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媒联动☆传媒联盟 2014-04-16 重要通知与声明  2020年精选20个创业好项目——期待与您早日联手合作共赢  仅需5.8万元就可通过CCTV点睛播出1个月和通过GJTV等百家媒体联合常年展播  评选与出版《当代百名书画艺术名家抗疫作品展》的活动通知 五秒电视广告只需五十元☆本项目正在诚征各地代理 点此查看加盟合作☆本站人才招聘公告  
当前位置: 主页 > 人物 >

著名作家刘希文原创散文:远去的家书

时间:2017-10-16 20:23 来源:华夏文化传媒网作者:华夏文化传媒网
中国传媒联盟 据 华夏文化传媒网 讯:近日,我在收拾书柜中收藏的书籍时,发现了一本书中夹着几封信。打开一看,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爷爷和父亲写给我的,屈指一算距离现在已经有几十年的光景了。




远去的家书(资料图来自网络)






远去的家书(资料图来自网络)


      中国传媒联盟 据 华夏文化传媒网 讯:近日,我在收拾书柜中收藏的书籍时,发现了一本书中夹着几封信。打开一看,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爷爷和父亲写给我的,屈指一算距离现在已经有几十年的光景了。

      面对着这几封信,睹物思人,我的内心是感慨万千。打开书信,信中字里行间无不饱含着爷爷和父亲对我的殷切期望和浓浓的情感。只可惜的是,爷爷和父亲已经离我远去了,去了天国,要想再给我写上一封信是不可能的了,想到这些,伤感的泪水无声地流下,我的心都要碎了。

      伤心之余,我把这几封信整理好,小心翼翼放到一个小匣子中,摆在我书柜的正中央,让我天天都能看得见,天天都在想着逝去的亲人。

      我突然想起了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在那烽火连三月的季节,能收到一封家书是多么的不易,又是多么的难得啊。这封家书胜过了万金,它捎来了家人的一片真情和深深的问候,还有那老母亲字字的叮咛和长长的唠叨啊。

      家书,一封信辗转了多少人的手,在路上走了如此长的时间,到了收信人的手中,打开家书时是那么的迫不及待,读着家书是那么的无不兴奋。一封家书就好像家中的亲人站在面前,一封家书就是一颗父母滚烫的心啊。不管是在远古的年代,在战争的年代,还是在和平的年代,家书是一种心灵上的沟通,家书是一丝心灵上的慰藉,家书是一句亲人的呼唤,家书是一条亲情的纽带。

      面对着家书,我们复杂的心情无以言表;面对着家书,我们期盼的心才能落地;面对着家书,我们浑身增添了无穷的力量;面对着家书,我们才感觉到家里会是一切安好。
以前在电视和电影里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在车来车往的闹市区,一张桌子,一把笔墨,一个布幡,上写“代写文书”,一个戴着近视眼镜的老者在桌前正襟危坐。许多乡亲来到这里,求着老者为自己远在他乡的亲人、朋友写家书。这样的情景在过去的年代里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因为家里人不识字,没办法,只好求着别人来代写家书,捎去问候,给亲人、朋友报个平安。
在逝去的年代,由于交通不便利的原因,致使家书有的在中途遗失,有的几年后才收到,有的甚至石沉大海,音信皆无。说句心里话,不管是谁写家书,都希望能早点收到回音,可是恰恰不尽人意。有的家书是让远方的儿女回来看父母一眼,但收到家书后已经是父母睁大双眼也没有盼来儿女,以至于连死都难以闭上双眼。
在战争年代,在抗日战争时期,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华好儿女报名参军上战场,亲人的家书如大海沉石,多年不见儿女音讯,许多许多的亲娘盼白了头发,熬瞎了双眼,哭干了眼泪,收到的回音仅仅是政府送达的一份“烈士通知书”。在和平年代,远在边疆哨卡的解放军官兵,半个月才能收到一次信件。看到家书,战士们欢呼雀跃,相互传阅,有的战士甚至晚上熄灯后还躲在被窝里拿着手电筒偷偷地看着家书,远方的父母,他乡的恋人,谆谆教诲牢记在心,句句话语暖在心头。难道这些情景不就是“家书抵万金”的真实写照吗?难道这些情景不就是“鸿雁传情”的久久渴望和期盼吗?
小时候,我曾看见父亲在煤油灯下写着家书。
父亲是乡村教师,中师毕业生,虽说没有很高的文化,但是在东北乡村也称得上是识文断字的人,也会有许多的乡邻求父亲代写家书。
父亲写家书是往远离千里之外的爷爷家邮寄的。父亲在1957年被错化成右派,被遣放至松花江边的一个小渔村教学,爷爷领着一大家子人背井离乡去了小兴安岭脚下的金山屯。从此父亲和爷爷、奶奶远隔千山万水不能相见,只能靠家书来相互问候和慰藉,以解思念之情。加之爷爷害怕我的大姐受右派父亲的牵连,临走时还把大姐一起带到了金山屯。
父女之情,父子之情让父亲一下子苍老了许多,维系亲情的家书不知道写了多少封。我曾经看到,父亲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一边沉思着,一边皱着眉头,刷刷的笔尖下抒发着不尽的相思和道不完的叮咛。当爷爷来信的时候,父亲看着家书,有时会含着眼泪,有时会沉默不语,有时会兴高采烈的像个孩子,有时也会嚎啕大哭。家书啊,就是因为一封家书,让父亲在坎坷的人生中翘首等啊,盼啊。
每当听见邮递员骑的自行车叮铃铃的响声想起,父亲会一步窜到院外,涨红的脸颊和语无伦次的言语让邮递员感伤不已。当收到家书时,父亲马上会拆开,一个字、一个字的默念着,害怕不小心丢失一个字,也害怕丢失掉亲人之间那浓浓的亲情。当邮递员告诉他,今天没有您的家书时,父亲会站在院外,怅然若失,呆呆地面向远方,叹口气,抽起了一袋闷烟。那劣质烟草燃起的烟雾随着风和他的思念一起飘向了黑黢黢的大山,飘向了翠绿的金山屯,飘向了日夜流淌的汤旺河,飘向了一望无际的天际。
家里有时还会来一些不识字的乡亲们,求父亲给写家书。每次父亲都会撂下手中的活计,立马给人写信,他害怕万一耽误了邮期,害怕乡亲们因为家书写的不及时会睡不着觉,会吃不下饭。等我长大以后,考上大学,离开了老家,来到沈阳读书,和家里联系的一直是家书。
那时,通讯还不算发达,电话还得通过总机来要,有急事时去电报局拍电报,剩下的就是写家书了。父亲半个月就会来一封信,爷爷一个月也会来一封信,他们心中的关爱和谆谆教诲让我至今还记在心中。每当收到家书,我都一个字不拉的去品读和咀嚼,从字中感觉真情,体会温馨。而且马上写回信,以免父母的惦念和不安。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父亲每次的家书落款都是“妈妈口述,爸爸手笔”。我知道,母亲想儿子是“十指连心哪个都疼”的感觉,她的唠叨和惦念之情胜过世界上所有的亲情,博大宽广的深情厚意让远在他乡的孩子们永远都不会忘却。在沈阳读书几年的光景,我收到的家书装了整整一皮箱。后来,我参加工作了,在齐齐哈尔,离家还有几百里地,还仍是半个月一封家书,同时也会收到父母的家书。
随着社会的飞速向前发展,通讯事业逐渐地发达了,座机、传呼机、手机代替了家书,近十年人们也都用上了手机。当我想父母和爷爷的时候,电话一拨,就能听见父母和爷爷的声音,但是每次都是匆匆挂断电话,总觉得说不清,道不明的,还是觉得不解渴,没有家书说得明明白白。难能可贵的事,父母和爷爷用不惯手机,仍然是给我写家书,说见着家书比啥都亲。爷爷和父亲去世之后,我就再也没有收到家书了,一下子感到我的生活中失去了很多很多,是亲情?还是惦念?每年,我都会在爷爷和父亲的祭日写上一封家书,诉说想念之情和无尽的哀思,捎给远在天国的他们。我相信,他们会收到的,会感觉到世上还有亲人在天天惦记着他们,心里在呼唤着他们。
哦,家书,盛满亲情的家书,
哦,家书,带去一片真情的家书,
哦,家书,捎去的是割舍不掉的血脉关爱,
哦,家书,带去的是唠唠叨叨的叙说和难以忘怀的印迹。
哦,远去的家书啊,
家书能远去,但是亲情不能远去。趁着亲人还在,写上几封家书吧,哪怕只有几个字。
 
作者:刘希文
(责任编辑:海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影视联盟  纸媒联盟  网络联盟   律师联盟  人员查询  加盟合作  最新最热

特别申明

部分内容源于网络 目的在于传播 如有侵权速联秒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