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联盟 据 中国食品报网讯 (记者叶青 雷朋)四川乐山犍为县,生态环境优良,空气清新,适合农产品种植。犍为县委、县政府积极鼓励农户扩大种植规模,在技术、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鼓励成立合作社组织,以“公司+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发展生姜产业,带动农户致富增收。多年的努力,使犍为县以麻柳姜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产量年年攀升,种植生姜农户的收入不断提高,优秀品质的麻柳姜,不仅受到消费者广泛喜爱,同时,生姜产业的做强做大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麻柳姜种植历史悠久 质优物美蜚声海内外 历代《本草》及现代中药材文献都有记载:生姜(干姜)生犍为川谷及荆州、扬州。四月取母姜种之,五月生苗,如初生嫩芦;而叶稍阔,似竹叶,对生。叶亦辛香。秋社前后,新芽顿长,如列指状,采食无筋,渭之子姜。秋分后者,次之。霜后则老矣。犍为生姜属四川省的地方优良品种,也属药食兼用,(朱熹注《论语》的文中有:“姜,通神明,去秽恶,故不撤。”民间亦有“姜佐百味”之说,王安石也说:“姜能疆御百邪,故谓之姜”。)并列入四川省中药材GAP示范基地。 1937年《犍为县志》记载:“姜,商场繁盛,贩者云集,有渝帮十数家坐庄收购,集零成整,每包重三百斤,其价积年上涨,转运沪上放洋。” 1951年国家组织犍为生姜出口前苏联,《真理报》称“犍为县麻柳姜品质好”。上世纪60年代,国家外交部还指派犍为派员到成都为越南等国专家作犍为生姜的学术报告。 犍为县充分发挥和利用这一优势,把犍为生姜的发展作为农村致富的“短、平、快”项目来抓。经多年的农业结构调整,生姜种植不断发展,效益不断提高。今年榨鼓乡生姜喜获丰收,产值可达3亿元左右,利润可达2亿元左右,全乡农民人均增收11000元左右。榨鼓乡张林乡长告诉记者,现在正是生姜销售季节,目前已知道的生姜种植大户收入在30万元以上的就有6户,10万元的就太多了。据了解,犍为县种植生姜凸显了发展种植犍为生姜富万家的良好态势。
无公害基地 科学规划规模发展 犍为县在发展生姜种植中,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推进“一乡一业”发展犍为生姜种植。形成“一个产品一片基地,一片基地富一方农民”的发展态势。坚持“一品一策,一乡一策”扶持措施,促进生姜生产发展。 榨鼓乡为“麻柳”姜的原产地,该乡属丘陵农业乡,全乡年种植“麻柳”生姜5000亩以上,仅此生姜收入就占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生姜产业已成为本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支柱。 同时,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通过农业投入品的控制,生姜基地中低产田土的改造培肥,农户的培训、指导、示范,交通运输道路的建设等,加强无公害生姜基地建设。 依靠科技提升产量和品质。犍为县在发展生姜生产中,认真实施“提升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量、质量和效益。经多年的试验、示范研究和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先后制定了《犍为白姜(干姜)生产技术规范》、《蜂窝式栽培软化姜丰产技术规范》,结合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相关规范和标准,积极推进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并据市场需求,在种植技术上大胆改进,把种植结构调整为姜种、药用姜(调味姜)、菜姜(软化姜),按市场需求发展的种植模式。
品牌营销 提升产品附加值 犍为县县委、政府十分重视犍为生姜的名优品牌创争。2001年注册了“麻柳”姜商标,2002年“麻柳”姜获四川省农业厅颁发的“名优农产品”称号。2013年获得“四川省著名商标”。 犍为县榨鼓生姜产品已远销西藏、新疆、福建、广东、上海、成都、自贡、内江、重庆等地,其产品和服务深受客户好评和消费者喜爱。 近日,中国食品报记者在麻柳乡采访,在生姜基地看到陆陆续续有来往购买生姜的车辆。了解得知,现在正是生姜的收采期,重庆、泸州、自贡一带市场需求量比较大。每天有近100个车辆来装货,种植农户从田间直接采收生姜装车,打包装箱的一盒盒麻柳姜,就这样还带着泥土的芬芳气息,转眼间已到了人们的餐桌上。 犍为县榨鼓乡乡长张林对记者说,犍为县生姜以麻柳姜名气最大,我们掌握了专门的生姜种植和培育技术,是麻柳姜个大又长有白,形状如柳条、如佛手,大家也叫麻柳姜为佛手姜、玉手姜。我们也在探索应用新技术,希望能在生姜的保鲜期上能有新的突破,提高生姜的价值。 我们期待着麻柳姜能在种植栽培技术上有新的突破和提高,以更好的产品品质满足市场消费者的需求。以产业的做强做大,将带来广大更多的农户增加收入走上致富路。 中国食品报网携手打造的放心食品商城(www.fxspsc.com),将通过专业的电商平台,独家销售犍为麻柳姜礼品装,满足消费者馈赠亲朋好友以及家人享用的需要。 链接》》》 犍为麻柳姜简介: 据《本草纲目》记:姜,通神明,归五脏,除风邪寒热,止呕吐,去痰下气,散烦闷,开胃气。犍为麻柳姜富含姜辣素、纤维素、胡萝卜素、氨基酸、淀粉等,还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盖、铁、磷、钾、钠、镁、硒等矿质营养元素及维生素,有嫩、脆、鲜的特点,是食用、药用、美容、保健之佳品。 (责任编辑:梦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