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目标拨动了亿万国人的心弦。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在此大背景下,建设绿色新津,生态新津,不再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未来几年,新津将大力实施“治水兴县”战略,实施七大提升工程,以一核三线六片区为重点打造“十里长湖、百里绿廊、千亩湿地、万亩水面”,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核心提示:
一核:以岷江主干新津段为核心,打造“十里长湖,百里绿廊,千亩湿地,万亩水域”新津水利核心风景区,带动城区改造和天府新区新津分区综合配套区建设。
三线:加快石头河、羊马河、杨柳河综合治理,带动一、三产业联动发展。
六片区:以新津城区,天府新区新津片区,宝资山—梨花溪片区,水乡兴义,西河及金马河饮水水源保护区等为依托,保护利用当地水资源,修复水生态,营造“山水相依,城水相融”的水城形态。
利用水资源 新津未来规划打出“水”字招牌
作为成都南大门的新津,距成都市区28公里,距西南航空港18公里,幅员面积330平方公里,辖11镇1乡,总人口30.87万。境内五河汇聚,平畴沃野,自然禀赋优越,自古就有“蓉城南路第一景,川西名胜上河图”的美誉。
新津地域小巧,县境内金马河、杨柳河、西河、南河、羊马河、岷江等“五河一江汇聚”,铁溪河、桤木河、创新河、石头河、石鱼河、官林河等农村河道蜿蜒,牧马山贯穿东南,形成了一水二丘七分坝的地形特点。城南长秋山脉逶迤绵延,临水矗立,情致恬淡无一丝烟火气,造化本身宛如一幅绝妙的山水长卷。
作为“成都平原三大出水口”之一,水是新津的主要资源禀赋。从水量看,新津水资源总量达2.64亿立方米,地表水1.58亿立方米,地下水1.06亿立方米,过境水量57.2亿立方米,在全市各区(市)县中名列前茅。据该县有关部门测算,在新津的城市规划中,水域面积达16.81平方公里,占32.59%,水资源优势得天独厚。
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水城新津,绵延千年,源远流长。实施治水兴水战略,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事关新津长远发展大局。从战略层面深入思考水资源对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更为深入的思考水生态、水环境问题,昭示着水城新津即将迎来再次破题的新纪元。
据介绍,在“治水兴县”的战略构想上,新津未来规划将重点打出“水”字招牌,把水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使水元素全方位融入新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城乡规划突出水城特色,农业发展突出水质保护,工业发展突出节约用水,文化旅游突出水文化传承,以良好的水生态、优美的水环境、浓郁的水文化,打造亲水宜居首选地,夯实“幸福新津”水生态本地。
到2016年底,新津力争率先完成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项目,“五河一江”水质常年稳定达标,呈现“水清、岸绿、景美”的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核心区域和重要节点。
打造水景观 三到五年形成十里长湖
从水安全、水资源、水景观、水文化、水生态综合考虑,在未来3到5年,新津治水核心区将摆在岷江主干新津段,从董河坝拦河闸(八号闸)上溯5.82公里到拟实施的七号闸,在250万平方米水域蓄水882万立方米,形成十里长湖;连通南河城区段、西河城区段水系,构成人字形10公里水面,与白鹤滩湿地、西河故道湿地一起形成万亩水域、千亩湿地的壮美景观。
“辽阔的水域、宁静的水面、绿色的坡岸和翩飞的鹭影、水上运动健儿的英姿、倒映水中的蓝天、白云、彩灯相映成趣,构成水天一色、城水交融的美丽画卷,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新津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一幅美好的愿景,也是“十里长湖、百里绿廊、千亩湿地、万亩水面”中的第一景,其背后是以一核三线六片区为重点的全面打造规划。
一核,指以岷江主干新津段为核心,打造“十里长湖,百里绿廊,千亩湿地,万亩水域”新津水利核心风景区,带动城区改造和天府新区新津分区综合配套区建设。
三线则是羊马河、杨柳河、石头河3条河流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带动一、三产业联动发展。
六片区为新津县城区,水乡兴义,宝资山—梨花溪片区,天府新区新津片区,西河、金马河饮水水源保护区。
“新津是成都水源富集地之一,金马河、西河、南河、羊马河、杨柳河在县城东南汇聚,形成岷江主干;数十条农村河道及干、支渠蜿蜒纵横,渠、库、塘、堰密布,湿地河滩遍野,是成都市陆地水自然形态呈多样化的区域,亦是成都提升水环境的潜力所在。”新津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成都打造岷江干流金马河天然水生态廊道来看,都江堰市是“虎头”,新津则是“豹尾”。
据悉,围绕成都市委水利工作会议提出的“兴水”、 “供水”、 “节水”、 “净水”、 “治水”五项重点,新津正着手实施七大提升工程,包括防汛减灾、城乡居民饮水保障、全域灌溉水利设施配套建设、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水生态景观打造、文旅项目、现代渔业等。在水生态景观提升工程方面,计划以水系为景观轴线,控制好河道水岸线、城市天际线,规划设计水生态景观节点,实施董河坝拦河闸、白鹤滩湿地、入城水系整治、梨花溪梯级湖以及羊马河、杨柳河生态景观建设工程等。
据新津县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2007年以来当地全社会水务基础设施投入已达12亿元以上,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投入、最快速度推进”来形容并不夸张,为新津防汛减灾、饮水安全、工农业用水、生态环境改善发挥了明显作用。
打造水生态、水环境,未来必然还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仅该县水务局对截至2016年要做的项目梳理,投入总额就高达40亿余元。但新津治水兴县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要通过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绿意盎然,水韵悠长的水城新津——成都南部卫星城”,以水景观、水文化推动形成新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发展新格局。
展示水文化
千年传承融入幸福新津建设
一方山水孕育了一方人,也滋润出一方独特的文化。杜甫诗云:“西川供客眼,唯有此江郊。”正是赞扬新津水城风韵。岷江流到这里也忍不住放缓脚步,留下最美丽的身段。
新津城南的南河,河面宽阔,十分宜于水上活动,相传至少在唐代,这里就有了端午龙舟竞渡。据清道光《新津县志》载:“五月五日包角黍,悬剑蒲艾虎于门,饮雄黄酒,城南竞渡。”说明新津龙舟会历史悠久。从2010年起每年举办的国际名校赛艇赛更是吸引了全球的瞩目。
新津的水,清澈、甘洌、温润如缎,是盛产鱼虾的好地方,以“黄辣丁”为代表的新津河鲜美食久负盛名,享誉海内外。
还有各种与水有关的历史符号和民间故事:西汉古堰——通济堰;凄美传说——望娘滩,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流淌千年的水文化将新津滋润得充满魅力。
静坐山水之间,眉目中诉说着千年底蕴的文化传承,新津恰似一位温柔婉约的姑娘,在水滨伫立千年……大自然的厚爱带给新津人诗意的栖居,也让新津人更加爱护这里的生态环境。
据介绍,结合山水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新津将进一步打造城市营销特色,深入挖掘包装以通济古堰、三渡水老码头为特色的千年水文化;有效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开展传统龙舟、现代水上运动等形式多样的涉水会节;积极开发各类涉水文化创意产品,在水利、交通、旅游、城市建设和环境治理中充分展示城市水韵文化。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津将继续把水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大力实施“治水兴水”战略,让水元素融入当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新津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站在中国绿色发展的前列,水城新津蓄势待发,逐浪生态文明建设大潮,为西部、为国家乃至世界作出新的更大的绿色贡献。
孙宏斌 本报记者 李自强 (图片由新津县委外宣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