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联盟 据 百姓观察讯: 8月8日14:00,好友张新到莱阳,简单的吃了饭,记着带张新到莱阳中华特医梁万波诊所体验了一次,见证了梁万波确实具有手到病除的能力。
图上是莱阳民间名医梁氏疗法第五代传人梁斐盛、张新和莱阳民间名医梁氏疗法第四代传人梁万波合影留念。 (戴燚 摄)
8月9日13:00,记者陪同张新,从莱阳中心汽车站,花4元钱乘上莱阳到穴坊的班车,在金岗口村西路口下车,步行走到金岗口村1号发掘坑,1号发掘坑被钢架结构铁板房罩着,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100米。房子四周窗子都关着,北边两个大卷闸都锁着。看管员闫德君说,昨天上午,来了一辆中科院班车,中科院汪筱林教授在一号发掘坑给随行人,讲解一个多小时,车驶向2号发掘坑。2号发掘坑东又新开挖一个坑,还不到一个月,已挖出许多龙骨来。听到此,记者和张新迅速到新挖掘坑。
本网特约记者戴燚在新挖掘坑现场看,观看恐龙化石。 (张新 摄)
新挖掘坑在1号发掘坑东1公里多处,2号发掘坑南100米处。
2号发掘坑被钢架结构铁板方罩着,东西长约100米,南北长约200米。看管员赵永胜告诉记者,2号发掘坑内现在摆放几百件恐龙骨化石,是刚刚从2号发掘坑南100米发掘出来的,由中科院汪筱林教授带科考队再次发掘的。赵永胜还说,2号发掘坑内现在摆放几百件恐龙骨化石,你们可以看看,不能摸,可以拍照,但不能随外传。
汪筱林,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家,1963年出生于甘肃省甘谷县,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巴西科学院院士。1986年和1989年在长春地质学院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89年留校,先后在校博物馆和能源地质系沉积岩教研室工作,任助教,讲师,曾任教研室副主任和博物馆副馆长。1999年在中科院古脊椎所获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做博士后研究。2000年被聘为古脊椎所副研究员,2001年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兼任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全国地层委员会委员、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委员、《地层学杂志》编委等。2013年12月18日当选为巴西科学院通讯院士。主要从事翼龙、鸟臀类恐龙、恐龙蛋等及其中生代地层学、沉积学、古环境学和古地理学等方面的研究。主持辽西、内蒙古等热河生物群核心分布区以及甘肃和新疆等戈壁地区大规模科学考察与化石发掘,发现和采集了大量脊椎动物化石,发表论文80余篇。
据了解,1号发掘坑是中科院汪筱林教授,于2010年4月份带科考队再次发掘的,此前1951年,中科院杨钟健、刘东生在此发现并挖掘了一架完整的龙骨。1号发掘坑开挖不几天,又在离1号发掘坑东1公里多处发掘了2号发掘坑。曾经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前来采访报道过。
龙是中国的象征,中国是世界龙最多的国家。大部分化石集中在莱阳,龙骨、龙蛋、龙迹“三位一体”。经有关部门审批莱阳被称为“中国恐龙之乡”。即将在莱阳投建的“中国恐龙地质公园”,再现过去地球“主人”龙的生活。
有关中国恐龙之乡莱阳的恐龙发掘最新情况,本网记者戴燚将持续报道,敬请关注。中国恐龙之乡莱阳地下究竟有多少恐龙,科学保护性挖掘,对研究地球及人类有着无法估量的价值。(特约记者 戴燚)
(责任编辑:梦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