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幽默”是漫画大师华君武对吕士民作品的评价。 说到“中国幽默”,还要从上世纪80年代初说起,那时吕士民将乡村形形色色的趣事、林林总总的笑料记录下来,用画笔描绘出来,一文一图,取名《乡村趣事》,陆续在《安徽日报》《新安晚报》等报刊社发表。漫画大师华君武看到了这些作品,欣喜之余,以《中国幽默》为题撰文评论,并发表在《人民日报》副刊上,热情地把吕士民的作品推荐给全国读者。 自此之后,漫画大师华君武与吕士民便有了一生不解之缘,凡是华君武参加全国重要会议均邀请吕士民参加,他个人不管在在哪里开画展,也都在第一时间邀请吕士民参加。 吕士民每次到北京,华君武都在家里亲自招待,熟悉华老的人都知道,这可不是一般的“待遇”。由于吕士民出身七代杏林之家,且擅长中医,每次见到华老,华老都会向吕士民讨教“养身之道”,而吕士民便会向华老讨教“漫画之道”。他们就这样,亦师亦友,成为艺术界一段佳话。 在一次全国性会议上,大家纷纷前来向华老寒暄表示敬意,他悄悄告诉吕士民,一会功夫便起立还礼72次,年龄大了身体实在受不了,吕士民便立即找到组委会说明原因,自此之后,改为大家集体向华老致谢,华老事后开玩笑说:你真是我的“贴身医生”!
原打算15天的展览 延长 两个半月才 肯罢休 2015年11月16日“我们的沃土我们的梦”吕士民风俗画作品展在北京中国文联文艺家之家展览馆开幕。此次画展作为安徽汇报展,突出艺术来源于人民、艺术为了人民的主题,分为民俗风情、生活时事和戏曲人生三大板块,共展出吕士民先生140余幅作品。其独特接地气的画风轰动了国内漫画界,轰动了京城。展览期间,中央电视台第一时间在新闻联播报道了吕士民风俗画作品展新闻,这在漫画界可是破天荒第一次,随后央视《焦点访谈》和央视10套《大家》等栏目又陆续播出了吕士民的专访节目。 在结束北京北京展览后,随即又在合肥徽园继续展出,原打算展览时间为15天,最后主办方一再要求延长展览时间,最后直到延长两个半月才肯罢休。
创作出更多让老百姓看得懂的漫画 吕士民在自述中说:“我出生于皖北宿州的一个七代杏林之家,父亲吕茂林是一代名医,行医之余喜欢写字画画。逢年过节,家中和亲戚邻居家的对联和松、竹、梅、兰之类的画幅,都出于父亲之手。父亲望子成龙,自幼让我念《药性赋》,抄写《汤头歌诀》,但我对画画情有独钟,时常在医书里夹着小人书,在中医处方签上涂画《水浒》人物。” 吕士民充分运用中国画的传统手法,作品风格写意凝练。笔墨夸张有趣;题材涉及人物、民俗、戏曲、宗教、花鸟、山水等领域,形成具有独特艺术效果的“吕士民风俗画”。
吕士民先生从事书画创作60余年,发表作品万余幅。其风俗画作品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人民,是典型的黄淮岸边乡土叙事风格。太阳与河流、土地与庄家、男人和女人、五谷和六畜,是吕士民风俗画中反复出现的场景和主题,散发着强烈的民俗性、民间性、乡土性和地域性,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吕士民不仅一位知名画家,更是一名医生。吕士民说:医生这个职业让我接触来自全国不同地方的病人,在给病人治疗空隙会和病人聊家常,交朋友,每一个病人对我来说无疑又是“采风”机会,这给我绘画创作提供了不少灵感。
在工作中不忘“采风”,只要有时间,他还会经常沉到基层与老百姓打成一片,了解当地乡土文化气息,吕士民说,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与时俱进的反映社会日常生活的风俗画作品。 如今古稀之年的吕士民表示,仍然要秉承着我从人民群众中间来,还要到人民群众中间去的理念,创作出更多让老百姓看得懂的漫画。 吕士民从事漫画创作60余年来,发表作品6000余幅,部分作品为国务院中南海、中国文化部、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出版有《吕士民漫画集》、《漫画座右铭》、《画里有话》、《情歌》等七部,漫画扑克三部,获省级以上奖项39次,数十幅水墨漫画赴国外展出,作品先后被日本、美国、韩国等画廊收藏。 吕士民将中国画的大写意笔墨,融入到漫画中来,形成“水墨漫画”,用笔用墨简练夸张,画面有漫画的内涵,又有小品的笔墨形式。现为中国漫画家艺术委会理事、《中国漫画艺术研究报》副总编辑、安徽省漫画艺委会名誉会长、安徽省美协会员、宿州市书画院名誉院长、安徽省农工民主党书画院副院长(程昕 赵云) (责任编辑:海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