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书法和绘画是一门多元的艺术,要有多方面的修养。书画家于桂林深悟其中真谛,几十年来,他对中国儒道释学深入研究,把《心经》《道德经》《吉祥经》等以书画形式予以表现,在刚柔相济,神形兼备,意象合一中使作品格调、内涵不断提高与完美。 于桂林从自己的性格、意志出发,追求清新、雄实的审美趣味。他的小楷经文,以绘画布局,楷书的严谨,印签的活泼,把书法的精神带进绘画,把绘画的内涵融入书法,不但反映出扎实的基本功,还体现出他高超的技法和驾驭笔墨能力。正如李可染说的:“笔墨是从客观事物来的,一定与客观事物有关,笔墨必须通过事物来发展自身。”故于桂林的作品在诗书画印相互结合中,构图严谨,气势雄大,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真艺术如真修行,是一个让生命起变化的过程。吴昌硕写石鼓文六十年,“一日有一日境界”。于桂林在追求探索过程中,也在不断求新求变。从精微雅致,到酣畅淋漓,力行有得,境界超凡。他认为,变化不是随便根据自己意向,必须在继承中发扬光大,要有一颗对待艺术的诚意之心,专注之心,一笔一墨一线,所要表现的内涵,赋予的艺术使命,都要在整体气息,审美感觉的和谐协调中进行冷静的思考,落笔不虚,点墨不费,这样才是真艺术。 真艺术来不得半点虚假。陆俨少曰:“我自己有一个比例,即十分功夫: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寒窗孤灯,清影微风,于桂林客居金陵,为艺攀登,不慕虚荣,不求捷径,扎实拼搏,厚积薄发,让人感动,催人奋进。我想,一个真正艺术家的风格形成,应该是其本人经历,个性修养,社会文化等因素共同造成的。这正是潘天寿所讲的“艺术品,为作者全人格反映,无特殊之天才,高尚之品格,深湛之学问,广博之见闻,刻苦之经验,绝难得有不凡之贡献。故画人满街走,而特殊作者,百数十年中,每仅几人而已。” 这是一个文化潮涌的时代,门派众多,风格各异,如何经得起浪打潮击,屹立不倒,这就要靠超迈的人品,扎实的艺品,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同,人们的认同。这些,也正是于桂林所努力的,所具备的。 于桂林,笔名于乐,江苏沭阳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先后师从洪丕漠、刘顺等著名书法家,并得到中国书协主席张海的悉心指导。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国际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硬笔书法家协会、中国青少年书法研究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郑州美院书画研究会创作员等。作品国画《放鸭》、《六塘河畔》、《苏北美景似江南》、《沐城新貌》、《变》参加各类展览。硬笔书法获第二届“长安杯”、“兴华杯”硬笔书法大赛优秀奖。毛笔书法先后获首届海内外书画大赛、蒲松龄杯国际书画大赛优秀奖。在“二王杯”全国书法大赛中获铜奖,“书画篆刻精品展”中获二等奖。选入中国青少年书法精品赴港展,编入《书画篆刻家精品集》、《中国甲骨文书法篆刻大观》、《中国青少年书法篆刻作品精品集》。辞条收人《中日硬笔书法家辞典》、《当代硬笔书法家辞林》、《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
作品一(点击可看大图)
作品二(点击可看大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