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联盟 据 中国日报网河南频道12月30日电(李高洁)他教书育人20余载,桃李满天下,却一生清贫,留下最后的遗愿是想要一件带绒的秋衣。近日,河南杞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语文老师冯建勋,在讲课中突发脑出血,仍坚持上完三节课,最后瘫倒在讲台上,被送往医院救治,仍未能挽留住生命。 突发脑出血坚持上完三节课 冯建勋老师1965年出生于河南省杞县官庄乡小集村,1990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杞县第一高级中学任教,在教育岗位上工作了20多年。 11月27日下午,冯建勋老师像平时一样准时的走进课堂,开始语文教学。 在第二节语文课快要结束时,同学们听出平常讲课思路清晰、吐字准确、幽默风趣的老师有点思路混乱、发音不准。 杞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13)班学生刘彦兵回忆说,当时冯老师脸色有点发白,同学们就建议老师休息下,可冯老师坚持要把课讲完。 第三节是高三(14)班的语文辅导课,冯老师没有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依然站在了讲台上。 “平常冯老师讲课从来不出现错误,那天他讲错了好几个问题。”高三(14)班语文课代表李圣谕说,同学们发现冯老师的嘴略显变形了,就劝导老师休息会。可冯老师回答说,“没事,回去吃点药就行了”。 过了十几分钟,冯老师身体支撑不住瘫倒在讲台上。学生立即给冯老师家属联系,并拨打120急救电话,将他送往杞县人民医院紧急救治。 经医院诊断,冯建勋大脑已大面积出血,病情严重,在做了必要救治防护后,被送往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大一附院接诊医生为其做了大脑螺旋CT扫描,实施开颅手术,手术后第二天又发现脑干出血。此时,冯建勋老师进入了昏迷状态,依靠呼吸机来帮助呼吸。 5天后,盼望着冯建勋老师能够再次走上讲台的同学们,等来的却是冯老师永远离开世界的噩耗。 始终坚守在教育岗位上 20多年来冯建勋老师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奉献了全部力量,把生命的最后一刻献给了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 “冯老师是杞县第一高级中学的中流砥柱。他的去世对学校是重大损失,师生们都很痛心。”杞县第一高级中学副校长霍闪光说,如果再给冯老师些时间相信他会教出更多更优秀的学生。 冯建勋老师是中学高级教师,2006年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2007年又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他所教的学生中不乏有考入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前几年不断有省会的高中邀请他去任教,但他不愿离开熟悉的校园。 “冯建勋老师是本科毕业,在当时像他这样愿意到农村教书的人很少。” 杞县第一高级中学副校长霍闪光说。 杞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翟元月评价冯建勋说,他是一个很优秀的老师,标标准准的教书匠。他教了一辈子的书,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了教育事业上,已经离不开讲台了。 遗愿是想要件带绒的秋衣 冯建勋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奉献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却清贫一生,生活简朴。 全家靠他一人每月两千多元的工资维持生活。妻子没有工作,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学校安排她看管女生寝室,每个月有800元的收入。 “结婚20多年家里边没有增添过什么家具。” 冯建勋的妻子李敬丽哽咽着说,“他走的时候,紧紧抓住我的手,嘴唇蠕动着,嘱托我帮他买一件带绒绒的毛衣。他这一辈子一件秋衣都舍不得买,上大学时候的衣服还留着,一直穿到现在都舍不得扔。” 冯建勋老师家庭经济较为困难,对待学生却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即使自己生活贫困也毫不吝啬的帮助学生。 冯建勋的学生刘彦兵说,“冯老师平常很和蔼,从来不摆架子,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同学们有什么难题都会在第一时间去找他,他都会帮忙。有时候生活费要是不够了,就找他拿。你找他要一百,他怕我们不够花,就给我们两百。” 从来不缺一节语文课 冯建勋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深受广大师生的尊重,长年担任高三毕业班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从不无故耽误学生的一节课。 冯建勋老师的离去,是学校的损失,也是全校师生的一个痛。 杞县第一高级中学语文教学组的张惠东老师,和冯老师经常交流学科教学经验。他告诉中国日报网河南频道,冯老师的课很受同学们的喜爱。 冯老师上课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教育方法,很多课采用情景设计法,以学生活动为主。比如戏剧类课文,涉及到的场景让学生参与,分角色扮演。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学生参与后对课文的内容思想也把握的比较深刻。冯老师的离开对学生来讲是一个损失。 高三(14)班的语文课代表李圣谕说,“冯老师上课很有激情,很有趣,对学生们很负责,即使对待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他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冯老师从来没有缺过我们一节课。他走了,到现在同学们都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