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系列报道定格!
火 红 的 日 子 看 今 天 ——记林州市陵阳镇南郎垒村党支部书记栗会生 记者 高居军 冯永祥
中国传媒联盟 讯:南郎垒村真美!这是初来林州新城者的赞叹!
南郎垒村越来越美!这是故地重游者的感慨!
阳春三月,记者驱车前往林州市陵阳镇南郎垒村采访,车下高速便如约紧随向导之后一路前行,一条条宽阔通畅的街道,一个个风格迥异的楼群小区洋溢着浓浓的现代气息扑面而来;一街街透红盈绿的花树彰显着无限的城市魅力,犹如一只破茧之蝶正翩跹起舞,一幅靓丽的城市新景铺陈在红旗渠畔。行进间向导突然转向进入金阳社区,记者正纳闷儿,却被告知南郎垒村到了!
一
红旗渠从高高的太行山腰盘绕而下,走着走着渠身越来越细,当渠身顺延到陵阳镇一个叫南郎垒小村时,那渠已瘦成了一条毛渠。这个千余口人的小村就靠这条毛渠里流淌的水耕耘土地,种收粮田。有一个少年的父辈曾在高高的太行山上修建过红旗渠,父辈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述修渠的艰难岁月,父辈的讲述为那条大渠增加了几分魅力,也勾起了那位少年感知大渠的兴趣,他常常在放学后与同伴们一起来到村边的毛渠边,顺着渠线向西面的太行山腰遥望,脑际间勾勒着一幅幅修渠的壮观画面。那一颗精神的种子开始在少年的心中埋种。十多年后,那颗精神的种子随着少年的成长而长成。那一年,19岁的栗会生背着母亲牵挂的目光,迈出了他独闯商海的第一步。和所有人一样,贫穷如顽病一般无休地缠绕着栗会生,他强烈地想摆脱贫穷,便左冲右撞,竟撞出了名堂,“撞”出山村,短短七年时间便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企业,累计上缴利税2000多万元,成为林州当地的知名企业家,也使他在26岁便被推举成为林州市政协委员。 成为企业经营管理者之后的栗会生,更加注重对红旗渠精神的学习。他认为:红旗渠精神,不仅仅表现的是艰苦朴素、吃苦耐劳,更重要的是求实创新。作为企业,在经营中诚实守信是生命之本,开拓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活力。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需要团结协作,需要无私奉献。能诠释了这种精神,就能把这种精神贯穿其中,并产生效益。 良好的管理机制,高效快捷的运行团队,使得他的企业在钢材、建材和炉料市场虎虎生威。 红旗渠的修建,还体现着“开拓创新”的意识,体现着林州人敢想敢干、敢作敢为的胆识勇气。他作为红旗渠的传人,这种精神的影子不断在他的意识里流动,这种流动也体现在他对公司的经营管理上,栗会生说。 任何时候,居高才能望远,居高才能一揽全局谋略大计。在大市场中,每一个经营者都在寻找探索着通向高处的途径。栗会生从19岁开始投身钢材、建材以及炉料领域,骨子里的那股从父辈那里继承过来的红旗渠精神开始发酵,是这种精神让他面对繁重的工作坦然无畏、勇敢面对、吃苦耐劳、勤俭节约、求真务实、勤学上进实践者。又一个十年过去了,栗会生平时除了必要的应酬,始终坚守着自律、把持的良好工作生活习惯。 然而,正当栗会生在商海大展宏图时,在党员、群众的强烈要求下,镇里领导诚恳地请他回村上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栗会生完全可以婉言谢绝,安稳地做他的碳素厂,基金公司、铁矿等企业。可是村上的父老乡亲们与栗会生的幸福生活相比,整体情况却令人焦虑,多年来南郎垒村村民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各个方面均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受地势低洼,十年九涝因素的制约,加上由于原来的基础实在太差,全村宜居环境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改变。还有很多很多数不完熬不尽的苦事,靠谁来解决?栗会生不忍心看着乡亲们穷下去、苦下去。 2008年8月,在镇党委领导和他几次谈话之后,栗会生走马上任担起了村支部书记的重任。周围人难以理解,一个在钢材、建材和炉料行业干得正红的企业老板,竟放弃大把赚钱的机会,回到这千余口人的穷山村当支书,图啥呢?开始的时候,栗会生并不愿意接受镇党委的这个决定,他的妻子和亲朋好友也都极力反对。是呀,放着走进企业不干,回村当个什么村官?这不是明摆着“丢杆撵船吗”?再说,几任书记干到最后都以吃力不讨好收场,你栗会生又有多大能耐敢揽这个“瓷器活”。在这把“小交椅”上,栗会生会如何应对、有何作为?群众瞪大了眼睛。 二 在陵阳镇,在林州乃至安阳市,南朗垒村都名闻遐迩。但同是名声在外,昨天和今天却有着质的不同。昨天,直到世纪之初,南郎垒村由于因涝致贫而出名。那时的出名,让村民难堪。今天,南朗垒村则是因为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而出名。这样的出名,让村民高兴。 面对寒了心的群众和泄了气的村两委干部,栗会生一上任就以群众关心的敏感问题切入要点。从改变两委干部和群众失落的心态,振奋干部的精神和树立群众的信心入手,逐项进行清理完善。并根据村情民声,修定了村规民约,给村两委干部也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疑虑很快消除。凡遇党中央有重大部署和大政方针出台时,他都会请市委党校和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给全村的干部党员作辅导讲座,帮助他们正确地把握宏观形势,了解党的方针政策。通过辅导讲座,全村党员统一了思想,这一年,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事业心大大增强。全村人的精神面貌开始发生悄然的变化。 在栗会生看来,南郎垒亟需改变的是村民们居住环境,位于陵阳镇东北部工业区内的南郎垒村与林钢、凤宝钢铁、林州重机集团相邻,环境污染严重,村民们常年饱受噪音和粉尘污染之苦。“地里种的庄稼长出来都是黑色的,去一趟地里,脸上就上了一层黑------”村民们这样形容钢厂曾经带给他们的困扰。而南郎垒村地处低洼地带,特殊的地里位置更使村里在1996年、2016年两次的大的洪水中遭受重大洪灾,汛期河水暴涨严重威胁村民的生命安全。如果还是按照现有的模式发展下去,南郎垒村很难有大的跨越。为彻底改变村民生活条件,栗会生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家乡改容换貌,不辜负全村老百姓的重托,于是,他把目标放在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从此,栗会生再也没有了“闲时候”。 对一个人而言,穷是磨炼,达是考验。随着红旗渠开发区落户企业的逐年增多,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栗会生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像珍惜自身羽毛的大雁一样,他十分珍惜自己在干部群众中的形象。为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栗会生与村干部“约法三章”:要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但决不允许接受企业吃请,不允许对企业摊派,不允许对企业敲诈勒索。凡违犯者,一经查实要严肃处理。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他只讲奉献,不言索取,廉洁自律。吃亏吗?吃亏。后悔吗?不后悔! 从规划到入迁金阳社区,栗会生带领村两委仅用了两年时间便顺利完成南垒村的新农村社区建设,使村里近95%的村民住上了宽敞,整洁的社区楼房,亨受到了梦寐以求的城里人生活,伴随着村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村民们的精神面貌也换然一新。该村在新农村建中的成功经验,上级领导也多次到该村进行考察,诸多荣誉纷至沓来,一个名不见岁经转的小村庄从此在红旗渠畔声名鹊起------ 三 水泥路宽阔平坦,花园式的小区整洁亮丽,一栋栋现代化的楼房鳞次栉比,文娱中心设备齐全,走进林州市陵阳镇南郎垒村的新区——金阳社区,像是洹河畔边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夺目,宜居宜业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社区已现雏形。这里所呈现出的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令人耳目一新、精神一振。而谈起这些令周边村庄村民羡慕的生活,群众都会高兴地说“多亏有栗会生这样一个好的领路人”。 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栗会生想让村民们过上现代化生活,享受到和城里人同等的公共设施、便捷服务的想法日益强烈。栗会生认为,新型现代化小区,既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也能让群众享受到方便的公共服务。村里的土地也可以统一转包流转出去,而陵阳镇工业和商贸经济发达,农民到附近的工厂和商场打工更加方便。为了彻底改变南郎垒村的贫困面貌,让南郎垒村有个更美好的未来,2012年,栗会生开始了大刀阔斧的举措,为南郎垒村的未来绘就了一幅宏伟蓝图:谋划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决定对旧村拆迁,在该镇南辛庄村村西建设金陵社区,以供南郎垒等村的群众整体搬迁。 这个主意很快得到了南郎垒村村民的赞同和的支持。“听到支书要为我们建新社区,人人都是高兴地拍手称赞。”但对于一些上了年龄的老人来说,拆掉自己的居住大半生的老房还是有点难以接受,为此,栗会生以身作则,对母亲做思想工作,“我们应为全村的年轻人着想,他们的路还长,需要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他这样耐心地将母亲的心结打开。村里有位年轻人对新农村社区建设能否实现有些质疑。“如果做不好,要不是进监狱,要不我就是累得吐血。”栗会生掷地有声的誓言消除了打消了小伙子的疑虑。 栗会生深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虽是一项惠民工程,但在实施过程中会存在许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稍有不慎,就会功亏一篑。为此,在筹建初期,他便深入考察,周密部署,详细规划。村“两委”对全村户户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征求群众意见。各个环节都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而调查结果显示,群众满意率已达95%。2012年12月20日,拆迁报名开始后,村民们都争先恐后、勇跃报名。紧接着,由设计院对南郎垒村新型农村社区开始规划设计。对旧村每户的每分土地进行了详细的勘测和丈量,并绘出详细的图纸,在村新社区办公室,记者看到了在筹建初期所绘制的各种图纸,图纸对每分土地的面积大小都做了精确的标识,对新农村社区的规划都做出了精心设计,清晰准确的展示了村里的土地使用概况及而新农村社区的构建蓝图。为南郎垒村新农村建设顺利完成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施工过程中,栗会生对各项工程严格要求,从不马虎,既保证了工程进度,又从不降低建设标准。别人都是开公家的车,办自己的事,栗会生却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办公家的事,经常是早出晚归,废寝忘食。在栗会生的带领下,南郎垒村仅用两年时间便完成了新型社区的建设。 “这要放到过去,想都不敢想啊。”村民郭明锁对记者说:“住了大半辈子的平房,没想到如今能住到这样好的小区楼房。现在就连邻村的人也想来这里买房住房哩。” 四 2014年8月27日上午,林州市陵阳镇金阳社区:“今天是个好日子,村党支部、村委会热烈祝贺咱村第一批297户拆迁户乔迁新居!”南郎垒村党支部书记栗会生的话音还没落,社区里就鞭炮齐鸣,村民们欢天喜地地扭起了秧歌。 人群中一位老太太正在用手机拍照,她叫程用花。她说:“早盼着这一天了,我家的房子已经装修好了。大家扭秧歌,有的人用摄像机拍摄,我就用手机拍照,拍下这难忘的时光。” “俺村位于陵阳镇北部工业区内,污染严重,地势低洼,一下大雨,村南有100多户人家屋里进水。年轻人娶媳妇都难,村民早想着搬迁呢。”心直口快的妇女崔海香说,“你看看,今天迁到这里,社区就像花园,环境好,空气好,水、电、暖、天然气都能用上,还有电梯,多好!” 陵阳镇党委书记郭智宇告诉记者,6年前,镇里为改善北部工业区内南郎垒等村的居住条件,经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后决定加快林(林州市区)陵(陵阳镇)一体化建设步伐,在陵阳镇南部与林州市区毗邻地带建设金阳社区,让南郎垒等村的群众搬迁到这里居住。目前,社区28栋楼房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南郎垒村的297户群众成了金阳社区的首批居民。 记者在金阳社区看到,村民相互问候、祝贺,个个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不断有三五成群的群众提着大包小包走进社区,说是给亲戚家暖房。有村民开着车过来,向楼上搬运东西,也有家电、家具经销商上门给乔迁的村民送家电、家具。 村民郭春生家异常热闹,男女老少正在忙活着准备饭菜,酒也准备好了,原来是亲人们过来暖房。郭春生高兴地说:“我家最近是四喜临门,一喜是孙女郭梓桢考上了研究生,二喜是孙子郭梓行考上了林州市一中,三喜是外甥周梓仪考上了大学,四喜是今天全家乔迁新居。” 郭春生还告诉记者,社区里庆祝乔迁的对联也是他编的,那都是大家的心声。他说能把对联背出来,很快院子里响起他洪亮的声音:“锣鼓喧天祝贺新生活,欢歌笑语共庆乔迁喜;金秋八月乔迁新居,齐心共建美好家园……” 为了将新农村建设真正做成民生工程,栗会生主动找到镇党委政府,要求上级对整个工程进行审计,林州市审计局下来对拆迁及新区建设进行全方位审计。栗会生的坦荡胸怀令人感动,也受到绝大多数村民的拥护,但也遭到一些困难和阻挠,村民郭某在迁至新社区后,想要擅自对新居进行改造,再开一道门,这一做法是政府所不允许的,作为支书的栗会生自然不会同意郭某的做法,郭某便公开对栗会生进行辱骂,闹事。郭的爱人更是向上级反映说栗会生搞一言堂。面对污蔑和诋毁,栗会生默默承受,他相信清者自清,只要自己做的事都是全心为村民着想,谣言会不攻自破,果然,在上级派下来的工作组对栗会生进行调查中,非但没有发现栗会生以权谋丝的任何迹象,却看到的是另一种景象,南郎垒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和村民们生活的变化令调查组不由得为之赞叹。 村里的报帐员郭保凤对栗会生严谨的工作态度感触颇深:栗支书是一个极其节俭的人,即便是一张复印纸,也不能滥用。村里的每一分钱,财务的每一项开支,支书都要仔细审核,他要让每一分钱都要花在有用的地方。 在支书助理郭林晓眼里,栗会生是一个“苛刻”的人。“他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他是一个事业型的党支部书记,他对工作非常认真,严谨 ------”郭林晓说,只要上级有任务,支书就要求我们要百分百的完成,不能打半点折扣。同时不断鞭策我们要不断学习,进步。工作中对同事严格要求,但在生活中,他却喜欢帮忙,只要谁有困难,他就会伸出援手。 2016年,27岁的村民付婧婧突然被诊断出患了重症肌无力,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短短几天已经花费近8万元。使这个并不宽裕的家庭陷入困境,栗会生走访时得知这一情况后,带头捐出2000元,并组织号召全村村民伸出援助之手,一家有难,大家支援。短时间内,8600余元的爱心款便送到付婧婧家中。 “支书智商高,跟着咱栗支书就可以吃到人生的螃蟹。”这是村民对栗会生的由衷赞誉和信服。老党员郭红生说,栗支书的思路是超前的,在规划新社区过程中,从选址,到户型设计都使人感到满意,新社区周围不仅有幼儿园、小学和初中,而大小不一的户型也充分考虑到了各户人家情况各异的情况,为群众在选择户型等方面提供了更多便利。 退休干部郭红生原本生活在林州市,退休后,由于老家新农村建设的巨大变化,使他感觉到居住在现在的农村社区一点也不输给城市:“到新社区后,人也比较集中,生活也便利,所以选择回到家乡生活------”在老人眼中,现在的南郎垒村已不再是原来的出门一泥脚,一脸灰的旧村了,这里的花园式社区,不仅宽敞,整洁,而且交通便利,出行方便,社区北邻火车新站、商贸城,前面便是即将修出的安阳至林州的轻轨出站口。是毗邻林州市区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和商贸集散地。 南郎垒村新社区有统一的物业,楼里楼外定期打扫卫生,新社区还配设了棋牌室,乒乓球室等娱乐活动场所,为丰富村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提供了便利。村里购置了锣、鼓、二胡等乐器,在每周的周六和周日设置了的“豫剧茶坐”,让村民们在家门参与和欣赏家乡的大戏。每月社区还组织文体电影队到社区放映,为村民们献上了可口的文化大餐。住楼房、开汽车、玩电脑,茶余饭后健身操广场舞------,过去向往的城里人生活在南郎村新社区如今都已成为了现实。 在各种业余文化充实着村民生活的过程中,村民的观念也再悄然发生改变。如今的南郎垒村,已经步入了摒弃生活陋习,倡导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快车道。如在全村倡导的厚养薄葬,喜事新办,成立红白理事会,杜绝浪费铺张,狠刹攀比之风。红白事的宴请均以楼为单位,由专人负责,栗会生自己出资为村里统一购买了了三个蒸箱、两个大锅,还有上百的碗筷等,免费提供给村民们使用。白事方面,禁止请吹鼓手、歌舞班等演艺活动,一律用村集体小音响播放哀乐。红事方面禁放烟花爆竹。这些规定节约了开支,没有了攀比,减轻了农村群众经济负担,村民们纷纷点赞。栗会生所倡导的新风尚正越来越多的融入到村民的生活中,文明、和谐蔚然成风。 村民郭明锁是第一批搬到新社区居住的村民,谈起生活的变化,他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来到新社区,环境好,生活舒适,双气入户,原来在老村的时侯,晚上只能去串串门,而在这里,各种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好处多着呢------” 原来的南郎垒村,有些年青村民因房子原因无法找到媳妇而成为大龄青年,而这一现象,随着村民搬入新社区而迎刃而解了,这也令周边的村庄羡慕不已。“如今,村里所有的大龄青年均已转正为已婚人士”,栗会生自豪地说到。 “金阳社区建哩好,南郎垒群众正在往里搬,你瞧瞧,领了钥匙的老百姓,一个一个笑开颜------”老党员郭春生满怀激情地自编了很多反映家乡新农村建设的快板。用通俗、活泼的快板形式表达他对南郎垒新农村建设的高度支持和拥护。再现了村民生活的巨大变化。郭春生郑重地告诉记者。1996年下大雨,村里100多户进水,有的房子拆了重盖,将地基抬高了一米,每到雨季,村民们就没有了安全感,去年7.19大雨,大水将许多人困在家里,村两委开铲车将被困的村民救了出来。这种局面直到栗支书带领群众进行新农村社区建设才真正得以彻底改变。如今的新社区,治安好,管理规范,住在里面踏实,有安全感。在社区内配有警务室,村干部参与每天的治安巡逻工作,小区内都安装有天眼,小区居民安居乐业。 十年,不仅彻底改变了南朗垒村的落后面貌,而且大大促进了全村的物质、精神、政治文明及社会和谐。多年以来,南朗垒村社会稳定,治安良好,村民和睦相处,干群关系融洽,一些问题都能在村里得到及时解决。 一户人家,开门即有七件事。一个村,每天需要面对和处理的大事小事麻烦事,数量之多、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不说别的,光是民间借贷人登门讨债这一件事,就令刚刚上任的栗会生头疼不已。有一次,放高利贷的郭某某为了讨债,竟气势汹汹地用车子拉来垃圾把当担保人的村民家大门给严严实实地封了。他十分清楚,尽管那些高利贷不受法律保护,但他这个“新官”却是躲不过、赖不掉的。为控制事态扩大。栗会生无奈之下报了警,警方的介入虽控制了事态的恶化,但也惹怒了放高利贷的郭某某,当众撂下狠话。 栗会生一向为人谦虚,处事低调。面对南朗垒村十多年来取得的不凡成就,他很少谈及自己的贡献。如果非要他谈不可,他往往会这样简单地说上几句:我只是有幸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工作是大家做的。我不过尽了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起了一个“班长”该起的作用。与兄弟村相比,蒋公岸村目前还有不小的差距。如果这些年我再努力一点,南朗垒村的发展也许会更好、更快。朴实的言语,彰显出一个党的基层干部的坦荡胸怀。老党员余勇生说。“所有的党员和干部都认为栗支书拆的迁这条路走对了”。 精神高地,一座无形无影的巅峰,谁能永远固守谁就是永远的赢家。栗会生,红旗渠精神的忠实守卫者,太行山为你而骄傲,红旗渠因你而自豪! 中国传媒联盟 纠错QQ/微信:22305878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