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政在阅读向王天子有关资料。
明朝初年,在武陵源区天子山一带(当时名青岩山)爆发了向大坤起义 。向大坤,在天子山与四十八峒峒主盟誓,人称其为“向王天子”。兵败后,退踞神堂湾,与官军周旋,终因粮尽水绝,只好和数百随从跳崖自尽。他死的那天,正好是九月初九。向大坤殉难后,传说天子山顶四十五里冤气不散,日月不明,草木不生。神堂湾里,整日马嘶人吼,刀枪铿锵。皇帝知道后,才知道土蛮不好欺,于是封向王天子为一朝阴间天子,并钦准在袁家界修建天子庙。于是,建一座庙亮十五里,再建设一座又亮十五里,直到建了第三座,整个天子山顶才雾散云开,日月复明,草木复苏。尽管如此,向王天子后裔仍然受到朝廷的刁难和迫害。明朝正德年间,皇帝大兴土木,建设世庙丘陵,降旨征收湘鄂土司大木。嘉靖二十年,皇帝降旨,让向大坤的后裔在极短时间内运送楠木至京城。不想在运送时,经过洞庭湖,狂风暴雨骤降,将楠木排打散。眼看向家要有灭门之灾,向氏后人中有一位名向大雷的,面西而跪,泪流满面地说:“天子公公呀,您睁开眼看看,我们就要没命了,您若能保佑漂散的楠木再聚拢来,我们一定永远敬奉您,年年九月九日祭祀您......”不曾想,四处漂散的楠木真的聚了拢来。楠木按期运送到了京城。向大雷等人回到武陵源的那天,正好是九月九日,他不负前约,串联向氏家族到天子庙祭祀向王天子,以后九月九日都祭祀一次。这一天,四乡八里的人们来此聚会,除了祭祀,还进行物资交流,表演各种节目。
重新修复的下天子庙。 上天子庙,位于天子山东侧向天湾,坐北朝南。始建设于明洪武22年(1389)清乾隆年间续修。属砖石木结构。有正殿三间,供向王天子夫妇像。前门题写‘向王宫”。对联云:“除祸免灾在在被向王之泽,感恩戴德人人近天子之光。” 天子庙遗址,位于天子山中部的丁香溶。坐东朝西,始建于蝗洪武二十三年(1390),复修于清顺治二年(1645)。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50平米。正殿供向王夫妇像。庙门正中题写“天子殿”,门旁对联:“向已称王,声名赫耀三千界;天有其子,俎豆馨香亿万年。” 山民在下天子庙供奉的向王天子神像。 400多年来,武陵源区天子庙会从未间断,即使是破“四旧”的文革年代,天子山一带农民也会借场期拜见向王神像。集市热闹非凡,成为与慈利、桑植、永定进行物资交流、文化传承的重要窗口。天子庙的守护者李朝政继承其祖父的遗训,义务宣传向王的勇敢无畏、体恤山民的精神,义务为天子山庙会工作,得到当地山民的爱戴。 天子庙会传承谱系:李双孝(男,生于晚清,已故)→李有荣(男,生于1930年,已故)→李政朝→李国辉(男,土家族,31岁 高中文化) 更多资讯在中国创业在线: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天子会。 (责任编辑:海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