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媒联动☆传媒联盟 2014-04-16 重要通知与声明  2020年精选20个创业好项目——期待与您早日联手合作共赢  仅需5.8万元就可通过CCTV点睛播出1个月和通过GJTV等百家媒体联合常年展播  评选与出版《当代百名书画艺术名家抗疫作品展》的活动通知 五秒电视广告只需五十元☆本项目正在诚征各地代理 点此查看加盟合作☆本站人才招聘公告  
当前位置: 主页 > 人物 >

专访刘江玲: 冲破乡俗 独辟人生路

时间:2015-11-12 09:48 来源:华夏传媒网作者:逯武君
中国传媒联盟 据 华夏传媒网 讯:古城依兰,是座人杰地灵、水秀山青、独具魅力的东北边陲重镇。

中国传媒联盟 据 华夏传媒网 讯:古城依兰,是座人杰地灵、水秀山青、独具魅力的东北边陲重镇。

 

刘江玲就出生在美丽的古城依兰。她是青山翠林中的一枚绿叶,她是流丹碧水中的一朵浪花,她是乡村小屋里的平凡女性,四十载生命年轮,四十载岁月风霜,乡间崎岖的小路曾留下她放飞理想的希冀,绿色校园曾飘荡过她成长的心音,无数个灯火阑珊夜,无不成了她追逐梦想的写真画卷,孤独的身影,勤奋的笔耕,带着大山的豪情,携着家乡黑土的芬芳,用才情与勤奋写出了一篇篇美丽悠扬的文字,正从绿色葱茏的原野,从古韵悠悠的依兰,墨染琴心,香飘祖国。

 

别看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学历不高、出身贫苦、旅居乡下,但她与众不同的是心怀梦想,笔墨耕耘,几十年如一日,艰辛求索,执着依旧,甚至超凡脱俗地、尽可能地摆脱一切世俗干扰、生活所困,坚持用文字点亮心海中那圣洁的灯盏,照亮自己的前程,坚持用自己的才华谱写生命华美的乐章,坚持用自己的辛勤与笔耕,开辟一条通往文字圣殿的天路,为真正人生价值的实现,为美丽的家乡发展,为神奇的依兰古城再添神韵,默默地奉献着青春才智,眷书更多更美的心灵篇章。

     

      
刘江玲,女,汉族,黑龙江省依兰县徳裕镇德安村人。1973年4月出生,大专文化,毕业于黑龙江省教育学院。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世界华文作家协会会员。《文学月刊》《你我她》杂志签约作家,主要经历:1980年至1986年就读于依兰县徳裕镇德安小学。1986年至1989年就读于依兰县徳裕镇中学。1989年至2005年分别就职于依兰县德安小学、舒乐小学。17岁在《黑龙江农村报》发表第一篇处女作。19岁被《青春报》聘为特约通讯员。先后在《黑龙江农村报》《青春报》《文学月刊》《你我她》杂志发表新闻稿件和文学稿件多篇,事迹被载入《依兰巾帼人物》一书。


早产婴儿创造生命奇迹

寒门才女天赐笔墨情缘

     
   今年40岁的刘江玲,出生在黑龙江省依兰县徳裕镇德安村,那里是一座紧靠大山的贫穷落后的小山村,百余户的人家,背后有一条充满灵秀与俊美的弯弯小河。公元1973年的农历3月12日,一位早产的女婴呱呱坠地,这位早产的女婴就是刘江玲。据医生说,由于其母劳累过度,她是提前两个多月出生的,如此早产儿,在出生的十多天里没吃到一口奶水,只是喝点糖水度命,但生命力极强的她还是坚强的活下来了。医院大夫都惊奇的说:“提前两个月的早产儿,能活下来,这是一个奇迹。”刘江玲,就真的是这个奇迹的创造者。

    她是创造生命奇迹的人,会拥有怎么样的人生呢?

    1980年,她在村里的德安小学读书了。由于学习成绩优秀,她被老师任命做学习委员,在三年级作文中,她的文字天赋得以充分展露,写的小作文篇篇都被评为优秀。贫苦的家庭并非书香门第,可是灵巧的她与书与文字有着天性般的不解之缘。从痴迷那一本本小人书开始,她幼小心灵中已经埋藏了文学的种子,为了能看到同学的小人书,她常常帮同学值日、干活,帮同学写作业。为此,《聊斋志异》的美丽狐仙,是她最早知道的故事,幼小的她对有情有意的狐仙就情有独钟。再就是《西游记》那一系列神话,也是她从小人书中了解的,《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是她最爱看的经典,她看书几乎过目成诵,读过看过就能记下来,栩栩如生地讲给大家听,因此她是学校里故事最多的学生,甚至被称为“故事大王”,常常受到同伴们的热烈追捧,被老师刮目相看,甚至很多老师私下议论,这个小丫头将来能有大出息。

    那个年月,小人书有一角钱一本的,也有两角钱一本的。但她买不起,于是,她和姐姐大冬天去捡废品,卖了钱,便迫不及待的去村子里供销社去选购。她的大眼睛在柜台前扫描了一遍又一遍,看见小人书只剩一本了,就是那本名字叫要《药》的,其实她想要的是《王二小》,看当时已经别无选择了,只好把《药》带回了家,可以说,她是这个年龄段,最早接触大文豪鲁迅先生作品的人。

    十几岁的孩子,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竟接触并通读了《四大名著》和中国先锋文学家鲁迅的杰出作品,如此迷恋,如此积淀,为她今后喜欢文学,从事创作埋下了伏笔,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一切,在那年月,在那个乡村,在那个困苦的条件下,不能不说,她算是个小小的传奇人物。

    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的她,14岁上初中那阵子,离家五十里的往返路让她受尽折磨,从家到车站要走八里的土路,还要趟过一条水流湍急的大河,才能坐上去镇上的客车。交通及不方便。每次上学的车票是六角五分钱,只有一趟是五角五分的,为了省下这一毛钱,她常常和同伴提前一个半小时从家里赶往车站,去坐只有五角五分的那趟班车,即使车上拥挤不堪,但她却觉得无比的快乐和满足。因为省下钱,就意味着她能多看一本书,多接触一位作家。

    初中时候,她文字的天赋得以充分展现,她的作文经常变成范文,经常会在整个初中的语文课堂宣读。老师还经常给她的试卷额外加五分,老师说文章写得有新意,卷面也整洁,这是给她的特殊奖励,因此,她的语文总是获得最高分。她简直成了校园里的新闻人物,甚至被称之为小记者、小小文学家。

    初中的最后一年,她听说依兰农场工会,出售一大批废旧图书,而且文学方面的图书居多,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当时的她乐不可支,兴奋不已,为了着急去抢购,竟从床上跳下来,险些把脚脖子扭伤,甩卖的书真便宜,每本六分钱,她一下子买了《文学月刊》《小说选刊》《十月》《山花》《收获》《女子文学》等一百多本废旧书刊杂志,师生见她如此大举措、大买家,各个都惊呆了。

    那时的她开始憧憬着自己的文学梦想,希望将来能真的成为作家、诗人和记者。可贫困的家庭供不起她上高中,当她手里的九元五角钱花光的时候,她便含泪离开了校园,那时她上高中仅有一周的时间。从此,她的学业搁浅了,她的大学梦泡汤了,回到了贫困的家,从此,她编织的文学梦还能延续吗?
 
从教十六载大好年华逝去
困境多多从未撼文学追梦

      
    她以全乡第一名的好成绩,考上了代课教师。

    这是20年前的事了,在教育上她一干就是十六年。十六年来,她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培养了很多优秀学生。她也连续多年获得了“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的殊荣。十六载青春年华奉献了给了教育,奉献给了国家,可是国家对代课老师并没有给予应有的回报,十六年后,她和其他代课教师一样纷纷被辞退,咳,就这样,十六载的青春年华,十六载的拼搏付出,一时之间化为泡影,她郁闷、彷徨、失落……

与其他代课教师有所不同的是,这十六年期间,她不仅认真完成教学工作,更主要的是她坚持自学完成了高中文科的所有科目,而且坚持读书,坚持写作,坚持投稿,坚持发表各类文章。当时,她的第一想法是,梦想着做个高中的插班生,但这个愿望还是被贫困无情的击碎了,这也是她这辈子永远的遗憾。另一个梦想就是多创作,多发表作品,满足一时的虚荣心,多做一些文学梦、记者梦。

    那期间,由于当插班生的希望又一次破灭,她便从无边的失意中,再度走到了文学这块心灵的净土,对文字的热爱填补了她辍学的无奈和忧伤,因为学校里订阅了很多种报刊和杂志,天生喜欢阅读的她,在完成教学任务后,便手不释卷的去阅读,《演讲与口才》《新体育》《黑龙江农村报》等等,在阅读的同时,有点小情怀的她,觉得自己也能写点儿什么,并且从内心有表达的那种欲望和心情,于是拿起那支写教案的笔,向《黑龙江农村报》投了一个新闻稿,没想到会首发即中,为这青春年少的她,很是为自己自豪了一阵子。那时她刚刚17岁。

   发表了第一篇稿子以后,热爱文字的她,更乐于关注一些报纸杂志的一些消息和副刊内容。

   1993年盛夏,那是一个平常的日子,她在投稿中无意偶得了一张漂亮的《青春报》,通过那张报纸,通过那上面美丽的文字,她有幸结识了慧眼识英才的总编逯武君老师,正是这位未曾谋面的老师,对她的作品给予了耐心的指导,让她的艺术创作和文学灵感不断闪烁光华,让她更加充满信心与梦想,当她的作品一次次地变成铅字时,当她的作品招来全国各地很多来信时,当她的作品迎来很多粉丝时,她很开心、很慰藉、很欣喜。她撰写的散文随笔《弯弯的月亮》,在《青春报》发表后,几乎影响了全国文学青年。
大庆市大同区一乡村支部书记陈万发,通过报纸拜读她的作品很多遍,受益匪浅、感慨万千。后来,他竟然把村学校全体教师“关”进了一个教室里,上集体学习课,书记让大家对着刘江玲《弯弯的月亮》,对照自己,学习提高,谈感受,谈理想。陈书记说:“同为教师,同为青年,希望学校里也能出现这样的好作者、好作家,不仅展现自身价值,也要帮家乡出出名”。十几名老师被书记关了几小时,几个年轻的女教师也交了“作业”,出来后都纷纷向陈书记求饶啊,嘻嘻哈哈地说,我们根本不是那块料啊,请书记一定高抬贵手啊,几个女教师似乎挺“恨”报纸上的这个刘江玲,是你把我们害苦了,其实,他们心里更多是尊重敬仰这个山区女教师。

    “从来不怨命运之错,不怕旅途多坎坷,向着那梦中的地方去,错了我也不悔过。”她喜欢这首充满激情的歌,也愿意无怨无悔地去这样做。几十年后的今天,她仍然觉得《青春报》是开启她新的人生转折点,那里面来自全国各地成百上千的写作高手,让她大开眼界。记得当时还被聘为特约通讯员,并发了一个蓝色的通讯员证,利用这个证件,她在基层采写了很多新闻报道,同时写了大量的文学稿件,发表后,手捧散发油墨芳香的报纸,她觉得很幸福、很欣慰,觉得当时山区的天更蓝,山下的河水更清澈,于是,她写作的激情更浓。

    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她利用四年时间自学了中函和高函的全部课程,她总是一边学习一边写稿,写散文、写随笔、写小说、写新闻报道,写人物通讯,说到这,她最想说的,当时投稿太难了。每次都要克服很多的不便,有时让亲戚朋友捎到镇上去,有时让村子里的学生代邮。那时,她多渴望村子里能有一个绿色的邮筒啊!那样就再也不用麻烦别人帮自己邮稿了。可这个愿望始终都没能得以实现,尽管投稿不方便,但她还是克服了很多的客观原因一直笔耕不辍,为了文学梦,一直坚持了很多年。就在她即将结婚的前两天,她还坚持在教师进修学校上课呢,她还没忘记把自己写的小说,放进了绿色的邮筒里……

    老师的认可,文字的魅力,使青春年少的她,对于自己的文学之路充满信心和美好憧憬,她把这种阳光向上的心情都尽情地抛洒在字里行间,她满怀激情,满怀感恩的尽情书写着一篇篇激情荡漾的文字,一直坚持着,在心情最落寞的时候,在内心最凄苦的时候,在生活最窘迫的时候,是文字给她带来一丝安慰,是文字给她带来一段记忆的美好和温馨。

    即便在结束十六年教师生涯的时候,还是坚持着她的一个美好的梦想,付出了十六年的青春,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真正坐标,还是在自己认定的文学之路艰苦前行吧,她在心里暗暗的激励自己。
 
志在依兰激情运笔唱豪情
美在家乡铿锵放歌谱新章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苦心人,天不负。由于她对文字的执着,对文学的梦想,老天在帮她不断缩短成功的距离,让她的付出、她的希望、她的梦想,跃然呈现在属于她永不服输的人生版图上。
2012年,中国作家记者协会、《文学月刊》杂志面向全国招聘中,她终于有机会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梦想,被《文学月刊》杂志社聘为记者,成为了他们中为数不多的作家记者。尽管属于招聘性质的,但对她来说,已经很满足了,毕竟有了属于自己的舞台,毕竟有了自己的播种理想的天空。

    立足文化界,服务全中国。《文学月刊》杂志是文学与专题报道相容相依的综合型刊物,本刊与新华网、人人网、凤凰网、全民记者网等国内很多大网站都合作,品味高、层面高、影响大,她拥有了这个平台,算是打下了一片江山,她真的很珍惜、很自豪、很努力。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她经常在想,人生活着就是要体现价值,自己过去的付出与努力,就是为了点燃今天的希望,放飞人生的梦想。自身的价值就是要饱蘸生活的琼浆,多写文章,多为可爱的家乡发展,贡献绵薄之力。自己身为作家记者,自己与杂志与网络与媒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己有微博有博客有全国的数以千计的文朋诗友。因此,自己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把自己的资源利用好,把家乡的各界名流,党政领导、各路英才,好产品、好经验、新技术、新风貌,尽可能地向全国展现,向世人推出,让更多人了解依兰、走进依兰、投资依兰、建设依兰,让依兰古城神韵,香飘万里,誉满心灵。

这是新阶段,她新的梦想。于是,为了实现这新的梦想,她对自己“下手狠”,对自己约法三章,坚持文学与新闻一起上,将专题报道与独家访谈在杂志、网络不断推出,让依兰因更多的报道而更加精彩,让家乡引起更多人关注而美丽。

    她抓住了每一次报道机会。去年,《文学月刊》杂志社关注教育,要在全国推出一所特色办学的学校,目的是面向全国推广,她得到编委会的组稿精神后,她第一个请缨出战,连续几次去依兰达连河高级中学采访,后来,她写了记者专访《永不服输超越梦想,记黑龙江省依兰县达连河高级中学》,还配发了几组照片,在《文学月刊》发表,中国全民记者网、龙源网等很多网站也同时给予转发,反响很大,影响很好,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了极大提升。校领导非常感激,说刘江玲真的为我们学校提升知名度,扩大招生,推进发展帮了大忙。

    刘江玲生活在农村,她热衷关注并弘扬基层的父母官。她总热心的想,把更多更好的基层好干部好领导推出去,展现基层党员干部的风采。下面是她采访一基层支部书记后发表的文章开头----

    美丽的小兴安岭,连绵青山,起伏叠嶂。山泉秀美,九曲回肠。林海葱郁,鸟语花香。在这如画如诗的山水之间,养育一个个挺拔俊秀的大写英才。

从贫穷落后的穷乡僻壤到繁华都市的绿色军营,从放弩不羁的山村青年到部队优秀的士兵,从献身基层的出色干部到连续的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他的人生坐标的亮点如夜晚的星辰,流光溢彩,闪闪发光。这就是本期向读者重磅推出的杰出人物------黑龙江省依兰县基层模范党支部书记XXX。

    他的人生足迹,真实地演绎了时代人物追求卓越、青春无悔的英姿风采;诠释了时代人物年华似锦,事业争春的人生壮景。十五年的风雨历练,十五年的艰辛求索,十五年的追求卓越,不甘落后的性格,折射出惊人的超越与执着的梦想。他的言谈举止间总是透出军人的干练威武与大气成熟。身材伟岸挺拔,目光中透着厚重强悍与激扬豪迈的品格,他的工作总是雷厉风行、说到做到。他的追求如大山般热情执着,激情豪迈。他的事业正如沐春风,欣欣向荣……

去年春节前夕,有朋友和她说,你是记者,你能写,你也有发表的条件,那就帮帮那家公司吧,听说那家的野猪肉销路一时吃紧。她见好心人这样难,当即就与《文学月刊》杂志全国记者部联系,得到了领导同意后,她就主动打电话联系这家企业,把自己的意图和人家说了,对方听了非常高兴,于是,她辗转几次,经过认真采访后,发表了纪实通讯《舌尖上的“野猪”》,在杂志、网络同时发表传播,一石激起千层浪,依兰野猪顿时风声水起,供不应求,老板高兴地说:“刘江玲是贵人啊!一篇专题报道比十次广告效果还好,真没想到这个农家女拥有如此神通。”

    她们村的那个女会计,也很了不起,当过书记,当过村长,兢兢业业这些年,以党性原则严格要求自己,带领村民致富发家,于是,她主动走进了这位女村官,为她量身制作了人物专访《爱岗敬业无怨无悔》,还配发了照片,感动的女会计说:“今生遇见了刘江玲,真的没有白活一回,这也是在为我树碑立传啊!也是把埋在心里的话释怀了”。女会计夏艳萍表示:“今后,我只能干得更好,干得更加出色,不然怎么能对得起父老乡亲,怎能对得起这篇精美的文章啊!”

   《文学月刊》杂志要关注地方的公安干警,关注警风警纪,关注警察为民的一些动人故事,她得知高层精神后,就开始联系,结果几次都没联系到本乡本土的,她不得不把采访的视角放在外地,于是,她通过去汤原县采访,写下了专题报道《打黑除恶造福一方》发表后,社会反响非常好,那家公安局在年底评比中,被上级还加了分,局长和政委亲自致电向她表示感谢。

    刘江玲一方面在履行记者职责的同时,包括联系采访对象、拍照、写稿报道,一方面经营她的文学家园,坚持写她的博客,坚持与全国各地的文化名流交流合作,她的随笔散文短小精悍、妙趣横生,她写的《那年去潍坊》《我在春天的路口等你》《石家庄印象》《古韵小城秀美依兰》等很多美文佳作,无论在其博客推出,还是在各种媒体发表,都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由衷赞誉,都称赞她文章精美绝伦、主题鲜明,清新厚重、美不胜收。这些年,她有不少文学作品,在全国大赛中获奖。

刘江玲,出自农村,长在乡下,从事文学,从事艺术,从事新闻记者工作,难度很大。很多困难甚至是人们无法想象的。那里的环境,出入难,夏天时候,需要过江,需要转乘,我没去过,不了解,但我能想象到,出入的艰辛与不便。

     另外,她毕竟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和高层面培养,现实的采访和报道中,很多时候还不能尽如人意,加之,自己没在官场,没在本地主流媒体,知名度和影响力不足,因此,常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只有当她的文章发表了,对方才能重新审视、才会刮目相看。尤其是遇见一些个素质差、人品低下的人,说了不算、算了不说的人,甚至狗眼看人低的人,但她胸襟博大、从容对待、不卑不亢,她说只要是该写的,只要是有价值的,只要是值得传播的,一句话,只要对依兰对家乡是正能量,作为自己一个小小的文字记者,那就一定用心写好、尽职尽责。

    其实,写到这里,我在想,刘江玲这些年的成长和发展,很不容易,环境、条件、人文等方方面面,但她像是逆生长的人,坚持梦想,执着追求,尽管不算成功成名,但她的一切全是凭自己多年坚持换来的,凭默默耕耘换来的,一切来之不易。好在家人理解她、支持她,亲人和朋友体谅她、帮助她,让她的文学梦、作家梦、记者梦,一直走到了今天。

      她身居乡村僻壤,传统、贫困、落后,尤其是有些民风民俗很多困扰,一个农家女在看书,在写作,在外出采访,发表作品,会有多少人的不理解,会有多少人的私下议论,会有多少人是不屑一顾……现实就是这样,很多时尚女性,都是享受型的,他们是逛街、打牌、唱歌、跳舞、美食,唯独她这个既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女子,似乎有些“不解风情”,或许在他们看来,有些与众不同、曲高和寡,但事实面前,她就是她,她就是一个守望梦想的人,一个追求真实品位的人,为喜欢的,为有意义的,为自己想做的事业而奋斗拼争到底的人。她说这就是人生观、价值观,有了这些,就多了幸福感,与钱没关系,与世俗没关系。有关系的是自己对自己要珍重、要负责、要有所建树和追求,天生我才必有用,在她看来,不谦虚地讲,真的不想让自己平庸度日,不想让自己小小才情付之东流,不想活得那样平淡无痕,不求精彩,只求充实。

     刘江玲,现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世界华文作家协会会员、中访网全媒体记者、民声访谈网特约记者、中国作家记者协会【你我她】杂志特约编辑、签约作家。她很多作品散发于【中国散文家】杂志、【你我她】杂志,在全国创作领域声名远播。

     可以说,她是刚刚绽放在文学领域和传媒领域的小花,多姿多彩、芳香四溢。是行进在事业江河领域的一叶小舟,风正帆悬、迎风起航,向着那命中的地方一路高歌、风雨无阻、奋勇前行。这支并非被很多人知晓的黑土奇葩,她先后被聘为世界华文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

     面对这些,她并没有沾沾自喜,她的目标是要走遍依兰,走遍家乡的万水千山,用自己的满腔热情,把家乡的杰出人物和优美的人文景观,以及各大优秀企业精英尽收眼底,把他们的业绩和成就用采访报道的形式加以弘扬,尽自己的微博之力,把家乡的魅力,家乡的风采,多姿多彩地展现给全中国、全世界。

     年华似锦,事业争春。为了梦想,不懈追求,依兰的刘江玲,一路艰辛,一路坎坷,她是求知妇女的杰出代表,她是镶嵌在黑土地上,镶嵌在新闻和文学艺术领域上的一颗熠熠闪光的新星,正穿越梦想,把自己微薄的光与热留给家乡的黑土和秀美的山川。



中国传媒联盟  纠错QQ:2230587892 (责任编辑:梦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影视联盟  纸媒联盟  网络联盟   律师联盟  人员查询  加盟合作  最新最热

特别申明

部分内容源于网络 目的在于传播 如有侵权速联秒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