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新闻发布会现场。(摄影/奉雄辉)
湖南大公网5月9日讯(记者 奉雄辉)9日,记者从湖南省新闻办组织召开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国务院于今年4月14日以国函[2014]46号文正式批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目前《规划》已正式进入实质操作阶段。湖南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谢建辉表示,根据《规划》工作安排,力争到2020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实现湖区“绿色崛起”。
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包括湖南省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以及长沙市望城区和湖北省荆州市,共囊括33个县(市、区),规划面积6.05万平方公里,2013年末常住人口2200万,地区生产总值7152亿元。《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获批,成为湖区人民实现“大发展”梦想的新引擎。
生态、经济双轨驱动 促中部崛起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由国务院行文批复,国家发改委印发,属于国家批设的最高层级的区域战略规划。据透露,以新闻发布会为时间起点,湖南省委省政府将于近期拟定“三年行动计划”,快速、强力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
记者了解到,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区域地位独特,大力推进湖区建设具备天然优势。洞庭湖区位于长江黄金水道与京广交通动脉交汇处,地处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腹地,是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的重点区域,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独特区位优势。境内铁路、高速公路纵横,长江岸线资源优良,是重要的水运交汇地,荆州港、岳阳港是全国内河主要港口。
会上,记者还获悉,规划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有利于探索大湖流域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途径,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和长江全领域开发开放,意义重大。
至2020年 落后洞庭“换新颜”
当前,洞庭湖区遭遇发展瓶颈。湖区已从历史上的富庶之地变成发展较慢、相对落后的地区。洞庭湖区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三农”问题突出。生态保护区、蓄滞洪区发展制约因素多,基础设施滞后,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不高,地方财力比较薄弱。此外,血吸虫病问题仍长期困扰湖区。
为了保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速度和质量,湖南、湖北两省即将建立2大协作机制,即湘鄂两省高层协商机制和湖区四市联席会议制度。此外,在国家层面,国家发改委将牵头加强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省内层面,推动建立以规划实施为主要任务的工作协调机制。
《规划》提到,到2020年,将着力完成涉及社会民生的几个重要工作任务。湖区力争建成1500万亩高标准农田,粮食产量稳定在1400万吨以上;湖区所有市县和重点镇建成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以行政村为单位,居民和家畜血吸虫感染率降至0.1%以下;实现县城及以上地表水供给全覆盖,城市供水水源保证率不低于95%,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以上;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00个重大项目全面推进湖区发展
湖南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谢建辉向记者介绍,根据《规划》总体战略目标,湖区建设工作接下来将主要从五个方面实现跨越:一是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二是生态功能基本修复;三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四是绿色产业优势明显;五是民生福祉大幅提升。
发布会上,谢建辉明确提出5个方面的重点建设任务:
一是水域生态修复,重点是维持湖泊生态水域、健全防洪减灾体系、加强生态修复保护。
二是产业转型发展,重点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
三是宜居家园建设,重点是建设湖乡特色城镇、建设绿色生态乡村、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四是民生事业改善,重点是加强血吸虫病防治、保障城乡饮水安全、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五是基础设施支撑,重点是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强化绿色能源保障、建设“数字洞庭”。
记者了解到,湖南省发改委目前已初步建立“511”重大项目库,具体涉及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特色产业、新型城镇、社会民生5大类,生态修复、城乡清洁体质、综合交通、江湖调节、能源保障、园区提质、产业升级、城乡提质和特色城镇建设、安全饮水与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10大工程,含100个重点项目。
一大批项目的有效推进和实施,将有力推动湖区全面、快速发展。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美好未来,指日可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