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长征精神闪耀时代光芒
中国传媒联盟 据 中国全民记者网 讯:日前,冯程平同志的新著《第三次长征》一书脱稿,他从传统文化的视角重新审视“长征”这一改变中国社会走向的重大历史事件,深入挖掘“长征精神”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并对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社会问题,提出了进行“第三次长征”的观点并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一系列思考,这种积极探讨社会热点问题的理论勇气值得我们关注,书稿中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值得读者期待。
今天,我们发表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张全景、中华民族经济文化发展协会执行会长刘金富、著名教育家及演讲家李燕杰三位同志为这部书稿作的三篇序言,希望能为读者朋友了解这部书稿提供帮助。
冯程平(左)与张全景(中)、刘金富一起审阅书稿
当我看到冯程平同志的新著《第三次长征》时,由衷地感到高兴,备受鼓舞。这本书的字里行间盈荡着一个中华儿女深深的爱国爱党情怀。 《第三次长征》可以帮助我们重温中国共产党成立、发展的峥嵘岁月,启迪我们思考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前途与梦想。本书从“三皇五帝”至今,把中国思想史的发展脉络梳理得清晰明了。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源远流长,华夏文明史演奏着精彩纷呈的时代交响:从共产党成立到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中国共产党持续学习、与时俱进的政治品质跃然纸上,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史一路高唱着民族复兴的颂歌领航。 何谓《第三次长征》?作者把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谓之第一次长征。第一次长征是政治长征,是独立之旅,在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毛泽东同志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并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奠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第二次长征是改革开放的30多年,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世界第二;第三次长征,是党的十八大之后,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奋斗的时期。这是作者基于中国共产党94年的发展历程,基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发展脉络,进行深思熟虑后作出的思考。当然,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党史的分期问题,作者作出这样的划分,至少是对我们的一个重大启迪。 我看到《第三次长征》这本书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它让我重温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发展史。 1927年,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队伍上井冈山时只有700人左右,1929年1月南下建立闽赣根据地,成立苏维埃共和国,有了21个县,5万多平方公里,250万人口,10多万军队。但是,左倾冒险主义者把中央根据地葬送了,1934年10月红军被迫长征。 1934年11-12月间的湘江血战,使红军遭受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惨重损失,中央红军长征开始时的8.6万余人减少为3万余人。 1935年1月15-17日召开的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由此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人民军队转败为胜,中国革命从此走向胜利。 回顾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37年“七·七事变”,97年间大的外敌入侵就有8次,平均12年一次。甲午战败后,日本从中国强占了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并索取白银3000万两。沙俄先后从中国侵占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历史走过了半个世纪,1945年中国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当年中国虽然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但为什么取得了胜利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国亿万人民的民族精神焕发出巨大的力量,这是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最终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就是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的过程,它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 新中国成立后,胜利进行了经济恢复和发展,战胜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先是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1956年4月25日,毛主席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我们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相继有了氢弹、导弹、人造卫星,帝国主义的“核讹诈”至此完全破产。中国的工业、农业、科技、国防初步实现了现代化。《第三次长征》这本书再现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成长史、发展史。 在中国共产党94年的历史进程中,每次全国代表大会都对党纲或党章进行补充和修改。党章篇幅虽然不长,但每个观点甚至每句话,都是高度的理论概括和实践经验的提炼。党章的逐步完善与创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历史过程,记录了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和政治路线的发展轨迹。 1945年4-6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对这次大会给予极大的期望,他说:七大把革命引向了胜利,十二大将把建设引向胜利。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召开,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并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又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列为党的指导思想。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道写入党章。 中国共产党党章的演进过程,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曲折过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持续学习、与时俱进的政治品质。 当前,我们既要胸怀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又要从实际出发,把奋斗目标置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之上,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我们的事业。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领导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扎扎实实地做好当前的每一项工作。前进的航向已经指明,道路已经开拓,坚冰已经打破,但仍然存在艰难险阻。我们要知难而进,奋勇向前,满怀信心地去夺取胜利。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冯程平同志作为一名民间学者,积极思考、主动作为,以弘扬传播正能量为己任,是难能可贵的。 我欣然为之作序。(张全景)
刘金富为《第三次长征》题字
程平是我会最年轻的一位副秘书长,他的近作《堂堂正正一辈子》、《家风正,国风清:听爷爷奶奶聊家风》顺应时代而生,对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的新作《第三次长征》即将面世,其部分观点目前已经引起了新华网等媒体的关注。 书中提出的“三次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自立、自强、自信的伟大实践,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发扬革命光荣传统,朝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断迈进的伟大进程。“三次长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它各自的特点,经历了并经历着“三次长征”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和带领下,励精图治,在各个历史时期都焕发着夺目的光彩,展现着时代的伟大风采。 《第三次长征》着眼于对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寻根溯源。贯穿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事业中,它诠释的是践行人生、奋发作为、创造历史的过程,也是探索人类文明实践活动的过程。再次印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伟大命题。也说明了历史是实践的记录,生命是历史的鉴证。 《第三次长征》追寻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唱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号角。《第三次长征》诠释了堂堂正正地做人,真真切切地正己,清清白白地为官,踏踏实实地做事,快快乐乐地生活。传承人类心灵的真、善、美、诚。提出:心真,则大地皆清净;心善,则行事皆顺畅;心美,则众生皆可爱;心诚,则社会皆和谐。 《第三次长征》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习近平同志“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的讲话精髓,这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 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生活方法和集体人格的生态共同体。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民族的精神家园。在先进文化的指引下,人人平等、家家幸福、社会和谐的理想社会是我们共同的美好向往。承载着文化使命的《第三次长征》是一本值得我们阅读的好书。相信,随着《第三次长征》的出版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士走进正能量的课堂,共铸人类美好的明天。我与程平同志相识是缘分,志向相似是同事,爱好相同是挚友,其诚邀我为《第三次长征》一书作序是信任。但是由于自己学识浅薄,水平有限,很难满足程平及读者的期望值。为此,我乘此机会再学习,为自己充电。最后,用一副对联与大家共勉:革命、建设、改革,进行伟大实践;救国、兴国、强国,实现伟大复兴,这就是《第三次长征》所展现和追寻的光辉历程。(中华民族经济文化发展协会执行会长 刘金富) 为时代歌唱
冯程平(左)和李燕杰老师在一起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定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这是社会的期待,历史的必然。以思想文化的觉醒和自信来把握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这是一条清晰可见的主线。冯程平同志的新作《第三次长征》从文化视角向我们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其一,道出了“三教九流及治朝旧事”,是一部哲学思想史大纲。三教九流或为修身养性,或为治国安邦,纷纷著书立说,各个思想流派相互切磋、相互激荡,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大观,谱写了“民俗国学”的美好画卷。其丰富的思想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中国思想文化也是多向多元发展的。“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思想史的一个分水岭。科学、民主、救国、图强,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其二,梳理了“通古今之变”的文学脉络,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史大纲。文以载道,文以化人。诗词歌赋、义理考据交相辉映,照耀着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天空。通过多角度、多层面地呈现中国古代文学风貌,纵向上揭示文学史演进的内在规律;横向上打开了文学史与相邻学科的跨界通道,为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和准确把握滋养民族性格的文化土壤提供了参照。 其三,展现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红色史话,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发展史大纲。为了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国家的繁荣与富强,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经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地实现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历程。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史,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振兴史。 在国家软实力发展过程中,文化问题上的自觉和自信,具有无穷的力量。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具有的特色和发展的趋向。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化自觉既包涵着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又包涵着弘扬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意味着对国家发展信念的坚守与虔诚,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尊敬和珍视。 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邓小平同志的教导言犹在耳,并成为指导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取得新胜利的法宝。 从根本上说,文化是一种内在的精神需求,是人类通向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的尺子,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与灵魂。社会的发展,要以文化的发展来引领。文化处在社会发展战略的轴心位置,经济、政治、教育、科技发展战略都应系于文化这个轴心而展开。当今世界,人类文明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由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不均衡,致使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出现了盲目拜金、冷漠滋长、法治意识淡薄、伦理道德失范等一些社会问题。而治理这些问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药方最管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疗效也最彻底。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文艺作品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灵魂作用不可替代。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仅要体现在观念上,也要落实到行动中。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艺术活动的全过程;要通过文艺创作使全体人民更加自觉地弘扬以爱国主义、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着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要进一步激发全民族团结向上的正能量,为促进“中国梦”的早日实现,我们必须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使命。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同开启“文化长征”的“复兴之旅”吧!(教育家、演讲家 李燕杰) 《第三次长征》作者简介
《第三次长征》作者冯程平与见证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王定国在一起。 冯程平,传统文化民间学者、作家。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官店镇铜钱坝村山人,常用名:冯才平、冯成平、冯承平、冯成略。著有《堂堂正正一辈子》、《家风正国风清:听爷爷奶奶聊家风》、《红色管理》、《黄色管理》、《蓝色管理》、《管理治国》、《胜经》、《领航》等著作。出品《丰碑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与辉煌》、《同舟共济》、《奥林匹克宣言》、《看奥运》、《文化饥渴》、《落日的辉煌———17、18世纪全球变局中的康乾盛世》、《中国触动全球》、《破解晋汉春秋、习凿齿传千年谜》、《毛泽东妙用典故精粹》、《佛教伦理》、《人间正道》等文化精品。 中国传媒联盟 纠错QQ:2230587892 (责任编辑:梦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