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县群众表演:悬台
南郑县群众表演高跷:倒骑毛驴
中国传媒联盟 据 人民在线 讯 锣鼓宣天、浓妆重彩、万人空巷,深受老百姓喜爱的陕西省南郑县协税社火按奈不住新年钟声敲响,早早披挂演练,时刻准备着以最古朴、最完美、最热烈的激情表演,拉开新年祖国昌盛和社会和谐的崭新篇章。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过春节,一定会有春联、花炮和饺子,有新衣和美食,更少不了社火。社,为土地之神;火,能驱邪避难,社火迎神祭祀,旨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协税社火依靠口传身受,历经千年而长盛不衰,始至今日年年表演,任朝代更替,时人丰蹇盈亏,从未作间息,其深藏期间的顽强生命力和厚重的文化凝聚力必将带给我们最丰睿的精神瑰宝和最强大的发展动力,这也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协税古镇文化渊源流长的深刻思索。
一
古镇协税位于陕西省南郑县城以西1.5公里处。依山傍水、交通十分便利,据镇上老人讲述,该镇曾经是周边官府齐来协调税务的地方。时间一长,“协税”古镇由此得名。在南郑县城东迁之前,古镇协税一直是当地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南郑县的一些党政机关及文化事业单位,曾一度设置于此。解放前,协税街上到处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四方商贾和平民百姓纷至沓来,“赶集”如潮……在津津乐道的讲述中,古镇协税以深受百姓喜爱的协税社火和桄桄剧,男、女学堂以及张坪古柏等名扬四方。
据传,协税社火起源于唐末,明清衍化,表演形式不断丰富。最初是群众拜神祭祀的民间活动载物,后逐步演变为群众吉庆保安的集会形式。社火形态取自我国古典戏、历史戏剧及现代戏的一些精典舞台剧情,如《侧美案》、《杨家将》、《望春楼》、《钟魑嫁妹》等,以宣扬汉文化忠、孝、仁、义的精神内涵。社火形式向来以优美的龙灯彩船、惊险的悬台高跷、恐怖的武彩、精湛的耍龙舞狮而著称。每逢春节,协税镇上、下两街的社火不仅要参加县乡组织的社火巡游表演,还要互摆擂台、热火朝天地环街竞技演出。尤其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十六、十七这三天,协税古镇热闹非常。演出之日,四面八方的观众汹涌而至,争先恐后地大饱眼福,镇上大街小巷因此会出现人潮涌动、水泄不通的壮观景象。
耍社火时,锣鼓铿锵前行,间杂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悬台从化妆架台缓缓推出,高跷最后踩出。悬台是在普通“地社火”、“背芯子”的基础上,增加铁制“T”、“L”、“Y”形等造型巧妙的芯子架。芯子架往往由三五层重叠起来,二至十多米高,多层钢架上迭次饰立戏剧人物造型。造型舞台是悬台和武彩重要的辅助载体,从前皆由4¬8人肩抬手护,后利用不断发展拖拉机、汽车等交通工具代劳人力,逐渐以车载成队行游,组建为轻灵便捷的活动舞台,在林立摩踵的人潮中缓慢向前移动。
“大耍”节目中的悬台,是社火中的精华。悬台整体结构从下到上为老妆、大拐、芯子、稍子,芯子也有生、旦、净、末、丑等角色,化妆师在芯子上给小演员们化好妆,利用芯子将各个演员组合起来,少则二人,多则十余人。往往挑选童男玉女(一般为3~5岁)悬于高空芯头,戴帽披冠、挂须登靴、扮妆塑形,或并立、或迭置、或横立。有的手拿刀剑,像在拼斗;有的手执令旗,高悬在3丈高的虚空,场面惊险、奇异。芯子巧妙隐藏于小演员的长袍大袖和裤腿内侧,演员们在摩肩接踵、水泄不通的协税古镇的上下街上,在欲走还停的“芯子车”上摇摇摆摆、前俯后仰、或“欲掉还在”,身上的长袍大袖随风起舞,飘飘欲仙,尽显着“雄、奇、险、趣、美、斗”的独家绝活。人们惊叫声、笑谈声不绝于耳,又不由得被匠心独具的社火造型设计和表演功力所折服,欢声笑语在古老的协税老街上漫延开来┅┅
踩高跷是协税社火一绝,也是表现戏剧的又一种形式,高跷可高达两米,5~12人组队,也分生、旦、净、末、丑等角色。演员着五彩戏服,或裸背背凳,或头顶油灯,左手执旗,右手执杖,道具信手拈来。在踩高跷时,演员时而摇扇挥袖,大摇大摆在人潮中行走,时而在对跳逐跑中打趣逗乐,观众纷纷引颈仰观,都禁不住地一边提心吊胆,一边又捧腹大笑,实在是酣畅淋漓!
武彩社火,又称“血社火”,其艺术构思体现恐怖和血惺,演员多表现受苦状,在戏剧艺术上算是丑角,其表现手段较为逼真,演员上演的牛头、马面、炮烙等戏剧场景,有的还被“开肠”、“破肚”,情状惨不忍睹、逼真肃杀,场面很是震慑!不竟心生敬畏。武彩旨在以血惺、残忍的处罚方式教育今人要多行善、少为恶,以一种活生生、血淋淋的方式来表现戏剧,从而传达惩恶扬善的精神,传承着汉民族传统的秩序、尊严与信仰。
二
协税社火享誉海内外,渊源流长,归结原因主要有四点:
一是广博的观赏性。体现在喜静者可观悬台、好动者可赏高跷;性平者随彩船翘步轻摇,秉烈者呆武彩神煞,方寸尽失;有古典剧目享适老者,有现代内容诱启青年,妇女最倾心秧歌腰鼓,童孩主角社火,更引得多少同龄儿钦羡!所以民间俗语:有道是不观一场协税社火,就没有过好年。这就好比小孩子春节没得到压岁钱,一样令人若有所失。
二是完整的制度。社火历来由爱好的村民演绎,几乎无文字记录,仅靠口传身授传承千载,迎社火、耍社火、送社火,仰仗一整套完备合宜的制度措施来保证。尊长持法、形式谨严。协税镇历年来形成了政府筹资,村民出力,外资赞助,社火会承办的系统文化工程,令人由衷叹服!
三是适宜的生存环境。协税社火,既符合汉文化弘扬天地人和思想的精髓,又与时代所要求的主流文化一脉相承,紧密贴近大地苍生的同时,神秘的宗教色彩兼而有之;协税古镇的历史文化积蕴,孕育了社火生存于斯的丰厚土壤,因而大受政府支持,被广大民众所认同。
四是广泛的参与性。协税镇居民或务农经商,或打工求学,平时忙碌劳作,春节要组织的社火在协税人的心目中尤为神圣。不求报酬、不提困难,在此问题上似乎方法总比困难多,太多的人发自内心的激情,自觉自愿地投身到能为春节社火的精彩表演而做积极、精心的各项准备当中,早早营造出社火民间艺术浓厚的氛围,吸引并感染着八方慕名来观的热心民众,群体凝聚力和健康向上的精神追求在此充分得以显现和弘扬。
三
民间艺术扎根于民间,生于民间,属于民众。相应的保护工作应该倚重民间智慧和民间力量,应该以意识形态和文化政策上的积极调整来激活民俗,还民间艺术以汪洋活水,让广大人民群众自发地创造和真正发展属于他们的艺术。
在南郑挥书天汉水城、汉中倾力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化进程中,以传统农业社会为基础的习俗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民间艺术的生态条件也随之逐步丧失,协税社火作为不可再生的的原生态文化,07年已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他在民间生活中的“活性”而不至于成为博览馆橱窗中的展示品,并且让民间艺术在现代民俗中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把民间艺术放置到现代生活的视野下,用发展的眼光进行思考。尤其在建设新农村这个目标下,民间艺术与农村社会的天然纽带使得农村成为民间艺术一展身手的前沿阵地,而新农村建设也同样需要相应的民间艺术为它输入血脉相连的文化底蕴。更需要得到社会各届人士的关爱和不遗余力地支持和保护。如今,协税社火在不断地自我创新和丰富完善的道路上不断求突破、求发展:一是在协税镇内中小学增涉协税社火的技能培训活动;二是除呈现丰富地舞台推介形式,将社火表演与节庆、旅游项目和谐介入;三是由此衍生出形式多样的社火文化产品,如光碟、书刊、社火造型饰品、高跷道具等,使社火艺术传播更广泛、更大众、更长久;四是建设协税社火场馆,作为传承和创新社火艺术、收藏社火文物珍品的基地,实现协税社火静态宣传和推介表演的有机结合。
我们相信: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协税社火必将传承古今,发扬光大,祈福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新时代!﹝作者:陕西南郑县党校讲师 李莉﹞
(责任编辑:梦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