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联盟 据 中国新闻播报 讯:当玉米市场价格不断走低,而农户又改变不了自家的种植模式,如何实现增产进而增收?刘俊波多胞胎玉米种植千亩示范田给了众多的种植合作社和农户一个答案和参考。
(辽宁省昌图县东嘎镇梨家村姜占山的玉米田喜获丰收)
(刘俊波深入姜占山家的试验田采集数据) 9月12日,辽宁省昌图县东嘎镇梨家村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村里一条通往田间的公路上停满了不同省份牌照的轿车,300多位来自吉林长春市、内蒙古呼和浩特、辽宁的本溪市和昌图本地的合作社负责人及种粮大户钻进了村民姜占山承包的玉米地参观,当现场称重测出玉米亩产达到2800斤时,姜占山笑得合不拢嘴。姜占山说,自己家这块承包地,年景最好的时候,亩产也就是1700斤左右,没想到自己种两垄地、扔掉一垄地(俗称2比空)的种植方法,竟然一亩地增产1000多斤,他当即对黑龙江刘俊波农牧业科技发展公司的负责人刘俊波表示,过年自己家的20亩地,全部采用刘俊波传授的多胞胎玉米种植技术种植。
(省内外的合作社负责人及农户到姜占山的玉米地参观) 今年42岁的刘俊波多年来一直钻研水稻、黄豆、高粱、葵花等农作物的合理密度与高产种植技术,特别是对专家实验失败的原因进行专项收集、整理,用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改进种植与管理技术。虽然屡次失败,但他从未放弃。他在多位专家和美国德凯尔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技术支持与帮助下,精心研制了一种密植玉米专用生物菌剂,结合肥料使用,可以改良土壤,解除药害,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促进根系发达,提高肥料利用率,结合叶面肥喷施,可以延长授粉3—5天,并可以促进早熟3—5天,能有效补充加密后玉米生长期所需的大量元素及营养,改善作物的品质,进而提高经济效益,玉米增产达到30%—70%,甚至更多,一公顷(15市亩)玉米总产突破5万斤。
(昌图县一穴双株试验田)
(昌图县电视台记者在姜占山承包田里采访刘俊波) 刘俊波在黑龙江省多个市县试验种植成功后 ,他将目光瞄准了“中国黄金玉米带”的昌图,他想为家乡造福,让更多的乡亲分享丰收的喜悦,早日踏上种植致富道路。2017年春季,他与辽宁省昌图县旺达农业服务公司负责人王颖达成共识,为王颖合作社的千余名农户传授新的种植和管理技术。王颖合作社的成员姜占山成为受惠者之一。 60岁的姜占山是个老庄稼把式,但他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当他听完刘俊波的技术辅导后,就决定用这种“一穴两株”的方法种植10亩玉米试验一年。这种种植方法是每种两条垄,空出一条垄用于通风,每穴要保证有两棵玉米苗。这样一来,一亩地只是种植了7分地,3分地空闲。不少种了一辈子地的村民看着姜占山的种植方法感到稀奇甚至不理解,有的还说老姜是糟蹋了土地,有的还说姜占山是瞎胡闹,但姜占山相信年轻人有活力有闯劲,他精心的侍弄自己新方法种植的10亩玉米田。 跟姜占山一样敢于试验的村民在附近的乡镇也有多人,他们总计种植了1000多亩的试验田。 旺达农业服务公司负责人王颖说,今年种植的1000多亩玉米田普遍获得了高产,村民纷纷要求加入合作社或者要求他提供种肥及技术服务。 9月12日是个特殊的日子,喜讯连连。 一大早辽宁省锦州北镇市双丰大田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邢铁新就打来电话报喜:刘俊波提供技术服务的廖屯镇胡景升家玉米亩产达到了4000斤,曹屯乡瓦房村佟宝军家亩产超过了3000斤;黑山县农发局的试验田亩产也超过了3000斤。 邢铁新在电话中告诉刘俊波,2018年他准备在该地区推广种植5万亩的“一穴双株”玉米。 不仅如此,刘俊波将此项技术用于其他农作物的实验种植,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水稻三围立体高产栽培,一公顷增产5000斤;水稻旱作种植亩产突破1200斤。此外,他对黑玉米的种植和产品的深加工产业链的构建也有所突破,吸引了吉林和黑龙江等大型合作社的洽谈和加盟,黑玉米深加工已经初具规模,产品投放到市场,就引起高端人群的关注。
(刘俊波用二比空技术种植的水稻获得高产) 刘俊波技术辅导的课程安排得满满的:9月11日,在沈阳康平宾馆为200多个农户授课,9月12日下午,赴昌图县宝力镇旺达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授课。9月12日晚9点30分,他正驱车行驶在奔往吉林省白城市的路上,一个大型合作社的200多个农户将在次日的9点等着他传授种植和管理技术,途中,他委婉地推辞了辽宁省内一家合作社的邀请,他承诺去吉林讲座,必须按时赴约。
(刘俊波在康平传授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刘俊波康平授课现场)
(康平授课现场农户及合作社负责人认真听刘俊波讲解) 毛泽东主席早在1954年9月就提出了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的农业“八字宪法”。数十年来,几代人都在合理密植上不断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刘俊波将土壤改良、种植技术的更新、新型肥料的搭配和生物菌剂的研发以及现代化的无人机喷施药物、肥料有机的结合起来,勇于尝试和实践农作物的多胞胎种植技术,并且取得了实效。
(刘俊波在昌图旺达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为农户授课)
(昌图旺达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的授课现场) 刘俊波说,被人需要是幸福的。他最大的希望就是有更多的合作社与农户采用他的多胞胎农作物种植技术,他最高兴的,就是接到农户高产报喜的电话。 (记者 杨爱君) (责任编辑:海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