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媒联动☆传媒联盟 2014-04-16 重要通知与声明  2020年精选20个创业好项目——期待与您早日联手合作共赢  仅需5.8万元就可通过CCTV点睛播出1个月和通过GJTV等百家媒体联合常年展播  评选与出版《当代百名书画艺术名家抗疫作品展》的活动通知 五秒电视广告只需五十元☆本项目正在诚征各地代理 点此查看加盟合作☆本站人才招聘公告  
当前位置: 主页 > 村镇 >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山东省汶上县康驿镇改革开放40年蜕变纪实

时间:2018-08-01 08:42 来源:中国传媒联盟作者:中国传媒联盟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4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序幕,从辉煌走向辉煌,汶上县南大门的康驿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欢欣鼓舞、干劲倍增。40年,仅为历史的一瞬,可正是在这40载风雨路上,康驿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芝麻开花节节高”, 发生巨变创辉煌。1995年7月1日《职工文化报》整版宣传过《康驿,这一方热土》、2008年9月29日《经济导报》整版推出过《跨越——康驿镇快速发展纪实》,《人民日报》、《半月谈》、新华网、文化中国网等亦展示过“活力康驿”、“魅力康驿”。 2017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康驿人民同样和全国人民一道意气风发,吹响新时代号角,奋战新征程,更是吸引了记者的眼球。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改革开放40载,潮涌浪急,是英明、伟大、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闯难关、破禁区、求突破、展新颜,使中国经济社会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康驿镇亦像孙悟空“72变”那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勤劳、勇敢、善良的康驿人民,弘扬“实干担当、创新争先”的汶上精神,务实苦干,拼搏创新,为全面建设美丽和谐幸福新康驿而努力奋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好戏连台,可喜可贺。

    一、历史进程

    一首《走进新时代》歌曲撩人心扉。齐鲁大地上的古老驿站——康驿是如何蜕变成“汶南新城·都市小镇”引人注目的呢?不言而喻,乃勤劳勇敢的康驿人民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奋力开创未来所致。

    康驿镇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资源颇为丰富,风土人情尚优,有利于跨越发展。康驿距县城17公里,面积88.6平方公里。辖14个自然村,57个行政村、60个党支部,是一个有7万多人的经济强镇,系一颗耀眼的汶南“明珠”。蓦然回首,打捞康驿悠悠漫长的蹉跎岁月,“温故而知新”(孔子《论语》) ,努力托起康驿耀眼的花环、欣慰憧憬康驿美好的明天,感到快慰。

    1、迎春风踊跃起步(1978年-1988年),小荷“才露尖尖角”。康驿农村改革起步的10年时光,分作“三步走”——(1)从1978年到1983年,迈出了农村改革艰难的第一步:学习小岗村敢于“吃螃蟹”之改革精神,重点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增加农民收入。到1983年底,全镇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生产队已达到99.5%和97.8%,形成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随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改革,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原来的“工分制”摇身一变,变成了“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干劲足,收获丰。

    (2)从1983年到1985年,大胆迈出了农村改革的第二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废除“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建立乡党委、乡政府和乡经济合作组织之精神,重点实行政社分开。1984年,把康驿人民公社分为康驿、宋庄、李集、水店4个乡,统一归属康驿区管辖。

    (3)从1985年到1988年,潇洒迈开了农村改革的第三步:认真贯彻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精神,调整改革的重点:鼓励农民面向市场,发展商品经济,确立农户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逐步取消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推进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和建设小城镇等。1986年改设康驿乡,下辖8个管区、57个行政村,下活“一盘棋”。

    第一个10年,康驿农村改革的核心内容即为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其实质为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农村经济体制和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从1987年起步,全国广大农村开始推行村民自治制度,使农民获得了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管理和监督的民主决策权。农民群众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提高,在创收致富路上“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到1988年,农村改革给康驿乡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农作物大幅度增产,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广大农民的腰包一鼓,购买力增加,踊跃盖新房,积极购买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三大件”和一些高档消费品,生活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有了一定的幸福感。

    2、改革路上展身手(1988年-1998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果没有前10年艰难起步走过的“S”路,便没有康驿农村大发展的第二个10年。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把改革的重点放在了农产品流通体制、培育农产品市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促进非农企业发展等方面,特别是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减轻农民负担、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推进乡镇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力度大、举措新、效果佳,初步形成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为支撑的农村经济体制。

    这10年农业大发展,工业产业亦迈开了前进的步伐。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上,康驿乡党委、政府既积极鼓励发展多种经营,优化种植业结构,促进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又鼓励农民从事工商业等非农产业活动和发展乡镇企业。切实可行的硬措施,不仅促进了康驿工商业的异军突起,而且促进了全乡种植结构从传统的农业单一结构转向多种结构的综合发展。在农业总产值构成中,1991年与1978年相比,种植业比重下降16.9个百分点,林业、牧业和渔业分别上升1.1、11.5、4.3个百分点。无论是农业生产结构变动还是农村产业结构变动都比前10年快半拍。改革即为生产力。

    改革的第二个10年,市场机制逐渐被引入到农业和农村经济之中,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向市场经济过渡奠定了基础。党的十四大召开以后,农村改革步入了一个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时期。

    通过扎实有效的改革,农产品市场体系初步建立起来,市场机制全面取代了计划手段,在调节农产品供求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康驿的工商业亦通过加快产权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快技术进步、改善内部管理等,获得了空前的发展。1992-1996年,为康驿乡乡镇企业第二个高速增长期,其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42.8%。到1995年初,全乡总产值完成2.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500万元。依托G105交通优势,建筑建材、板材加工、手工艺品制作、运输等工商业蓬勃发展,活力康驿初见端倪。

    3、改革路上迅跑忙(1998年-2007年),荣誉花环挂满墙。改革的第三个10年,康驿镇那真是“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花香四溢,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形势喜人。随着党中央、国务院主要针对新阶段的农村综合改革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改革,把农业和农村发展放在国民经济通盘格局下,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与农业和农村外部环境变化的大背景下,实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建立农业和农村经济长效发展机制,从总体上解决“三农”问题,着力于城乡统筹和农村全面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康驿的各项社会事业亦得到全面发展。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康驿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促进“三个文明”建设为目标,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积极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效益提高、亮点增多的良好局面。获得了全市经济强乡镇、全市民营经济工作先进乡镇、全市民政工作先进乡镇、全市创安工作先进乡镇、全县基层组织建设先进乡镇,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县招商引资先进乡镇、民营经济发展先进乡镇、农业结构调整先进乡镇、农田水利建设先进乡镇、平安建设先进乡镇、青少年工作先进乡镇等多项荣誉称号。

    在历年来的综合考核中多次排在全县前列,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受嘉奖、记功。正是由于康驿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按照《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建镇标准的报告的通知》要求,1999年康驿“撤乡设镇”,2000年被山东省政府批准为全省中心镇试点。2006年,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国家级农村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奖励、鼓励、激励,康驿再出发、再努力、再奋发,奔向理想之彼岸。

    4、改革步入发展快车道(2007年至今),灿烂辉煌迎朝阳。“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并非是在做广告,活力康驿强劲、迅猛、“一发而不可收”。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播种春天收获秋天,播种理想收获希望。改革之旅脚印深,硕果累累惹人醉。

    自1978年执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在历届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上下认真贯彻落实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大力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开辟了康驿大发展的新境界。全镇呈现出经济快速增长、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安定和谐的大好局面。快哉、乐哉、美哉!

    康驿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一二三六”总体工作思路,扎实开展工作,立大志、干大事、创大业、争一流,围绕以“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团结拼搏,务实苦干,呈现出工作速度快、成效显著、亮点增多的良好局面,切实推进“工业强镇、商贸活镇、绿色富镇、平安兴镇”建设进程,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2007年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7.7亿元,比上年增长10%。2017年更是鸟枪换炮了,全镇工业总产值大大地增加,增长率大大地提高。

    2007年,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村镇建设步伐。全镇绿化面积达到3.8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化面积2.3万平方米,绿化率达到20%,铺设了几十公里的排水管道。自来水、柏油路、有线电视“三通”惠民工程顺利完成。

    康驿镇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体制,使住宅建设逐步向二、三产业用房发展,重点开发工业小区、商贸小区,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搞好交通、通讯、排水、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在搞好原有G105商业街、正通商业街、农贸市场等建设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富康花园小区、前石塘住宅小区建设速度快、质量优,获好评。材庄规划建设做到“三个一”,即每个村都有一张平面规划图、一个实施方案和一个专门的工作班子。当时已有半数村制定了新一轮的村庄规划,提高了建设标准。

    结合G105绿色通道建设,聘请汶上县建设局专家高起点、高标准对李集村、卅里铺村商业街进行了规划设计。建设多层居民楼、别墅区、花园小区,成为康驿镇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康北片区和谐拆迁改造》和《康驿镇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新闻稿即为点赞。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发展是硬道理”。康驿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执政理念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使各项事业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做出新贡献。

    党的十七大召开以后,汶上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大干2008,拼搏2009,攻坚2010,冲刺‘十一五’,两年翻一番,五年奔强县”之奋斗目标,研究制定了学苏北精神、促汶上跨越,强力推进思想观念大解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要求全县上下认真抓落实。康驿镇紧跟步伐,出台新政策,采取新措施,从当地实际出发,找准突破点,实现新跨越,如期达到了更新、更高的奋斗目标。

    那时,康驿人民干劲大、信心足,积极努力,力争在全市乡镇综合排名前移5个位次,南学任城区二十里铺镇、东超兖州市颜店镇,力争年终全县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进入第一方阵。党委书记在汶上电视台作表态发言,公开承诺,党委、政府下大决心,带领全镇干部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对照先进找差距,居弱图强勇争先,调整思路谋划新举措,奋力实现新跨越,圆满完成了新的目标任务。

    今天,由党的十九大指引方向,“互联网+”插上腾飞的翅膀,认真总结经验,科学谋划,开拓创新,跨越发展正逢时。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部署要求,及时制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让康驿变得更富裕、更美丽、更文明!

    二、辉煌成就

    康驿镇东与兖州区的新驿镇、颜店镇为邻,南与任城区的二十里铺街道、长沟镇接壤,西辖蜀山湖,与本县的南旺镇、刘楼镇搭界,北与本县的南站镇、义桥镇相连。G105纵贯南北,颜(店)南(旺)公路横穿东西,日东高速从南部通过;结合济宁机场迁建、鲁南高铁、327改线、济北旅游大道开通等机遇,进一步明确了发展定位和主攻方向,笑着走着。

    精明的康驿人,紧紧抓住纳入济宁都市圈规划之战略机遇,通过要素整合、资源整合、产城融合,将康驿建成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服务功能齐全、群众安居乐业的现代化“特色小城镇”,真正成为与汶上南大门地位相称的对接济宁都市圈的“桥头堡”。 走进新时代,展现新作为,“都市小镇”美如画。

    1、农业大发展。康驿镇属于典型的季风性气候,面积大(耕地84.7平方公里),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气候适应,适于发展种植业,无论是种植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大豆等作物,还是发展大棚蔬菜、陆地瓜菜、苗木花卉等,均能丰产丰收,取得良好效益。

    改革之初,由于农业机械不足,粮食全年单产不高,人均分配和人均纯收入低,连解决温饱问题都成问题。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康驿紧密围绕“三农”问题开展工作,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农业种养项目基地建设、抓村庄规划建设,推动了全镇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粮食产量不断刷新记录,到1988年全年粮食单产达700公斤。涌现出解庄村高夫旺等五户规模养殖大户(万元户)。1987年,全乡大牲口7.6万头、畜禽存栏13.2万只。

    “发展是第一要务”。渐渐地,“科学种田”之口号得到落实,靠科学技术推动发展,节省了大量劳动力,既保证了农业丰产,又保障了农民增收,当时康驿的种植结构主要以棉花、小麦、玉米为主,其中棉花生产是当时衡量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全乡重点工作之一),1994年,全乡棉花种植面积达4万亩,年产皮棉28万公斤。

    改革第三个10年,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政策的大力倾斜以及产业结构步伐的加快,农业生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4-2005年,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了樊章方、康西方等2万亩的高标准方田、6万亩的农田林网,疏通了沟渠、建设了桥涵、新打了机井,特别是2005年全部减免农业税以后,农民种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通过几年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镇所有耕地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旱涝保收的高效能产田。

    康驿镇种植模式已由过去的品种单一向多元结构转变,不断加强种养项目基地建设,全面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农业“五大产业体系”和种养项目基地建设为突破口,集中扶持建设了一批规模化种养基地,发展了一批种养大户、专业村,实现了农业产业调整的突破发展。由于持续不断抓种养项目基地建设,全镇已形成了2000亩中药材基地、5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南高庄十万只鸭场、金路发养鸡场、李中立养鸡场、靳士英养鸡场等13个规模种养基地,其中,中药材基地、小邵李中立养鸡场、麻窝1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已获得省级有关部门验收、认证。

    2、工商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40载,亦为康驿镇经济发展“加速度”的40载。常言道“无商不富”。1978年,康驿仅是一个人口不足5万、人均年分配粮食不足500公斤的农业镇,根本谈不上什么工业项目、搞什么商业了。正是由于改革开放的春风,使康驿大力发展多种经济,积极探索多种经营模式,走出了一条工业强镇的发展路子。在那以前,除了康驿农机具厂生产效益较好外,便没有什么工业项目,发展没有眉目。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康驿的工业项目基本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局面。1986年,康驿农机具厂专营拖拉机刹车制动配件,甚是红火效益佳。1988年,在文革期间早已停产的造纸厂改成了中密度板加工企业,新上了当时最先进了生产设备,麦秸板生产线填补了省内空白,系当时全县最大的板材加工企业。1990年,随着G105交通优势的日益突显,康驿的个体工商业方兴未艾,群众的经济意识愈来愈强。1991年,康驿的运输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康驿拥有全县运输车辆的三分之二还多,在全市乡镇遥遥领先,带出了东宋庄等运输专业村,成为康驿重要的经济支柱。车辆拉富了康驿人、拉出了康驿人快步奔小康的精气神、拉出了文明康驿的好风气。

    党的十四大以后,对乡镇企业、私营企业有了更明确的政策,1993年以后康驿的工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得到全面发展,发展到469个,其中,乡办企业11个,村办企业31个,合作个体427个。

    2000年以后,按照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民营经济“123”工程,康驿镇民营经济发展更是呈现出遍地开花之良好局面,招商引资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2007年底,全镇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2亿元,其中新过1000万元以上项目12个;合同利用外资500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500万美元;新增个体工商户275户。在民营经济发展上,康驿努力扩规模、增总量、抓管理、强服务,呈现出喜人的发展势头。

    2007年新上规模以上项目18个,其中2000万元以上的5个,1000-2000万元的10个,500-1000万元的3个。全镇民营经济实现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2家,企业销售收入达21亿元。济宁三福粮业公司、济宁沪信服装公司、济宁星辰服装公司、济宁中旭置业、济宁甫甫服装公司、济宁立国建工建材公司、济宁中都木业公司、济宁青华五金公司、济宁艺人纺织公司、济宁双利板业公司等企业,均系投资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多数为国内投资企业,亦有外商独资、出口创汇型企业,年出口创汇可达360万美元。

    康驿镇实施“强园强企”工程,在夯实发展后劲上求突破,举措新、力度大,重抓招商引资,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牢固树立“围绕产业抓招商、围绕财税抓项目”理念,实施精准招商,加快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大力实施强企工程,让“金凤凰”展翅飞翔。

    近几年来,康驿镇坚持以产业为基础,加强产业引进和培育,产业支撑力有效提升。突出了三个“狠抓”,狠抓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和农业提升。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抓好了园区道路建设;投资500万元实施了污水管网工程。园区电力、供排水、燃气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形成了“五纵四横”的道路框架,面积达到3平方公里,园区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

    康驿镇把招大引强视为“天字号”工程,紧紧围绕机械加工、纺织服装、板材加工、商贸物流四大主导产业,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英东毛巾、亚欧木业、泰中贸易、山友机械、永耐特索具、佳润精密机械、龙腾磨具等26家企业,园区内已入驻企业47家,其中机械加工类13家,板材加工类8家,纺织服装类7家,商贸物流类6家,其他行业13家,规模以上企业11家。2017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29亿元,增长8.6%;工业总产值11.7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5亿元,引进过亿元项目3个,亿元以下项目5个;实现财政收入2950万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14300元,增长了9%,比1978年的人均2361元增加了11939元,增长了6倍多。

    康驿境内煤炭、黄沙储量丰富,且毗邻唐阳煤矿、于白煤矿等大型煤矿,镇域东部煤储量一亿多吨,可开采上百年。然而,为可持续发展,保持生态平衡,宁愿收入受限不与子孙争饭碗。总投资17.6亿元的国家电网、山东省重点工程50万KV输变电工程大项目顺利落户康驿。辖区内地下水质好,经取样检测,西部湖区及东北部地下水质可与名泉媲美,开发前景良好。

    抓好绿色农业,提升服务功能,向科技要效益。先后实施了5000亩的小邵方田,4.3万亩高产方田建设项目和5000亩中央财政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农业生产条件得以改善。紧紧围绕打造“全国珍稀苗木之乡”的林业发展思路,鼓励群众发展苗木种植,全镇发展园林苗木种植21800亩,2013年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

    工商业的快速发展,铸就了康驿镇成为济宁市经济强乡镇。从康驿镇规划的总体目标来看,到2021年,地方财政收入将突破6000万元,年递增13%,力争达到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3亿元,年增长15%;工业总产值17.8亿元,年增长15%;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7.6亿元,年增长12%。康驿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3、社会事业温馨发展。改革开放40载,康驿镇社会事业变化巨大。社会事业是经济发展的指标性工作,系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抓实抓好拉近了党群关系、密切了干群关系,全镇上下一团和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1980年,康驿只有44个行政村通了电,而且仅限于农业灌溉,生活用电都是渴望值,更甭说村村通油路了。1981年以后,社会事业工作起步较慢,只停留在保温饱、保教育、保卫生方面。当时康驿唯一的一条硬化路即G105的前身平徐线(平阴至徐州)。1990年,康驿社会事业发生了新的变化:村村通了照明电,村村有了卫生室,生活健康基本有了保障。

    发展不停步,项目不断喜事多。1999年,加强康驿驻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建设了欧式商业街。2005年为全面提高康驿城镇化建设水平,镇党委、政府规划实施了富康建材大市场、富康板材加工区、富康花园小区、李集商业街、卅里铺商业街、镇驻地基础设施建设六大工程。其中,富康花园小区总投资2700万元,项目占地15亩,共建设9栋高标准住宅楼,总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

    特别地,康驿镇在驻地南部建设了一座总投资2800万元、占地60亩的汶上富康商城,系这个国家级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的建设项目之一。其建筑面积达3000平方米,主要包括营业房建设、仓储设施建设以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分为A区、B区,主要用于板材、建材、装饰材料、家具等产品的经营,还兼营与市场有关的信息咨询、商业服务、设施出租、物流服务等。2008年1月,富康商城作为全市落实科学发展观现场观摩会的重要一站,获得了与会领导们的一致好评。建设富康商城对康驿镇招商引资环境的改善和基础设施功能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商城带动和辐射了周边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就业人数,改善了当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小康社会的品位。富康商城成为G105济汶段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结合105国道绿色通道建设,聘请了汶上县建设局专家高起点、高标准对李集村、卅里铺村商业街进行了规划设计。建设多层居民楼、别墅区、花园小区,将成为康驿镇新农村建设的亮点。2009年,《康北片区和谐拆迁改造》、《康驿镇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等稿件即为点赞。

    “三通”惠民工程暖人心。加大工作力度实施村村通油路工程,2001-2003年筹资600余万元,全镇通车里程达113公里,居全县第二。在全镇村村通油路的基础上,绝大部分村实现了村内通,有的村还实现了户户通,铺设了下水道。大徐前村、后石塘村、康驿北村等村,街道、胡同全部硬化,下水道、路灯、绿化带等配套齐全。

    2006年村村通自来水,让人喜上眉梢。投资520余万元,修建万人供水站7处,安装各类管道59.6万米,使全镇57个行政村2.3万户、7.1万人口喝上了洁净、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村村通有线电视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7年底,全镇所有村入户率达70%以上,有的村达到了100%,全镇村村通有线入户率跃居全县前列。主要路段亦安装了几百余盏节能高效路灯。

    2007年,《汶上鲍夫长捐款帮助家乡建设》、《康驿镇搞好“三通”惠民工程》等文稿在《农村大众》、《济宁日报》推出。今天,多数行政村达到了“五化”标准,文明小康村、生态文明村等耀眼康驿。
康驿坚持以民生为重,认真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康驿镇不断加大教育投入,自1993年以来相继建设了金街、东樊、颜珠、石塘四处小学,新建了镇二中教学楼、宿舍楼,新建校舍共4000多平方米,改造危房5000多平方米;加大合班并校进程,2005年合班并校7所,优化了教师队伍,整合了优势资源.教师队伍得以稳定,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教学成果不断显现,初中升学率连续多年在全县名列前茅。
目前,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康驿镇科学谋划,确立了全镇1所中学、9所完全小学、9处教学点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布局。全镇教育事业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卫生健康工作抓得好。2006年,康驿镇卫生院新建了高标准病房楼,硬件设施进一步优化,解决了群众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避免了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康驿镇积极响应上级有关部门的号召,在全镇范围内扎实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7年,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参合人数69614人,在全县夺冠。2008年8月底,全镇住院报销群众多达156人,报销总额16万元,在全县数额最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康驿镇在全县率先完成了卫生、计生资源的整合,投入100多万元高标准设立了康驿镇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得以在《新华社内参》、《大众日报》等媒体深入报道;镇卫生院西院区医养项目已全面完成建设改造任务并投入使用;镇域内共有村级卫生室44处,其中31处达到了省级规范化建设;全镇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

    康驿镇弘扬敬老爱老传统美德,带来了温馨和谐局面。对镇敬老院完成了升级改造,新建宿舍31间,维修28间,新改建院舍达1250平方米,设置养老床位220个,内部设施全部更新。镇卫生院西院区医养项目的投入使用,增加医疗床位36个,实现了医疗、养老相结合,为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提供了保障。2007年底集中供养院民90人。《济宁日报》等媒体发表《康驿镇爱心献老人》、《康驿有个省级模范敬老院》、《敬老院里故事多》等多篇文稿赞誉之。

    全镇实施危房改造147户,惠及60个村383人;稳步推进农户改厕工程,目前已基本完成。全镇村村建设了文化广场,组建起广场舞队伍,不断地丰富群众的娱乐生活。全镇1120户、2173人精准扶贫对象,通过发展生产,开展募捐活动和互助养老,动员企业安置就业和产业扶持,用足用好政策兜底等措施,如期实现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精准扶贫扎实有效。

    抓治安保稳定促和谐。2005年,在镇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投资20万元,高标准改造装修了建筑面积1800平米的镇政法大楼,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同时,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持续开展了平安建设和社会综合整治工作,严把可防控性案件发生,对违法犯罪采取集中打击、专项治理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了全镇治安的持续好转,可防控性案件连年下降20%以上,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擎起社会治安保护伞,百姓安家乐业笑开颜。《康驿派出所的故事》等受欢迎。

    康驿镇颇为重视民族团结,加强统战工作。康驿镇拥有全县最多的少数民族,怎样处理好与少数民族同胞之间的关系,使各民族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共同发展、共同致富始终是摆在康驿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金街村是全县最大的回族村,回族人口1200余人,镇党委、政府确保其快速发展。1996年,率先修通了通往该村的柏油路;2004年,筹资300余万元新建了汶上县回民小学;2007年,对村内道路进行了硬化、绿化、亮化;对清真寺进行了维修改造。改革开放40载之成果,亦充分证明了康驿镇在维护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致富方面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汶上县回民小学建“新家”》、《金再荣把婆婆当亲娘》等稿件及时走上媒体。

    康驿人清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碧水蓝天乃是理想环境,不断加强生态治理,镇村面貌大为改观。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实施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新建、改建了多条乡村道路,较好的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新建的垃圾处理厂日处理污水1.5万吨,较好的解决了镇村垃圾污水处理问题。机关干部扫大街、党员干部比奉献早已成为常态。2007年,《2000亩废旧坑塘实现再改造 康驿镇让其变成“聚宝盆”》、《康驿镇构筑绿色小镇》、《康驿建成了30亩绿色文化广场》、《康驿镇实施“绿亮清”工程》、《康驿镇发展经济不忘“治污”》等内容,被《济宁日报》、《城市信报》等多家媒体抢了新闻。

    2014年,镇村共投资240余万元,集中开展了村庄净化活动,全镇57个村的坑塘、沟渠、房前屋后多年积存的垃圾基本清理到位,购置垃圾筒1600个,招聘保洁员156人。2016年8月,与潍坊昌邑市康洁科技有限公司顺利完成了交接,较好的解决了城乡环卫一体市场化运作的问题。

    当年,《学习雷锋好榜样》之歌风靡全国。康驿人民亦是甘愿做“革命的螺丝钉”,其“集体主义赞歌”同样动听迷人、激励人、启迪人。

    实施“镇区统筹”工程,建设秀美宜居的“都市小镇”。康驿镇重点抓好驻地小城镇建设,大力实施棚改项目,重拳整治驻地环境秩序,彻底改变脏、乱、差之现状,拓展更多公共空间方便群众,坚持堵疏结合,确保G105畅通,营造整洁有序的驻地环境。对济北旅游大道、东外环道路、宁康路等主干道路进行绿化、美化,全面完成驻地和园区污水管网建设,稳步实施村级“五化”提升工程,塑造康驿新形象。

    耕耘者必收获。康驿人通过40载的努力拼搏,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还是社会治安、生态环保等工作均发生了巨大变化。

    环境亦为生产力,及时出台汶康发〔2018〕28号文件,制定了《康驿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定下了“总体目标”,全镇上下齐心协力,“撸起袖子加油干”,确保到2020年,与全省、全市、全县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到2022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突破……

    时代在召唤,希望在招手,美好愿景一定会变成现实。

    4、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出了包括康驿人民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心声。的确,如果没有共产党给穷苦人民打天下,就没有今天屹立在世界东方蒸蒸日上的新中国,就没有诗和远方。

    改革开放以来,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一直是康驿关注的重点工作之一。40年来,康驿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密联系康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卓越佳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坚强的保证。

    坚持解放思想,以思想创新、理论创新引领实践创新。狠抓村级班子建设,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明显增强。在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中,通过采取“两推一选”、“一肩挑”和“交叉任职”等方式选好配强村级班子,尤其是党组织书记,以求“能人效应”。

    抓好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工作。自1990年以来,康驿年年针对软弱涣散村级党支部进行集中整顿,切实增强村级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党组织的堡垒作用。为全面落实《山东省村务公开条例》,进一步保障农民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切实做到“事情让群众知道,管理让群众参与,村务让群众决策,干部让群众监督”,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建设“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村务公开民主日艳丽多彩。康驿镇自2005年实施村务公开民主日制度以来,连续3年被市、县评为村务、政务公开先进乡镇。2005年,全县村务公开民主日现场会在康驿召开;2006年,由于村务公开民主日活动形式新、效果好,县、市相继组织党员干部到康驿镇观摩学习;2007年,全县“民主日”活动现场会仍然在康驿召开。全镇各村都建立了民主理财小组、村民议事小组、红白理事会等,透明、公开、公正、民主、实用,在村庄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尤为积极的作用。

    精神文明建设上台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康驿镇党委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按照中央“二十字”方针要求,找准切入点,选好示范点,在全镇范围内有目标、有重点的开展了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建设,并通过“好媳妇、好婆婆”、“村级文明户”、“十佳孝星”等农民群众自评自选活动,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文明是通行证、文明是进军号、文明是生产力,大力开展基层文明创建活动,打造一批“四德”建设典型。开展各级好人、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婆婆”、“不要彩礼”等道德典型和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文明村镇创建推荐评选宣传活动,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像“不要彩礼的好丈母娘”田淑梅等先进典型颇值得宣传。

    活力康驿工作跨越离不开改革,改革是动力,改革是创新模式,改革是发展渠道,实施深化改革创新工程,利国利民。

    2005年初开展了以“争创五好党委”、“创建五好党支部”、“建设五有新农村”为内容的“三个五活动”,进一步把“三级联创”活动引向深入。争创比干劲,创建比活力,建设增动力,“三个五活动”起到了创新发展的“催化剂”作用。目前,全镇已建设文明小康村17个,文明生态村16个,完成“三化”任务的村35个,绝大多数村建设了科技文化大院、农民文化广场、农民图书室,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增强了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决心,鼓舞了大家奉献社会的勇气和意志。

    党的领导结硕果。历史是一面镜子。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便把马列主义作为自己思想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摘下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果实,尝到了一个又一个果实的甜蜜。康驿镇党委、政府始终抓好党的组织建设和政治理论的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中国共产党这艘巨轮才能承载着全国人民破浪远航,指引我们奋勇前进!

    康驿镇既强化组织建设又抓好思想作风建设。如:党的十六大召开后,及时组织镇、村两级领导班子成员和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严格按照市县“调查研究年”、“转变作风年”之要求,深入调研,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帮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学习不能轻轻点水,要认认真真,学深学透,学到点子上、学到关键处,学出成效、学出创新,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做忠诚的“人民勤务员”。通过学习,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了新的提高,作风建设有了明显好转。2003年,就连《小学生歌颂十六大》亦潇洒走上《济宁日报》等媒体。
2007年,全市开展“学苏北精神 促济宁跨越”活动,更是转变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展跨越之继续,更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之“助推剂”。康驿镇扎实抓好党的建设,转变思想工作作风,听从党的召唤,能不取得新的成绩、创造新的辉煌吗?

    记者用事实说话,用文章见证,用心呵护,用情拥抱。《党委书记带头上党课》、《康驿镇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康驿镇强化机关作风建设》、《康驿镇党员干部以左静为榜样 增强责任感改变家乡面貌》、《机关干部淋成“落汤鸡” 人民群众赞叹“送锦旗”》、《卅里铺村的新故事》、《不挤安置独木桥 少校回家搞养殖》、《省劳模的公仆情结》、《公仆精神暖人心》、《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康驿校园故事多》、《汶上二中全体教职工集体学习毛泽东著作》、《十五大精神促我做好新闻报道工作》等新闻稿佐证之。诚然。

    《从讲政治高度抓好党报党刊征订 康驿乡全面完成1997年党报党刊征订任务》闯上《人民日报》、《镇党委书记用曝光拒礼》走上《半月谈》、《东唐阳村念起“黄瓜种子经”》到新华社《农村大世界》做客、《中密度板生产线落户汶上》得到《中国林业报》肯定、《康驿这方热土》在《农村青年》耕耘、《康驿热土上的“新田园诗”》在《山东文学》展示、《乡党委书记》在全国“国民素质与文化建设研讨会”上被专家学者评审为一等奖、《“万村书库”帮邵庄村铺平了致富路》在全国“万村书库”工程读书征文活动中获得二等奖、《山东汶上校务公开更阳光》、《山东汶上“一村一品”竞风流》光照新华网……进一步说明之。欧耶!

    三、成功经验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康驿镇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注重工作实效,积累了一定的宝贵经验。科学研究党的历史、认真总结经验,以史鉴今、育人,对于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均有着重要意义。

    党委一班人抓好理论中心组学习的同时,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中央、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全镇工作大局,始终把经济工作放在首位,推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的活动,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以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全镇的各项工作步入了发展快车道。

    往日之岁月,既凝聚着汗水和艰辛,亦凝聚着收获和希望,为康驿人民继续前进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下十分宝贵的经验:咬定发展、突出要务,是做好工作的职责所在;突出核心、强化班子,是做好工作的根本保证;依靠群众、集中民智,是做好工作的动力源泉;抓住重点、统筹兼顾,是做好工作的关键举措;权责清晰、上下联动,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啊,明确责任、恪尽职守,全镇上下同唱一台戏,皆大欢喜。

    1、长期不懈抓党建,凸显党组织之先锋队作用。“打铁需要自身硬”。抓好农村党建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乃是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搞好自身建设,首先要建立健全组织。抓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组织建设是保障,组织机构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得力的党建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之稳定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其次要有一支敢于打硬仗的队伍。搞好基层党建工作,必须要有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精通、爱岗敬业的组工干部队伍和过硬的村干部队伍。同时,还要建立起村干部的常规培训机制,从党在农村的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经济管理、依法行政等方面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为人民服务之本领。

    抓好农村党建工作的关键所在亦即热点难点的强力突破。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亦在农村,党建服务大舞台就在农村广阔天地间。近年来,康驿镇充分调动农村党员干部的积极性,较好地解决了基层党组织班子软弱涣散、党员困难“无人帮”和党建工作“务虚多”、“落实难”等问题,确保了农村经济社会的稳步推进和健康发展。

    抓好农村党建工作的根本动力此乃党建手段的不断创新。搞好创新,一是突出典型引路,带来辉煌局面。康驿的南李庄、东樊章等先进基层党组织省市有名,为康驿村级组织建设和村级经济发展树立了标杆,典型带动作用颇为明显。

    二是注重“三培养”,后备干部实力强。既要注重把政治思想素质好的科技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又要注重把思想积极上进的党员培养成科技致富能手,同时还要注重把党员中的致富能手作为带领和带动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村级后备干部加以培养。通过“三培养”,切实提高农村后备干部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

    三是实现“三带”致富,促进经济发展。通过支部带领群众富,党员干部带头富,先富带动周围富的形式,充分发挥抓好党建工作促进经济快速的作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四是建立村级联合党支部整合农村资源,为发展唱赞歌。《张街不再是“特区”》之新闻稿,便是展现的当时张街村由邻村金街村代管成立联合党支部共同发展之事实。

    五是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搞好传帮带。在发展党员中注重把年富力强、有开拓意识、有致富能力的积极分子及时吸收到党组织队伍中来,加强对老龄党员的教育,充分发挥老年党员的余热,让党员招牌更靓丽、让党组织凝聚力更强大,让的阳光更明媚。

    高楼大厦平地起,打牢地基是关键。同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打造固本强基的战斗堡垒亦为这般。积极稳妥地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多渠道选拔优秀人才充实进村级班子,尤其是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因为“火车头”能唱响一路歌,“领头雁”能书写新诗行,“父母官”能谱写致富奔小康之圆舞曲……

    2、坚定不移发展经济,惠民、富民有保障。多年来,“中央一号文件”总是围绕“三农”议事,故必须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着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具体到农业和农村工作即为要以农民利益为根本,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干农民之所干,真心实意为农民谋利益;“全面发展”,具体到农业和农村工作亦即要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中心,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具体到农业和农村工作即为要落实“五个统筹”之要求,既要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内部各产业和不同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亦要促进农业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农村与城镇的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对外开放能力和水平的不断高;“可持续发展”,具体到农业和农村工作即为要在合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耕地、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之利用效率,努力建设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农村。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贺知章以《咏柳》赞美早春的到来。改革浪潮来袭,需要人们抒写动人的诗篇、裁出更好、更美的画卷。缩小城乡差别,走城镇化道路,共享美好生活,必须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工业化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城镇化同时加强新农村建设,推进市场化引导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为农村经济注入新活力。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要求,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提高农民群众的经济意识,确保发展农村经济的高效益。经济上去了,文明跟上了,幸福降临了,和谐铺就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兑现。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乡村振兴略“二十字”方针和“五个振兴”科学论断总要求,实施全镇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3、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绘就民生最美图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播种春天收获秋天,播种理想收获希望。改革开放春意浓,硕果累累惹人醉。
党的十八大闭幕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宣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啊,康驿镇深入实施“特色富民”工程,全力打造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区,就是让人民更富有、生活更美好。重点发展瓜菜、食用菌、苗木花卉、生态循环农业,确保农业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发展以大沟、李集等村为主的北部设施瓜菜生态循环农业棚体,总面积达到1000亩;发展以南高庄村为主的食用菌,推广标准化菇房;东宋庄、东樊章、北辛庄、苏桥等村集中连片发展大蒜、圆葱,露地瓜菜面积达到800亩;利用新开通济北旅游大道的有利时机,借鉴邹城、泗水等地的乡村旅游经验,在东唐阳、金街、陈街等沿线村庄种植珍稀苗木、花卉、林下种养殖,发展设施农业、采摘农业、休闲农业,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2008年,在《山东商报》、《济宁日报》、《都市晨刊》等所发的《康驿镇为国道和小城镇“整容”》、《汶上康驿:对沿街商户提出环保要求》、《康驿镇卅里铺村快步建设新农村》、《种养加大户:一号文件是发展环境》等文章,红花绿叶相配,相得益彰。

    在实现小康时代列车上,一个都不能落下。康驿镇深入实施“民生普惠”工程,推动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当点赞。首先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彻底改善办学条件,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学上,上好学”。落实乡村教师关爱计划,全面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责任感。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都来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让尊师重教在康驿蔚然成风。2009年,在《新晨报》等发表的《汶上县回民小学搞好民族团结教育》、《康驿镇创新教育成效显著》等新闻稿,为教坛插上几朵美丽的马兰花。

    康驿镇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继续完善卫生计生服务融合模式,深化与济宁市人民医院的技术协作,加快村级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实现省级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制度,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新增互助养老院4处;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农户改厕工作,确保完成农户改厕任务。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精准扶贫,扶贫精准,确保全面完成扶贫工作任务。《农村大众》、《济宁日报》等媒体所发的《康驿“民生图”》、《康驿镇敬老院爱心“流水账”》、《乡村编织“爱心奉献网”》等稿件彰显之、歌颂之。

    在全镇扎实开展的“民意记事制度”颇受群众欢迎。务实建立了解社情民意、密切联系群众的新渠道,摸准群众的思想脉搏,倾听群众的建议呼声,工作成效极为显著。亦难怪2001年2月康驿镇被评为济宁市“推广民情恳谈制度先进单位”。《康驿镇深化民情记事制度》等文稿得以在《济宁日报》、《大众法制》等报刊展风采。

    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年接着一年忙,无论任何时候,皆要坚持优先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的创造性。急农民所急、解农民所难、办农民所盼,加快改善农村民生,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由40年前的不敢经营,到今天的大胆依法经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选准致富项目、惠民工程,科学经营和实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丰收,好OK!“你从哪里来 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康驿人民情不自禁地哼上几句《思念》,好轻松,好惬意。

    40年改革开放之宝贵经验,乃中国人民奋力开拓,不断前进之永恒财富。改革开放的40年是解放思想的40年,是加快发展的40年,40年前需要解放思想,今天和明天仍然为进行时,只有不断地解放思想,才能不断地更快、更好地发展,潇潇洒洒创辉煌。用活力康驿之巨大发展变化,诠释40年改革开放之成功经验,再现党和国家之辉煌发展历史。

     “待到山花烂漫时”(毛泽东《卜算子·咏梅》),淳朴、温馨、可爱的康驿人民笑逐颜开、其乐融融,信心百倍地笑向幸福美好的明天!
 
 (作者马继东系《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杂志专题作家、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济宁市《报告文学·时代先锋》编辑部主任)
(责任编辑:海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影视联盟  纸媒联盟  网络联盟   律师联盟  人员查询  加盟合作  最新最热

特别申明

部分内容源于网络 目的在于传播 如有侵权速联秒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