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德国际学校“田园课程”开园仪式现场)
中国传媒联盟 据 国际商报 讯 (记者 王 冰 通讯员 乃殿雄) 在中原郑州,有一所与众不同的学校,她秉承自然生长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儿童教育的转型回归,用理性和信念守望着教育圣地的愿景与理想;她构建舒能学习的课程体系,专注于儿童心灵的涵养解放,用师爱和责任呵护着生长乐园的童心与梦想,——这就是艾瑞德国际学校和可敬可爱的艾瑞德教育团队。
为进一步落实自然生长的教育理念, 2012年,郑州艾瑞德国际学校“惊人之举”:耗费巨资经过两年多时间,建成一个占地300多亩的现代化生态农场——艾瑞德教育农场。如今已展现了喜看今朝“稻菽千层浪”的“教育盛景”,引发了为城市孩子农业种植课的先河,拉开了以“自然生长”为标志的田园课程的序幕。
农场的建成至少要实现三大功能:第一,农场所有农副产品实现真正的无公害自然生长,成为艾瑞德国际学校健康饮食绿色食品供应基地;第二,支持所有艾瑞德家庭认领一块家庭庄园,工作、学习之余,全家动员播种、管理、采摘,见证生长,收获亲情;第三,将农场所有农副产品生产线对接艾瑞德学生课堂,实现学校课堂和教育现场的无缝链接,把课堂搬到天地自然之间,将田园课程打造成童心绽放的大美课堂,品牌课程。
艾瑞德国际学校董事长孙银峰向记者介绍:“办教育生态农场,不是开辟一个学农的基地,而是运用一种先进教育理念进行实践的载体。不是为了简单地增加农业生产知识,而是培育具有时代意识和发展能力的一代新人,我们期待着和孩子们一起发现一条规划自己生长的路。”
“田园课程”是什么?孙银峰凯凯而谈,“田园课程”是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教育,是有生命气息的教育,是“自然生长”的教育,要培养孩子有梦想,会探究;能生存,会合作。对孩子来说,在农场到底学到哪些知识,习得哪些技能,或许并不重要。但究竟在他们心底种下一粒什么样的“种子”非常重要……
艾瑞德国际学校总督学包祥精辟的诠释了这次农场教育行为。他说:“这次活动不仅是带学生的一次农场劳动,不仅是将书本知识与劳动实践的结合,不仅是让孩子们了解些许农耕文明。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是尊重儿童生命生长规律的“自然生长”的教育,我们尊重孩子们的生命生长过程,也让孩子们懂得生命,观察树木、花草、麦苗,还有蔬菜等生长过程。让孩子们珍爱生命,敬畏生命,了解生命。在太阳光照下,孩子们同小树、麦苗一起长大,不超前,没有跨越式。”
据侯校长介绍,本次“田园课程” 分为两部分。一是体验农业种植。参加农作物种植的学生们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种植,在分配的自助农耕区里翻地、刨坑、点种、浇水……没有人说苦言累,孩子和父母样样都一丝不苟地完成,种完向日葵,又向指导老师学习种茄子、玉米、西红柿,每种好一株苗,孩子们都会欢呼雀跃。体验农业种植,让学生们能更多地参与基础农业实践,享受自然中的和谐,体验生活中的绿色,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二是接受科普教育。组织学生参观“农耕文化陈列室”、蔬菜大棚区和农作物样本室、品种育苗室等,通过图文查览、影像放映等,让孩子们接受了科普教育以及节粮、节水、环保等方面的教育活动。
精彩的活动现场、热烈而有深度的研讨、理论知识的学习,使此次田园课程开课教研活动丰富有味,课后的点评给学生们指点了迷津,让大家收获颇丰。
教育农场:师生成长的“肥沃基地”
记者从农场负责人邱科伟口中得知,“田园课程”在艾瑞德国际学校有着具体的系统与载体,农场以农村地域文化、农业科技文化为资源,建设的“一室一馆”与“三个实践基地” ,将“田园教育”聚集的一种风范,更是创新办学探索的一种风尚。
据悉,艾瑞德国际教育农场是河南省第一家专门为学生自然生长教育而开办的农业科普实验基地,自开办以来,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已多次组织学生来到这里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接受科普教育,并邀请了农业专家现场授课。
郑州高新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在活动现场表示,艾瑞德国际学校通过打造教育农场并开设“田园课程”组织学生和家长参加农业科普试验活动,作为推进教学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艾瑞德别具匠心地将课堂“搬”到了郊外,让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去实践、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并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使“田园教育”变的物化、具体化和载体化,让教育变得既灵动,又可触摸。他希望艾瑞德好好利用大自然这本“活教材”来释放孩子们的天性。
(责任编辑:梦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