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派作家王新近照 主讲人王新简介:王新,笔名,谷丰。字,东轩。号翰香居士、万卷书斋主。书法家、先锋派作家、自由撰稿人,著有《唱给春风的歌》《春之舞》等文集。现任中国艺海网主编、伯斯艺术教育机构客座教授、中国国际书画研究员、弘宇书画院常务秘书长、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会员。
青年汇艺术大讲坛现场的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中莅临我主讲的艺术讲座。作为一个普通的艺术践行者,今天能和各位齐聚一堂就艺术进行探讨交流、互相学习,我很高兴,也很忐忑。 在登上这个讲坛之前,我一直在思考今天要主讲的主题是什么。我甚至有些惶恐,因为我怕辜负了在座的各位对我寄予的厚望,也怕因我的误导影响了各位对艺术原本的正确认知。话虽然这样讲,但我觉得今天我站在这个讲坛上,就有责任和担当把这堂课讲好,希望能得到在场各位的倾力支持。 接到讲课邀请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艺术是什么?人生又是什么?不可否认,有人生轨迹的地方就会有艺术。那么,艺术和人生两者之间究竟又会有什么内在的关联?这就是我今天要主讲的主题,即“艺术与人生”。 艺术大讲坛历经各位艺术家无数次莅临讲谈艺术,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中对艺术都有比较正统规范的诠释,可以说是耐人深思、引人入胜。艺术又因为每个人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态度,而愈发多姿多彩,彰显魅力。那么,今天我也主要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经历和看法。 首先,我就以本人的这部散文集《春之舞》引入正题吧。当然,声明一下,此举绝非为这本书做推广,只想借助这个引子延伸到艺术与人生更深层次的探讨中。既然我们要探讨“艺术与人生是什么”,我们就先把两者区分开来,用解构的方法来探讨这个主题。 所有在场的朋友对我肯定缺乏了解,就如同我不了解在场所有的朋友一样。我之所以这样讲,就是想用自己作为一个范例来谈谈我对艺术与人生的个人认知。当然,这仅仅只代表我个人的观点。 2013年,我在出版这第二本文集之前,我一直在思考,我为什么要出版这本书呢?这几年,我先后出版了两部个人文集。出版第一部时,可以说是带有些许新奇和美好愿望。那么,出版第二本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我自己也搞不明白。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想到两个字:“使命”。艺术人生的使命,或许就是踏破星辰,不断前行。 艺术的延续发展从来都没有绝对的高度。因为我们的人生总在不断的思想解放中持续发展、成熟。艺术总是不知不觉地融进我们的血液,走进我们的人生。甚至,艺术于我而言,可以暂且简单理解成它是我自我谋生的一个工具。 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我在唐山一个下属事业单位工作,但那个时候对文学艺术却达到了痴迷的状态,甚至当时在艺术圈子里也算小有名气。因为有艺术创作的欲望,也就有了善于观察人生、扑捉生活细节的习惯。这也往往是一个写作者的天性。这个习惯我一直保持到现在,仍旧让我欲罢不能。 我清楚地记得,那个年代盛行“民工热”。所谓的民工热,就是从乡下走出来的农民到城里打工挣钱。很多土里刨食的农民看到了这条生存之路,便蜂拥而至。在不断涌进城里打工的同时,也就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我所说的这个问题就是非法雇佣童工。 了解了这一社会个别现象后,我就开始琢磨,我要写一篇关于童工的文章。记得当时我和领导请假时是这样说的:我说家里老祖母生病了,我需要回去照顾。这里我还交代一下,我是生在城市,长在乡下,是老祖母含辛茹苦一手把我拉扯大,稍后大家也可以从这本文集里看到有关我与我老祖母的故事。 和领导请过假之后,通过朋友帮忙,我以农民工的身份进到了一个工地。进了那个工地以后,说句心里话,当时真的很心酸,甚至说心痛!正是在那里,让我看到了许多不该看到的一幕。 各位都知道,雇佣童工属于非法,但那个时代雇佣童工的事却是司空见惯。童工吃苦受累,我想用几句简单的话语真的难以描述。他们吃吃不好,睡睡不好,正在兴建的楼房就是他们栖身的地方,他们要忍受背井离乡的苦痛,要忍受超负荷的劳动,更要忍受工地老板蛮横霸道的管制。 文章脱稿后,我找到了当时的唐山地区的一个权威报社,负责分管的编辑,我至今还能叫上那位老师的名字。她在看过稿子之后首先给予了肯定,然后告诉我,一周之后见报。就这样,一周之后,这篇浸透着血痕的《民工谣》迅速在读者中传播开来,并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反响。 现在回想,当时这篇《民工谣》为什么能在读者中传播开来呢?正是因为它透过旁者的视角,并采用了一种艺术表达和透视手法,深层剖析底层人物的悲情人生,直指人心,才造就了它一定的文学和艺术价值。考虑到这篇文章的艺术价值和人生价值的关联,我把它也收录在《春之舞》这部散文集里,各位有兴趣时也可以品读一下。 凡是深谙历史底蕴的人都知道,老子、孔子、孟子等人开创了文化的先河。其实他们不止是文化的先行者,也是艺术的先行者。文化、艺术、人生,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老子、孔子、孟子所纷纷阐释的处世艺术,本身就凝结了他们自身关于社会、文化、艺术以及人生的深层次思考。正是有了这等深层的思考与艺术性阐述,才有了如此伟大的成就,才得以圣人之名。没有艺术的人生,不能称之为完满的人生;反过来,没有人生的艺术,就更不复存在了。这也是我今天要讲的话题——“艺术与人生的关系”。 毫不夸张地说,艺术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因为我们的生活需要艺术,生活本身也是艺术。无论日常行为、口头语言、肢体动作等等所有的表达,都离不开一定程度的艺术引导。尤其是当我们对生命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和追求时,更加离不开艺术的渗入和支配。当然,这里我需要特别强调一下的是,艺术与人生,现实与理想我们必须要搞清楚,既不能在艺术中迷失人生的坐标,又不能在人生中错失艺术的美丽。 说到这里,我重申一下我作为一个写作者对艺术与人生的一点感受:我曾经先后给很多艺术圈的名人做过推广和宣传。在为他们量身定做推广时,我的态度一直是比较鲜明的:那就是人生与艺术的合一化。因为我不管你是不是腕,有多大的名气,只要你不脱离人生谈艺术,我就可以给你做推广。说的再直白些,只要你认同艺术与人生的不可分割的生命体,我就愿意认可你以及你的艺术,愿意将你推向大众面前。 讲到这里,我感觉我的话该有些唠烦了。虽然意犹未尽,但最后还是要对我今天主讲的话题做一个完美收工。艺术是什么?我仍然想再强调一句,艺术与人生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载体,艺术就是我们人生中为了表达某种情感或者思想的一种方式。在我们不断追求高质量人生的今天,我们更离不开艺术。艺术与人生相伴相依,人生亦离不开艺术。(卿卫平整理)
作者简介:卿卫平,笔名向明,青年诗人、词人、作家,资深媒体人,先后创办《中国建设传媒网》、《中国新文艺网》,并任主编。系作协、音协双协会员,其诗歌、散文诗作品曾获《散文诗》杂志等奖项,歌词(曲)作品曾获中国音乐家协会“优秀创作奖”等国家级及省市级奖项,新闻作品(专栏)曾获“中国经济新闻奖”,个人事迹曾被《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文化报》、《潇湘晨报》、《邵阳晚报》等媒体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