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媒联动☆传媒联盟 2014-04-16 重要通知与声明  2020年精选20个创业好项目——期待与您早日联手合作共赢  仅需5.8万元就可通过CCTV点睛播出1个月和通过GJTV等百家媒体联合常年展播  评选与出版《当代百名书画艺术名家抗疫作品展》的活动通知 五秒电视广告只需五十元☆本项目正在诚征各地代理 点此查看加盟合作☆本站人才招聘公告  
当前位置: 主页 > 人物 >

患者讲述徐克成:他的大爱让我重新拥有梦想

时间:2014-05-21 09:27 来源:《南方日报》作者:《南方日报》
中国传媒联盟 据 《南方日报》20日重点报道了“雷锋式好院长”、广州复大肿瘤医院总院长徐克成的先进事迹,引起强烈反响。

 

患者讲述徐克成:他的大爱让我重新拥有梦想

 

.医科专家向记者讲述他眼中的徐克成。

 

患者讲述徐克成:他的大爱让我重新拥有梦想

 

广州复大肿瘤医院护士金利向媒体记者讲述她眼中的徐克成。

 

患者讲述徐克成:他的大爱让我重新拥有梦想

 

被徐克成抢救回生命的卵巢癌患者彭细妹讲起她眼中的徐克成,不时落下眼泪。

 

患者讲述徐克成:他的大爱让我重新拥有梦想

 

徐克成的同事向记者讲述她眼中的徐克成。肖雄 摄

中国传媒联盟 据 《南方日报》20日重点报道了“雷锋式好院长”、广州复大肿瘤医院总院长徐克成的先进事迹,引起强烈反响。

受助的患者说,徐克成的双手,赋予他们第二次生命。

亲近的同事说,徐克成的话语,常常让他们回想起从医的初心。

相熟的记者说,徐克成的身影,使他们体味出医者仁心的大爱情怀。

“他一心为病人,助人为乐”“他尝试新疗法,敢于创新”“他奋斗一辈子,自强不息”……不同的视角汇聚成徐克成的人生轨迹,折射出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

●南方日报记者 骆骁骅

1

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吉琳:

“他一心一意为病人谋幸福”

作为徐克成朝夕相处的同事,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吉琳感慨:徐克成这十几年来最难得的是,无论是身为一名党员、一名医生,还是一名院长,他始终一心一意地为病人谋幸福。

要求旅美儿子全家归国

“复大虽是一家民营医院,但党建工作一直走在了前面。”吉琳说,2009年复大成立党支部,徐克成亲自担任支部书记。去年复大又成立了党委,团结了一批党员职工,党组织凝聚力不断加强。

一家民营医院,为何一直狠抓党建不放松?吉琳认为,这与徐克成入党四十二年,始终坚定党的信念不动摇这一思想认识离不开。

1940年,徐克成出生在苏北农村的一个共产党员家庭,爷爷被国民党杀害,家中的房子被烧毁。徐克成跟随父亲四处逃难,在7岁时,是一名共产党员救了他的命。从此“共产党好”这个信念,就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徐克成1971年入党,几十年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挫折,无论环境条件怎么变化,他始终坚持了对党的忠诚。”吉琳透露,徐克成的儿子在美国攻读研究生学位,毕业后也在当地找到了一个好工作,但在徐克成的要求下,儿子全家回到了中国。

吉琳介绍,徐克成在医院创办之初,就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度自觉,坚持把清廉诚信作为厚德行医、竭诚为民的制度保障。“医院在建章立制的时候,他立了三条规矩:一、不准拿回扣;二、不准收红包;三、不准接受吃请。对于收红包,院里还有一个特别规定——谁拿患者红包,谁就负责患者全部医疗费用。”

“平民医生”远奔大庆救人

在吉琳眼中,徐克成是一位“平民医生”,总是千方百计、不分贵贱地救治病人。

吉琳举例说,2004年,媒体报道了黑龙江大庆市一对患难夫妻互爱互救的消息:妻子身患癌症却没钱治病,担心自己走后双目失明的丈夫无人照顾,悄悄地为丈夫刊登征婚启事;丈夫也背着妻子通过媒体希望卖肾救妻。

“徐院长被这对夫妻的真情所感动。他电话联系对方,没想到连续两次都被挂断了,因为对方怀疑又是骗子。”吉琳说,徐克成第三次拨通电话,没等对方开口,就抢先说:“你耐心听我讲,我是广州一家医院的院长,是治疗肿瘤的专家,我想帮助你们。”对方说:“有这么好的事?我们没有钱。你要真有诚意,就来大庆吧!”说罢又挂了电话。

第二天,徐院长就直奔大庆,找到了这对夫妻。那对夫妻说,既没想到徐院长真的会来,也没想到来的竟然是年纪这么大的老专家,更没想到,徐院长亲自接他们坐飞机去广州治病,而且费用全免。

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以来,复大医院先后为近300名贫困患者减免医疗费用近500万元,无偿帮助13名儿童肿瘤患者重圆上学之梦,还向汶川、雅安地震灾区捐款1450万元。

2

广州复大肿瘤医院护士金利:

“希望他能够有更多的时间”

护士金利经常随徐克成出诊,参与过多位重症肿瘤患者的治疗全程。她时常感叹:很庆幸能与徐院长一起工作,共同拯救生命。“感觉每一次都是精神的洗礼,多次亲眼目睹徐院长救治病人的过程,慢慢读懂什么是真正的‘厚德行医’。”

这些年复大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声誉,吸引不少海外患者前来治疗。金利认为,这些成就与徐克成对海外华侨华人有着特殊感情有关。

2006年3月16日,马来西亚《星洲日报》刊登了一篇报道:一位名叫洪秀慧的华裔青年,头面部长了巨大肿瘤,被称为“象面人”,希望全世界有医院能救她。“徐院长看完报道后就想去看看能不能帮助她。可那时他自己手术后刚刚拆线几天,也需要静养。”金利说,当时为了让老伴同意,徐院长便“撒谎”说是马来西亚的朋友邀请他去休养。经过徐克成诊断,秀慧患的是神经纤维瘤。把秀慧接回国之后,徐克成请来国内知名专家进行会诊,结论是:肿瘤内血管太多,无法切除。

金利看到徐院长面色特别凝重,很担心他的身体是否吃得消,便安慰说:“院长,你不要难过,不是有专家建议将病人送回去吗?”

徐克成反问:“你知道什么叫血浓于水吗?小金,我告诉你啊!我读大学的时候,上街去吃碗阳春面,买个大饼,都是华侨同学付的钱。当时我就想,什么时候我也能请他们啊?现在华人朋友有困难,我们也有能力了,我们能不帮助他们吗?我们不能辜负华人同胞啊!”

5个月后,秀慧的治疗终获成功,在省侨办为秀慧举行的欢送会上,徐克成激动地流下了泪水。“我心里非常清楚,这是徐院长半年多来所付出的艰辛泪水,这里含着对华人同胞的感情。”

“徐院长常对我们说:‘如今时间对我来说,成了奢侈品。不知道上天还会给我多少时日。’”金利明白,这不是对死亡的恐惧,而是对时间的珍惜。金利相信“好人一定会有好报”,“希望上天一定要给他更多的时间,让他救治更多的癌症病人。”

3

康复患者彭细妹:

“我要像徐院长那样做善事”

“以前认识我的人都说我命苦,现在知道我经历的人都说我是幸运儿。”卵巢癌康复患者、化州姑娘彭细妹经常对人说,是徐克成院长给了她第二次生命,使她重新拥有梦想,“我要用我新的生命,像徐院长那样,一辈子做好人,一辈子做善事。”

“我们为你治疗,我们帮助你”

家在农村的细妹初中毕业后,与朋友一起开了个小杂货店。那时她的梦想是赚点钱,结婚生子,安安稳稳过日子。2007年底,26岁的她不幸患上卵巢癌。医生说,如果赶紧治疗,还可以活一两年。如果不治,就难说了。相处三年的男朋友在得知消息后提出了分手。在确认是不治之症后,家人也一筹莫展。

为了不连累家人,彭细妹悄悄带上仅有的4000多元钱,一个人在外漂泊乞讨。随着时间的流逝,彭细妹的腹部一天天胀大,无法忍受这种煎熬的细妹甚至试图自杀。

2009年10月,彭细妹来到湛江,在医院前看着一个个病人和家属进进出出,“我当时想,自己在这世界上的日子不多了,能在医院里安静地离去,有人处理后事就知足了!”没想到,自己在那里竟然遇到了好人。2009年12月19日,一个护工告诉彭细妹,当天有广州的专家来义诊。

抱着一线希望,彭细妹慢慢地挪到门诊广场。“我发现坐在中间的老医生特别慈祥,等待他看病的队伍排得很长,就拿了他下午的第一个就诊号,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徐院长。”仔细检查完细妹的情况,得知她没有任何病历和检查报告时,徐院长马上从口袋里掏出200元钱交给护士长,请护士长带她去做腹部B超检查。

“你肚子里有瘤子,得赶快治。到广州去,我们为你治疗好吗?”面对徐克成的邀请,细妹无奈地说:“我没有钱。”

“徐院长立马说,我们帮助你。”彭细妹回忆,当时她半信半疑:“世界上真有这样的好人吗?”

第三天中午,复大医院派来的救护车涤清了她心中的疑问,到医院时,徐院长与许多医护人员一起在门口等待。

由于路途上耽搁了很长时间,在抵达医院的一瞬间,彭细妹突然小便失禁,当她愧疚地道歉时,徐克成的一句话暖入她心田:“他拉着我的手说:‘细妹,不要紧,这里就是你的家!’”

“他做了好事拒绝回报”

在彭细妹看来,徐克成是一位细致体贴的医者。刚送进病房,徐克成便马上安排医生检查,装上监护仪。“护士为我洗澡、换衣服、剪头发,还给我送来热饭热菜。我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流着眼泪反复地说‘谢谢,谢谢’。”

2010年1月12日,细妹接受肿瘤切除手术。推进手术室的一瞬,她感到了莫名的恐惧。徐克成看出了细妹的心思,紧紧握住她的手说:“细妹,放心吧,没事的。”

当天的手术很成功,徐克成站在她面前,笑着告诉她,从她的肚子里,顺利取出肿瘤和囊液,“他说,我们成功了!我们胜利了!显得格外高兴。”

“徐院长不仅给了我生命,也让我重返家庭。”彭细妹说,当春节快要来到的时候,徐克成塞给她2000元红包,派车把她送到了汽车站,“他让我回去看看父母,让他们也放心。”

“雷锋是做了好事不留名,徐院长他是做了好事拒绝回报。”彭细妹说,随着身体的一天天康复,当时她寻思了很久如何报答徐克成。“徐院长看出了我的想法,他说,治病是医生的职责,不需要回报。只要我身体好,生活好,就是最好的报答了。”

为了回报恩人,彭细妹留在医院当志愿者。现在,她每天除了照顾病人,还常常与他们聊天、交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他们坚强地活下去。“每当看到他们脸上露出微笑,出院时开心的样子,我就感到非常快乐和幸福。”

4

广州市天河区电视中心记者孙嘉怪

“他将医生的职责向更广方向延伸”

广州天河区电视中心记者孙嘉怿是与徐克成相熟的记者。她说,每一次到复大采访,自己的内心总是不能平静,从徐院长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医生该如何真正履行自己的使命,同时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价值。

为病人未来幸福着想

孙嘉怿至今难忘2011年7月的“天河好人”座谈会。“当时徐院长的开场白一下就把我吸引住了,他说:复大是一家民营医院,复兴的复,大家的大,人民的民。复大就是要为‘大家’,为人民。我在花甲之年创业,主要是想尽我晚年的绵薄之力,为老百姓做点事。”

“可以听得出,这些话是出于真心。”在采访中,孙嘉怿逐渐了解到徐克成许多救治贫困儿童的故事。问题随之而来——“我在想,作为一家亟待发展的医院,应把赢利放在首位,为什么要免费救助那么多贫困病人呢?”

2013年,在复大召开的一次“践行广东精神,创先争优”大会上,徐克成将孙嘉怿领到一个男青年面前,告诉她,这就是铭仔。

原来,2001年11月22日下午,广州一家报纸发表一篇报道《谁愿为铭仔切除巨瘤?》,说的是广东怀集县一个小孩颈部长了个大瘤子,来到报社求救,希望社会伸出援助之手。看了报纸后,徐克成当即派出救护车和医生护士,连夜赶到200公里外的怀集山区,接来6岁的铭仔进行综合治疗。6个月后,铭仔的肿块最终全部消失。12年来,复大坚持每年资助铭仔5000元,从未间断。铭仔考上了怀集卫生学校,顺利就读。

“那天看到铭仔健康长大,徐院长显得很高兴,我那一刻终于明白,为什么他一直坚持免费救助贫困病人。”在孙嘉怿看来,徐克成所做的,不仅仅是“救死扶伤”,他在治愈病人的同时还为病人的未来着想,为病人的家庭幸福着想,他把医生救死扶伤的职责使命向着更广更远的方向延伸了。

成就源自对病人最深切的关怀

复大的患者来自世界56个国家,靠什么赢得外国患者的信任?随着采访的深入,孙嘉怿逐渐找到复大吸引国外患者的奥秘。

在孙嘉怿看来,在技术层面上,徐克成整合了多种医疗技术,创造性提出了以冷冻消融、微血管介入和联合免疫为主导,个体化实施的特色“3C+P治疗模式”,这可以说是复大的品牌和硬实力。

“但更重要的是复大独特的服务模式。”孙嘉怿认为,复大将“基本服务”、“预期服务”和“超预期服务”结合,建立了独具特色的“BEU服务模式”。“比如,复大不会让国外患者‘入乡随俗’,而是让服务‘随俗他乡’,他们用外国人的思维服务外国人,聘请外国人服务外国人,所以很多国外病人告诉我会有一种‘在家’的感觉。”

“在技术与服务不断精进的背后,我看到的是徐院长始终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患癌症却依然旺盛的生命力。”孙嘉怿记得,去年5月到徐克成办公室采访,看到他正在电脑上熟练地敲键盘赶书稿。“我当时很吃惊,我就问怎么又写书了,他笑着对我说‘我这个人就这个命,闲不住,一闲,就感到命缩短了’。那一刻我终于体会到,对于徐克成来说,工作就是健康的良药。”

“目前,复大是世界上冷冻治疗例次最多的医院,复大掌握了过硬的冷冻治疗技术。”孙嘉怿认为,这种成就源自于徐克成对癌症病人最深切的关怀,徐院长常说每当自己疲劳时,就会看看患者的照片,然后他就会浑身有劲。

(责任编辑:梦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影视联盟  纸媒联盟  网络联盟   律师联盟  人员查询  加盟合作  最新最热

特别申明

部分内容源于网络 目的在于传播 如有侵权速联秒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