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联盟 讯(李斌 张入文 特约记者 赵银熙)今(13)日上午,记者从四川省绵阳市司法局获悉,绵阳市在“七五”普法和法治绵阳建设中,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要求,高位求进,全面推出“四明确、三坚持、六加强”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国家机关普法工作深入开展,绘出了绵阳“谁执法谁普法”新蓝图,为推动法治绵阳建设再上新台阶、加快建设幸福美丽绵阳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 ——“四明确” 明确普法责任。绵阳市各国家机关把履行普法职责作为推进依法治市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做到与其他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检查、同考核。建立健全了普法领导和工作机构,明确本部门普法工作分管负责人、责任机构和具体责任人,并将相关情况反馈同级司法行政部门。 明确普法任务。各国家机关按照普法责任制的要求,结合职责制定本部门及本系统五年普法规划、普法年度计划、普法责任清单,明确普法任务、具体措施和工作要求。 明确普法内容。突出学习宣传宪法,落实宪法宣誓制度,积极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学习宣传与本部门职责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宣传市委依法治市决策部署,宣传法治绵阳建设的具体实践,使法治精神入脑入心。 明确日常学法制度。结合国家工作人员岗位需要,坚持以自学为主,联系实际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任务,健全学习平台,丰富学习载体,创新学习形式,推进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经常化、全覆盖。 ——“三坚持” 坚持普治并举。绵阳市在普法工作中,以培育“法治细胞”为主线,以深化科技城法治示范区创建为牵引,积极开展国家机关法治实践活动,引领基层全面推进法治示范创建工作。持续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机关法治文化建设和学法用法示范机关(单位)创建、依法行政示范机关(单位)创建等活动,着力打造国家机关服务大众、独具行业特色的法治教育基地、“法律七进”示范点、法治创建示范点、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推动绵阳“普法品牌”建设,促进普法工作与依法治理工作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坚持在地方性法规、规章起草制定过程中开展普法。完善地方性法规、规章立法程序,健全听证、专家咨询论证、公开征求意见等制度。对社会关注度高、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要广泛听取意见,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及时通报意见征求和采纳情况,并说明相关制度设计,动员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起草制定工作,把起草制定过程作为普法的过程,让公众在有序参与立法的过程中增强法治意识。地方性法规、规章出台后,要加强执法、司法、法律服务等工作与普法工作的有机融合,有关国家机关要深入开展“以普助治、以治促普”活动,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将主要内容、权利义务、权利救济等通过国家机关门户网站、新闻媒体进行公布或在公共场所陈列,方便社会公众理解掌握。 坚持在国家机关执法司法活动中开展普法。各国家机关在开展各类执法司法活动中,加强对案(事)件当事人、行政相对人、诉讼参与人、利害关系人和相关群体的政策宣讲和法律法规讲解,将法治宣传教育贯穿于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让群众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一致等法治观念。 ——“六加强” 加强面向社会的普法活动。绵阳市各行政执法机关面向服务管理对象和社会公众广泛宣传与本部门职责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国家宪法日、法律颁布纪念日、重大传统节日等时间节点,坚持上下互动、整体联动,广泛开展专项主题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按照普法责任清单,将日常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不断增强法治宣传的整体效果。 加强网络热点问题和事件进行普法。各机关组织相关执法司法人员、知名律师和专家学者、新媒体从业人员,对网络热点问题和事件进行权威法律解读;组织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广泛深入开展法治宣讲,正确引导舆论,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 加强执法、司法典型案例的整理编辑。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行政执法机关继续加强典型案例的收集、整理、研究、报送和发布工作,建立典型案例库,每年开展优秀案例评选活动,统一编发部门单位、行业系统以案释法普法读本,有效发挥典型案例的引导、规范、预防与教育功能。 加强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并考试考核。完善国家机关党组(党委)中心组学法、会前学法、重大决策前学法等制度。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述法制度,在年度考核述职中围绕法治学习情况、重大事项依法决策情况、依法履职情况等进行述法。完善法律考试制度,在拟任党政领导职务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中增加法律知识比重,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在录用、招聘中法律知识的考查测试,增加公务员录用考试中法律知识的比重。 加强国家机关法治文化建设。推进国家机关德、法、廉、纪“四位一体”法治文化建设,在巩固国家机关橱窗、公示栏、宣传栏等传统阵地的同时,积极运用电子显示屏、触摸屏等载体,推送法治宣传教育内容。融入机关文化、行业文化、地域文化,综合打造对外开放的法治文化长廊、法治宣传专栏、法治文化公园(广场)等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切实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落实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优势,在重要版面、重点时段刊播法治微电影、案件报道、普法公益广告,讲好绵阳法治故事,不断提高普法节目、专栏、频道的质量和影响力。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组织开展中国(绵阳)科技城法治微电影大赛和法治文艺节目展播巡演,鼓励国家机关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法治文艺演出下基层活动,努力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法治宣传教育网络。 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依托国家机关门户网站和政务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等新媒体新技术开展普法活动或开设普法栏目(页面),充分运用“三微两网一端”“OTO”线上线下和“五位一体”公共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等互联网传播平台,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加强全市普法网站、普法网络集群建设,构建法治宣传教育云平台和公共法治宣传矩阵,实现法治宣传教育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和共享。 (责任编辑:海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