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寻访促学习,以宣讲促传承,8月6日,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成立了“传承非遗”实践团,并开始了对镇江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地考察,从寻访传承、学习技艺,到利用新技术、新媒体、新方法在社区内为党员群众开展中国传统文化宣讲,实践团的同学们不仅学习到了非遗文化的精神,更向大家展示了中国传统之瑰宝! 8月6日,“传承非遗”实践团先来到了西津渡,集体参观了镇江民间艺术馆。艺术馆中琳琅满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独具匠心的民间艺术品,如苏州制扇,百蛇剪纸,乱针绣,手撕画等等,都吸引着同学去了解,去发掘它们背后的故事。
实践团成员在展品前学习记录 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非遗文化的魅力,8月7日,实践团首先拜访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平泥叫叫”传承人周宝康先生,这种可以吹响的小泥人,已经流传了千年,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周先生介绍了“太平泥叫叫”的发源地,正是江苏镇江,其工艺原始,造型拙朴,能吹出多种哨音,不同的造型寄托着古代劳动人民祈求平安、吉祥的寓意。周先生还当场教授同学“太平泥叫叫”的制作工艺以及原材料的收集加工,使同学们兴趣盎然。
周宝康先生为实践团成员讲解“太平泥叫叫”的历史与传承 “动焰翠帷里,散影罗帐前。”诗中对花灯的描写让人神往,于是实践团慕名前往句容市华阳镇拜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淮灯彩”传承人陈柏华先生,陈先生带领同学们参观了花灯的制作工艺流程,从构思图纸到上色成型,其复杂精湛的工艺令人震撼。在陈先生的钻研与创新下,秦淮花灯又再次注入新鲜的活力与血液,采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法,集传统工艺和现代手法于一体,使传统的秦淮花灯重放异彩。
陈柏华先生为实践团成员展示“秦淮花灯”的珍贵手稿 8月9日,“传承非遗”实践团在朱方路社区进行了以“寻访非遗传承,发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中国传统文化宣讲。该主题宣讲一方面为大家介绍了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与重要性,另一方面把走访非遗传承人的所感所想分享给大家,呼吁大家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实践团成员向社区居民与老年党员讲述本次宣讲的主要内容 (文字:张书萌 朱玉倩 图片:李聪) (责任编辑:海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