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联盟 据 中国城乡新闻网 讯;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董口镇是国家级贫困镇,在全国贫困地区都在投入到脱贫攻坚战中时,董口镇李玉如书记经常在思考“如何做到脱贫不落下一个人”。
董口镇,67000余人,年收入3509元以下的贫困人口8000多人。精准扶贫关系到群众的冷暖安危,十八大以来,为了把脱贫工作做扎实,该镇党委书记李玉如带领全镇人民,从实际出发,在总结多年的基层经验时,不断开拓脱贫思路,先后创新实施了“一户一案”“脱贫车间”“转租倒包”等脱贫方案。
一户一案,是李玉如书记走村入户,认真调研,逐一排查,加之日夜思考总结出来的脱贫方法。就是一户人家一个脱贫方案,根据每户贫困家庭的原有专业特长,由镇政府利用国家扶贫款购买相应机器设备,发放给贫困家庭给予帮扶。比如:会电焊技术的贫困家庭,由董口镇政府买电焊设备,让其自行经营;会修车补胎的,就买修补工具送上门;会缝纫做衣服的,就买缝纫机帮忙开店......。
左起:张嘉国总工、李玉如书记、石世印将军、郝伟光主任、袁和平书记 李玉如书记为城乡发展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一行介绍“一户一案”经验
脱贫车间,是李玉如书记通过里的窝棚得到的启发。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同时也为了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就近干点手工活,赚点零花钱,村民利用废弃物品在自己院子内搭建起窝棚,冬天冷、夏天热,能容下十来人干活。居于这种情况,李玉如书记大胆常识“脱贫车间”的想法,他利用村里原有的旧仓库改装成车间,降低了企业建厂房的成本,提高了村民的就近就业环境。以前让企业参与扶贫,都是从奉献和社会责任的角度出发;脱贫车间的出现,企业参与扶贫反而成了发展的机遇,本地一些在沿海打工的青年,看到家乡的变化纷纷回乡办厂创业。不仅解决了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问题,还为企业解决了用工贵、用工荒的难题,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出现多赢局面。
城乡发展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郝伟光主任一行走进脱贫车间作业现场
转租倒包,对于没有技术的贫困农户,鼓励把土地先租给政府,政府再承包给企业。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农户每年都能按时得到土地租金,让农户放心把土地拿出来;同时也规避了企业对每个农户签合同的麻烦,减少两者之间的矛盾。企业优先录用贫困农户回到自己地里干活,农户天天有活干、周周有假休、月月有钱拿。转租倒包发挥了农业企业的主体作用和带动作用,实现了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主体,扩大了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农业作为重要的一产环节,简单的“一元化”的销售渠道,只能解决暂时的脱贫,如要带领大家持续发展致富,政府还应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效、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高科技项目与企业对接,补齐农业产业化的加工水平低这个短板,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李玉如书记带领城乡发展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郝伟光主任一行参观“转租倒包”实验地
总的来说,董口镇的精准扶贫,让每一个具有劳动力的贫困群众,都能就近就业,真实摸到了脱贫的大门。精准扶贫鼓励自力更生、自立自强、自我脱贫的勇气和信念。实现了脱贫不养懒汉的扶贫宗旨,依靠自己的努力付出,摘掉贫困的帽子,具有强大的造血功能。所以,董口镇李玉如书记的脱贫方案不仅具有创新性,而且具有可复制、可推广性,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可借鉴学习的好方法。
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城乡发展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
办公室供稿
2017年7月14日 (责任编辑:海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