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召军(右一)在友谊牧场接待参观者。闫鸿亮 摄 开篇语 为大力宣传在推进乡镇村基层发展建设中涌现出的村党支部书记典型,推动农村改革升级发展,按市委要求,在全市组织开展“小康路上好支书”集中宣传活动。活动主要宣传以肇东市黎明镇长富村原党总支书记李凤山同志为代表的24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的先进事迹。通过对他们事迹的宣传,起到示范引带作用,推动全市“三农”、“四化”工作的加快发展。 从今天起,本报开辟《小康路上好支书》专栏,陆续对这些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进行集中连续报道。 在安达市,提起友谊牧场汪召军,少有人不知。 他担任友谊牧场场长19年,将一个濒临倒闭的牧场,经营成现代奶牛养殖园、黑龙江贝因美乳业有限公司信赖的奶源基地,并走出了一条切合新农村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人畜分离”新路。 他还是安达市先源乡友谊村党支部书记,在他之前,友谊村平均一年换一个村党支部书记,最长的不过两年,短的仅数月,而他以第29任村支书的身份工作已9年,将一个落后村带成了省级文明村、绥化市文明村标兵和安达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现年53岁的汪召军,17岁中专毕业就进入友谊牧场当兽医,从此再没离开过奶牛。1994年底,汪召军接任濒临倒闭的友谊牧场场长,从奶牛科学养殖到实施绩效工资,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次年牧场扭亏为盈。2000年,友谊牧场争取到了中日JICA项目,目标是全方位提高饲养管理标准化水平,最大限度提高单牛产奶量。在日本研修的4个月,不惑之年的汪召军又成了最刻苦的学生,最终将奶牛乳房炎测定、修蹄去角、乳头药浴等“理疗保健”成功引入友谊牧场。 在壮大友谊牧场的同时,汪召军也没忘记乡亲。2004年,发现散户养奶牛难以与大市场对接,他牵头组建了安达第一个村级奶牛专业协会;2010年,他牵头领办友谊奶牛合作社,并带领合作社率先实施人畜分离示范,建设友谊现代奶牛养殖园区,进行奶牛集中饲养。经运营,入区奶牛平均单产提高30%以上,每头产奶牛年增收2000余元,汪召军也因此告别农民身份,被纳入乡镇事业编制,并上挂先源乡副乡长一职。 “我们的好日子,多亏了汪书记。”友谊村红光屯村民张清红是养兔大户,从她进入这一行业,到与吉林长春康大兔业建立稳定供销关系,汪召军一直跑前跑后帮其牵线。张清红说,像她这样在汪书记帮助下创业的村民有很多,只要村民有意愿,或者发现了适合村民的项目,汪书记总是第一时间跟村民沟通,比自家的事都上心,养殖户年赚一二十万元,汪书记比自己赚钱还高兴。 “跑跑腿、受点累,都不怕,就怕村民不理解。”汪召军说,他当村支书其实是被“赶鸭子上架”,本以为暂代3个月,没想到一干就是9年。现辖3个自然屯的友谊村在1975年组建,其中一个屯原属于卧里屯乡,村民间常发生“小摩擦”,村支书也换了又换。汪召军上任后,他健全了村里的民主制度,审批林地、修路、建休闲广场等事全都通过村民主议事会讨论后,提交村民代表会议决策决定,并按时公布预算情况接受村民监督,公开、公正、透明的管理让他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有事找汪书记”成了村民的共识。 村民的配合让汪召军工作起来更有干劲,也更加的忙碌,每天的行程表都排得满满的:凌晨3点,到友谊牧场巡视,6点赶回为村民“断官司”、解疑难,其他时间,处理村务、走访贫困村民、到新村监工……白天不得闲,晚上的休息时间也不固定,从突发火灾到两口子打架,大事小情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6月9日下午两点,汪召军又顶着太阳在友谊新村排水渠施工现场指挥,将挖出的黑土运到村里搞绿化。友谊新村建在友谊屯与红胜屯之间,共有36户高标准现代新型农居,室内太阳能热水器、卫生间、自来水等一应俱全,是友谊村打造城镇化、花园式村庄的一部分。尤其在友谊现代奶牛养殖园区建成,解决了牛粪围村的顽疾之后,同步推进的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使过去破败的友谊村彻底变了样。 “水泥路,室内卫生间,天天能洗热水澡,加上不错的收入……”汪召军心里的新农村蓝图,正在友谊村一步步实现。通过旧村改造,友谊屯125户村民住进了安有塑钢窗、防盗门的节能房,出门走水泥路,休闲去文化广场、植物园,汪召军说,他的目标还没有全部实现,他要让全村1000多人都过上好日子。(任杰 张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