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余载风雨路 洒向人间都是情
——记全国“十大名票”、“山东好人”李全忠
编者按:他是有京剧范儿的生意人,他是会做生意的京剧演员,他是不拿工资的村支书。若用字喻他,当是行草,天马行空,潇洒俊逸,却也有理有据、秩序井然;若用物喻他,当是千里马,永远神采飞扬,永远追赶梦想,永远充满活力,奔腾不息,不知疲倦。他严肃深沉,却有一颗狂热的心;他沉默寡言,唱起京剧来却势如劈竹,如同行云流水;他个人生活极简单,对人却极慷慨……他就是全国“十大名票”、“山东好人”李全忠。
任何时代,都有属于这个时代的楷模、榜样,他们就像黎明时山巅的旗帜,给予人们前进的勇气;他们就像黑夜里海面的灯光,照亮人们行走的方向。古人云:“好人难当”。然而,无论什么年代,总有勇者,总有坚持梦想的人,李全忠就算一个。李全忠作为企业老板,他挣的钱几乎全部投入了公益事业;作为剧社社长,他亲自开客车拉着演员下乡免费演出;作为村里的支书,他不仅不要工资,还自掏腰包给村里搞建设。多年来,他始终活跃在公益事业第一线,做事只讲奉献,不求回报。问及为何如此热心公益,他回答得简单而朴实,“人的一生很短暂,我只想趁着年轻,多为大家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存姿势,如正在夏季里怒放的花朵,是开到荼靡,还是化作春泥?当今世界越来越丰富多彩,越来越光怪陆离。究其根源,是我们已经进入市场经济时代,追名逐利已成为整个社会的风气,各种“家”和“星”几近泛滥,浮躁之风也日涨。面对世俗,李全忠能做到闲淡宁静,一心一意提高他的京剧演唱造诣;面对人生,李全忠“越是磨砺,越是光芒”,他做事踏实,不怕苦、不怕累,无论干什么都是一根筋,有股子韧劲儿;面对朋友,李全忠却有着柔软深沉的情愫,他负责任、有担当,用坚强有力的臂膀为周围的人撑起一片天空。
为弘扬京剧艺术 搭建起虞河畔的“鸢都大舞台”
与李全忠相识,缘于2014年夏天潍坊报业集团《潍坊画报》的一次采访任务。听说虞河边有个唱京剧的“鸢都大舞台”办得不错,2007年以来作为一种公益演出活动,受到老百姓的欢迎,为潍坊的戏迷带去了欢乐,因此《潍坊画报》创刊的第一期我们就来到了“鸢都大舞台”进行采访。
“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凭阴阳如反掌保定乾坤。先帝爷下南阳御驾三请,算就了汉家业鼎足三分,官封到武乡侯执掌帅印,东西征南北剿博古通今。周文王访姜尚周室大振,俺诸葛怎比得前辈的先生,闲无事在敌楼我亮一亮琴音,我面前缺少个知音的人。”我们到“鸢都大舞台”的时候,李全忠正在为戏迷朋友们演唱老生经典唱段《空城计》,他目光如炬,声如洪钟,起承转合之间,技艺娴熟,表演完全是专业水准,戏台一边的伴奏也非常精彩,与他的演唱配合相得益彰,可谓是珠联璧合,戏迷们无不被他们精彩的表演深深吸引,并报以热烈的掌声和阵阵叫好声。 说起这个“鸢都大舞台”,虞河附近的居民没有不知道的。2009年4月,李全忠组建了钟秀剧社,打造了戏迷朋友们现在喜欢的“鸢都大舞台”。每逢周一、周五,这里都会准时开唱,遇到特殊情况,还可随时增加。这里不光吸引了虞河附近的戏迷朋友,潍坊市区以及周边县市区的很多京剧爱好者也会如期来观看演出,有一技之长的票友还可以偶尔登台露一手。 “2008年,在北京和天津与一些京剧爱好者聊天时,大家都说潍坊的京剧文化氛围特别好,我听了之后心里非常难受,因为我知道潍坊的情况,虽然有一些喜欢京剧的票友,但是大家很少交流,也没有一个交流的平台。当时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潍坊的京剧发展好,并坚持到了现在。”李全忠说。
“鸢都大舞台”的所在地,原来是潍坊医学院的操场,虞河改造后这里成为了一个露天的演出场地。“虽然有演出场地,但场地上什么也没有,考虑到京剧表演不能没有舞台,我们就在此处建起了现在的‘鸢都大舞台’。”李全忠说。“大舞台”建好了,他又自费购置了灯光、音响、行头、道具和舞台车,总共投入130多万元,而且每年还要投入30多万元的维修费用。
截至目前,钟秀剧社已从最初的45个人发展到了百余人,这还不包括中间流动的票友。潍坊本地的“票房”,也从五年前基本没有的状态增加到了近80个。“2014年,钟秀剧社一年就为老百姓演出了近百场京剧,并且各‘票房’都很活跃,大家经常聚到一起聊戏、唱戏、赏戏,明显感觉潍坊的京剧文化氛围好了,这是这些年来最让我开心的事。”李全忠说。
能成为京剧界的“奇才” 是偶然中的必然 记得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的必然性,也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的偶然性。偶然中蕴含着必然,一切偶然都是必然,一切必然也都是偶然。对于一个敢于追梦的人来说,一切皆有可能,一切偶然出现的也许都是必然要发生的。李全忠从一个对京剧不感兴趣的人,到现在成为全国“十大名票”,成为京剧界的一段佳话,一个“奇才”,是一个偶然现象,对于认真、执着的他来说,也许并不是偶然的。 2007年,李全忠在一次和朋友的聚会上,与京剧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朋友们在饭桌上都说唱京剧有多么难,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唱好。而李全忠从小便争强好胜,而且自己拥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他觉得唱歌是唱,唱京剧也是唱,凭着这股好胜的劲儿,当即对朋友们“夸下海口”:“这有什么难的,我也会唱,我现在就开始学,到年底我就登台彩唱!”朋友们并没有把他的话当真,因为学京剧是何其艰难,一般人要学上好几年才能登台清唱,何况还是彩唱,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更是不可能了。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从此,李全忠便踏上了他的京剧生涯。 没接触京剧之前,并没有觉得有多艰难,开始学了之后,才知道这其中的难度有多大,但是李全忠没有放弃。他请教了潍坊很多京剧老师,都说他有一副丰厚圆润的嗓音,适合唱杨派老生。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没有专业的老师指导,他就买来CD一句一句跟着学,一字一字跟着模仿,虽然过程很艰难,但是李全忠凭着自己的悟性和套路,很快便找到了门路。 2007年9月,他第一次粉墨登场,参加潍坊电视台举办的“京剧票友大赛”,仅仅两个月的练习,谁都不曾想到他会取得什么好成绩,但是他给了所有人一个惊喜,他获奖了,这是他第一次获奖,而且还是金奖。当同台参赛的票友得知他仅仅练习了两个月就得金奖,全场哗然了,而两位大赛评委更是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好胜的他把这次比赛当做了一个起点,随后胶东半岛举办了一个四城市京剧票友邀请赛,即潍坊、威海、青岛、烟台四城市的京剧票友一起切磋技艺,而这次,李全忠又一次震惊了所有人,作为一个初学者他冲出了潍坊,再一次获得了金奖。
两次金奖的获得,让李全忠名声大噪。李全忠觉得,既然自己在这方面有点天赋,是不是可以为潍坊的文艺事业做点什么呢?于是他开始到处参加京剧演出、文化三下乡等活动,大大小小十多场演出下来,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他,而他也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京剧,热爱京剧。
李全忠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他没有因此停下在京剧道路上前进的脚步。2007年秋天,他独自跑到北京,找到当时正在北京做评委的著名杨派老生演唱艺术家张克先生拜师学艺,张克被他的热情和执着精神所打动,决定收下这个徒弟。2008年在全国第九届“和平杯”电视票友邀请赛中获一等奖,一举荣获中国“十大名票”称号。 李全忠说,现在京剧对于他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爱好、一种特长了,更是一种责任——一种振兴国粹、发扬国粹的责任。对京剧的探索和传承,虽有七年时间了,但这不是结束,这才刚刚开始。
尽自己所能回报社会 让生命无悔
如果李全忠仅仅是一个京剧爱好者,为京剧投资是因为他的爱好,还不算特别值得称道,并不能完全证明他的无私奉献精神。李全忠除了对京剧艺术积极奉献之外,他还做了许多许多的好事,因为他还是“山东好人”啊!
如今都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还有没有人肯做个“好人”呢?都说“好人难当”,还有没有人敢做“好人”呢?如果没有对真善美的追求,没有追求真善美的人,那我们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更进一步问,做个“好人”,有没有什么“好处”呢?当然,李全忠从未考虑过这些,他也没有时间考虑这些。李全忠的这种精神,在古代称之为“侠义精神”,在现代被称为“社会责任感”。无论什么时代,都呼唤这种人物的出现。 1993年,23岁的李全忠揣着30元钱从寿光农村来潍坊打拼。他在潍坊人生地不熟,为了生存,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过,在工地上干瓦工、修路修桥……攒了一些钱后,李全忠组建了建筑队,揽一些小工程。后来,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钻研,李全忠研制出了“凤栖村全鸡”,才开起了这家饭店。 一路走来,李全忠酸甜苦辣都尝过,他特别能理解别人在遇到困难时那种无助的感觉。事业有成后,李全忠经常带着身边的朋友做公益,他还成为“找我中文网网友俱乐部”会长,只要看到有需要帮助的信息,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为了振兴潍坊体育事业,2004年李全忠成立了“凤栖村足球俱乐部”,他出钱带领俱乐部成员到处打比赛,短短两年时间,潍坊足球在全省都出了名,奖杯拿到手软。虽然饭店规模不是很大,但是每年投入公益事业的钱就有二三十万。在他看来,钱财都是身外之物,在有生之年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人生才有价值。 2011年之前,田马一村村两委基本瘫痪。以前在外做生意的时候,李全忠就经常为村里做好事。“给村里老人免费体检,拉着他们去潍坊旅游,给村里小学教室安装扩音器……”村委会成员李法光说,村里只要有人遇到困难给他打电话,甭管认识不认识,他都会帮忙,有时候事情办完了,面都没见过。2011年村委换届,村民希望李全忠回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