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金刚经》
这句著名的佛教偈语,对于我们认知的一切人、事、物乃至思想观念即“有为法”作了六个比喻,分别是梦、幻、泡、影、露和电,这六个形象的比喻,解释了一切有为法的可见可闻却又无常无实。然而,如果整部《金刚经》只是在说一个“空”字,那么佛法对人生的指导意义又在何处呢?
作为上海复旦大学禅学会创始会员之一,上海火炬润滑油有限公司杨奋强董事长是这样理解的,《金刚经》表达的“空”是要我们放下对财色名利的执着,但是放下不等同于放弃,因为《金刚经》还有一句经典名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让我们放下一切对有为法的执着,回归生命的本来面目,从而让心生出无量智慧,起一切妙用。杨奋强先生认为,不执着于一切并不妨碍拥有一切,放到做企业上也是一样,让心安住当下,才能将事业做到极致。
1.和中石化一起的那些时光
在2001年到2016年的十五年间,上海火炬润滑油一直是中石化的授权品牌。由于中石化的产品优势在工业油,所以上海火炬也重点发展了这块领域。长城主推中高端,上海火炬就打中低端,与中石化形成了长期而稳定的互补合作。到了2007年后,中石化内部进行了整合,散油外发减少,同时上海火炬自身也有了采购渠道,开始采取多品牌运作,对中石化的依赖逐渐降低,这也为2016年后商标授权到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工作。 回首和中石化合作的十多年,杨奋强先生认为,在润滑油市场“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上海火炬就像处在一个世外桃源,避开了许多纷扰,可以专心致力于科技研发。这当中,上海火炬和玉柴合作开发生产过高端发动机油,年生产规模超万吨,有效地促进了火炬小包装油的技术发展。另一方面,面对进口润滑油和国企中石化、中石油两层天花板,杨奋强先生深感润滑油民族品牌的生存困境,有自动化专业背景的他在不断思考,并且开始走出国门考察国外先进生产装备,他认为,只有通过产品创新和生产自动化技术的提升才能实现突破。2012年,上海火炬开始自主研发润滑油自动化生产系统,申请了多项国家专利,到2015年,在成功研发出智能管汇系统、智能球扫系统、智能抽提系统的基础上组建了润滑油生产DCS系统,2016年,上海火炬的智能管汇系统成功申报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2.从自身经验谈润滑油行业的工业4.0
杨奋强先生说,如今的上海火炬在润滑油生产自动化方面已经做到了行业领先,打造适合中国2025智能制造的润滑油工业4.0是上海火炬的目标。他认为,工业4.0就是“互联网+智能生产”的概念,行业企业如果拥有了工业4.0智能制造系统,生产效率就会整体提升,生产成本将大幅下降。
2016年下半年,上海火炬开发了国内润滑油行业的MES系统,即生产执行系统,对生产计划、生产效率、设备维护等生产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并且实现了整个生产过程质量数据的完整记录,从ERP导入的订单会自动进入MES,MES再把任务分配到底层的DCS系统。上海火炬通过将ERP、MES、DCS及互联网平台系统数据完全打通,实现了完整的润滑油行业工业4.0。杨奋强先生表示,上海火炬自主研发的润滑油行业工业4.0系统,相较完全进口的设备系统,大大降低了使用维护的成本。
杨奋强先生信心满满地表示,2018年公司通过实施润滑油行业工业4.0,让生产效率提高50%,直接生产成本降低了25%。为树立民族品牌,振兴中国润滑油产业,上海火炬决定将公司多年研发的润滑油智能制造成果分享出去,加快提升国产润滑油制造水平,实现弯道超车,全面超越进口润滑油。杨奋强先生说,这也是他个人多年以来的情怀和期望,希望真正能为中国润滑油行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3.透过文化产业布局未来世界
谈及今后的行业趋势,杨奋强先生肯定地说,电动汽车毋庸置疑会对车用润滑油和燃油市场产生冲击,未来一部分行业企业可能会通过专注于商用车和工业用油来另辟蹊径。对业内预测的车用油市场只有二十年时光这一说法,杨奋强先生则认为十年已足够,因为产业的发展是飞快的,比如无人汽车的出现,智能制造和共享经济对人类社会的颠覆无法想象,我们必须尽快利用当下的资源来布局。未来某一天,制造业的工厂会整合,整个润滑油行业可能变成纵向的产业互联网,只有一个大平台来集中资源,订单自动匹配生产厂,成为一个智能高效的行业系统。
所以无人汽车仅仅代表了一个开端,AI让机械化、重复式的劳动正逐渐被机器取代。就此,杨奋强先生提出,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以及机器逐渐取代人力,更多的人可以从繁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大家就会更关注精神层面的需求,文化创意等新型消费将是未来消费增长重点,也是行业企业转型发展可以考虑的一个方向。2017年,火炬专门成立了自媒体部门,一是可以突出公司在工业4.0方面的探索和应用,第二可以更好地传播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特色企业文化,另外也可对接一些如电影投资等文化产业。杨奋强先生说,上海火炬不仅要做到智能化、精细化生产,还要做一家“有文化”的企业。
写在文后
最后,我跟杨奋强先生探讨了现在年轻人流行的“佛系”。他觉得,所谓“佛系”只是对佛教表层形式一种浅显的理解,因为随缘的思想迎合了一部分90后或00后宅男宅女的心态,成为他们个性展示和压力释放的形式,实际与佛教的精髓存在很大偏离,佛教的“随缘不争”其实是一个放下的过程,真正的佛教修行者都是积极向上的。 回首2017年初举行的九华山拜山活动,杨奋强先生认为这是将传统文化的励志精神和创业精神结合起来的一种尝试。从2017年3月到7月,三步一拜历时4个月的漫漫长路,这种修行在佛门中是一种苦修,用杨奋强先生的话说,山都拜了,我们还有什么不能做到的,我们可以战胜一切障碍。 (责任编辑:梦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