等开瓶见效!”并一一以图片展示了制作的全过程。 很快,就有网友回应:“就好这一口!”网友“世业洲小兔子”还介绍:“我们家是以大菜整棵挂在屋檐下慢慢吹干。制作风菜时,还要加煮熟的花生米、黄豆,带着煮这些的汤一起,然后加芥末拌匀,装在瓶子里……”一位网友称:“我奶奶是用萝卜丁,萝卜樱,黄豆,花生做的风菜,加点麻油和醋一拌,那个味道赞(崭)了!”…… 在昨天的活动中,“中泠一石”带来的“风菜”、什锦菜和凉拌马齿苋刚装好盘,网友们就迫不及待站在那里品尝起来,赞不绝口。“昭明文选”等称:“一道民间的普通菜肴,配上一个质、养、味美的菜品,响亮、上口、易记的菜名,成为一个上等菜,便成为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佳肴。春节期间许多人家餐桌上都有的炒咸菜,由于配菜多,就美其名‘什锦菜’。” 据网友介绍,镇江民间还有一道菜,叫皇姑菜。尽管被美化为“金镶白玉板,红嘴绿鹦哥”,但并非是什么山珍海味,是用菠菜与以豆油煎成两面金黄的小块豆腐同烧。一道在各家菜馆里名为“天下第一响”的“大菜”,说穿了就是油炸锅巴,再加点其它菜汁做浇头。这两道菜据说都得到过乾隆皇帝的称赞。而“雪花菜”其实是灾荒年间穷人用以度命的豆腐渣,只不过加上了萝卜丝、蒜花等用以调味,如今成为减肥、降脂人士喜食的理想食品…… 网友们公认,镇江老码头特色菜肴是我国烹饪艺苑中的一朵奇葩,也是祖国饮食文化中的一颗瑰宝,自古以来就享有盛誉。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以往这里的大小饭店经营的特色菜肴当然离不开长江特产的江鲜,尤以“一点”(蟹黄汤包)、“两头”(清炖蟹粉狮子头、拆烩鲢鱼头)、“三鱼”(刀鱼、鲥鱼、鮰鱼)闻名遐迩。几乎每家饭店都必备镇江“三怪”(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煮锅盖)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真正的老码头菜肴,其实是一种传统的“本土快餐”。过往的旅客喝酒的,就点上一份卤百页、老鹅、肥肠、干煮花生、猪头肉、猪耳朵、猪尾巴等“猪八样”之类的现成的熟菜,再弄上二两老酒过把瘾;不喝酒的,就吃几个小笼包子,或一碗锅盖面,或盖浇饭之类的填饱肚子。由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很少有人能有时间坐下来,点上一桌菜慢慢享受具有镇江地方特色的精美菜肴。虽说这些“本土快餐”,现在的人看不上,年轻人大多不喜欢,但聚会的网友通过老菜新做,赋予它科学、时尚、营养的新元素,在满足人们怀旧情感的同时,让人们品尝了全新的“老码头菜肴”。 将“风菜”装盘 网友迫不及待地品尝 吃得真香
通讯员:鞠永平 冷俊成
------------------ 小冷 通联:镇江市桃园新村朗香园13栋301室鞠永平 电话:85018230、18014586592、18951288230 (责任编辑:梦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