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联盟 据 时代纪实 讯 (记者王文荣) 《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家喻户晓,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交管大队正是当代的“愚公”,他们面对“山”一样的困难“挖山不止”。他们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以百倍信心真抓实干,成为鄂尔多斯市道路交通疏堵、保畅的先进集体。达拉特旗交管大队大队长韩化龙感慨地说:“困难就是山,山一样的沉重,山一样的压力,躲不过就要勇敢地面对,就像愚公一样搬倒它!” 人、车、路矛盾如“山” 达拉特位于内蒙古重要的“呼包鄂”农作物经济产业带,是包头通往鄂尔多斯市,陕西、山西等地交通要道,被人们誉为“农业大旗”、“鄂尔多斯北大门”。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使达拉特出现了两个剧增:一是人口剧增。2000年至今,达旗镇区人口翻了一番;二是机动车辆剧增,2000年至今,机动车辆翻了两番,达到8万多辆,且每天以80辆的速度递增。35万人、8万多辆机动车,成为令人关注的“达拉滩现象”。 由于历史和客观的原因,达拉特镇区小的被人称为“伸不开胳膊,踢不开腿”的地方。虽然后来开发建设了新区,但由于旧镇区商业集中,大多数人口衣食住行集中在仅有8平方公里的旧镇区。旧镇区道路基础设施严重滞后,道路狭窄,加之丁字路多,商业集中区缺乏停车场,车辆拥堵,各种交通事故频发。对此。人们怨言甚多,许多老年人甚至谈“车”变色。一些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多次提案,强烈要求解决交通问题。 达拉特旗交管大队大队长韩化龙,就是面对这样如“山”的难题走马上任的。从警15年的韩化龙上任伊始,带领大队领导班子成员和全体民警,对全镇154公里道路的街、路、岗点以及国省道、乡村道路深入实地开展调研,认真分析造成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原因。在镇区交通流量最大的主要街道,他进行多次观察,并向行人、驾驶人员了解情况,倾听意见。为解决难点,他请教专家,出外考察,终于找到了破解难点的办法。在旗委、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下,移“山”开始了。 镇区3个大的交叉路口,常常引发交通拥堵,为此,经过多方协商配合,拓宽了路面。树林召镇的达拉特路隔离护栏距离短,且护栏比较高,严重影响驾驶人员视线,护栏部分损坏,且护栏上交通标志、标识不全或错误,行人随意穿越护栏,交通安全隐患大,大队建议旗政府新增设了隔离护栏。对夜间易通过行人与非机动车的交叉路口安装照明设施。在基础设施改造中,为事故高发路段铺设了减速带,在交叉路口安装了照明设备,并增设了岗勤。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 截至目前,达拉特旗交管大队铺设减速带8余处,安装减速、让行、慢性等交通安全标志牌共2280处,施划标线1万余平方米,镇区安装了13个电子监控。 深入推进交管工作创新,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提升群众满意度,是达旗交管大队便民利民,热情服务的宗旨。 2011年秋末,达旗交管大队通过整合交管资源,在白泥井、关碾房、关牛犋建立三处交通服务站。农村牧区老百姓再不需“远天远地”到镇区大队办理车价管业务,而在家门口就可及时查询违法与处理,了解交管动态,了解道路交通信息,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约了经济开支。这种贴近式、一站式、一窗式服务,被机动车驾驶人员誉为“韩式服务”。这些举措,缓解了镇区车辆交通拥堵,辖区内各种交通事故全面下降;便民服务触角延伸至老百姓家门口,群众亲切地称之为“暖民心工程”。 经费不足,靠什么力量搬走了这困难的“大山”?韩化龙坦言:“政府为主体,交管为主导,各方都参与。”在韩化龙的心中,有这样的执行理念:有“方”才有“位”。即以努力工作的精神和成绩,使旗政府对交通管理由了解、理解、认可、感动到支持,成为一种互动格局。政府的主体地位不能变,实践也证明,为了缓解镇区交通压力,旗政府从2012年起先后拓宽、打通了部分道路。 警力不足,怎样才能“自力挖山”?大队联合旗公安局巡警队、农村牧区派出所参与道路交通管理。巡警队、派出所民警在日常工作中,遇有酒驾、无证、超员、涉牌等严重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及时与管区交管中队联系,建立快速反应机制。联合旗城市管理执法局人员参与道路交通管理。执行人员遇有镇区内车辆乱停、乱放现象,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充分收集违法停车证据。然后采用向车主发放违法通知书的形式,督促其接受处理。 各种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通过联合整治,对机动车驾驶员产生巨大的威慑力,执行效果十分明显。农村牧区涉牌、涉证、酒驾等违法行为逐日下降,镇区乱停、乱放现象得到有效遏制。道路交通畅通,在“政府为主体,交管为主导,各方都参与”的机制保障下,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交通违法记录如“山” 车祸猛于虎。拥有8万辆机动车的达旗,交通违法记录像一座“山”压在了达拉特旗交管大队的肩上。 2011年11月11日,原鄂尔多斯市交管支队车管所教导员韩化龙被提任达拉特旗交管大队大队长。几乎就在同一天,一个“严管严治”的口号响亮提出。消息不胫而走,在达拉特旗、在鄂尔多斯、在周边县市产生了强烈反响。 “严管严治”的提出,是用足用够法律条款赋予的权利,不留余地,一视同仁。如2012年第一季度就严查严治了涉牌、涉证350起、酒驾118起、客车超员2起。像这样上限处罚在过去却为数很少。在“严管严治”的背后是“零容忍”,正如大队长韩化龙所说:“一旦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将直接侵害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伤害群众感情。” “严管严治”交通,在达旗道路交通管理上不仅是理念的创新,也是管理机制的突破。许多参观取经的业内人士将这一经验称之为“画龙点睛模式”,并称赞其为达拉特旗道路交通管理的金点子。 “严管严治”,就是“日夜移山”,时时考验着队伍,也考验着大队每一个领导。与“严管严治”相匹配的新的警务机制出台了,从工作职责、执勤执法、人员装备、管理考核等都作出了硬性规定。如实行高峰站点、平峰巡线的勤务方法,把静态管理和动态管理结合起来,实行定人、定岗、定路段、定责任、定工作标准。针对夜间无证、酒后驾车较多的情况,开展“严管严治”,并建立了严查工作长效机制。在国、省道沿线设置测速点和交通安全检查点,采取日常检查与夜查、流动检测与固定检测相结合。为了管好队伍,设置了大队长热线,在辖区内设置了10部举报电话。采取明察暗访的方式,对民警的言语举止、警容警纪全方位进行督察,认真对待群众的举报,对违法违纪民警坚决查处。用韩化龙的话说,就是“严管别人,首先要严管自己”。同时对各类违法者一视同仁,“严管严治”。韩化龙的铁面精神,赢得了全社会的喝彩! 从2011年11月份至2012年4月份,达拉特旗交管大队创下了奇迹,交通违法行为的“大山”被搬倒了。 科技强警困难如“山” “严管严治”,必须牢牢把握动态化道路交通管理的主动权,实现交管工作的跨越式发展。传统的交管管理面临着挑战,唯一的选择,就是走科技强警之路。 但这又是“谈何容易”。资金、人才、装备等诸多困难接踵而来,“山”一样横亘在面前。达拉特旗交管大队又一次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坚持“政府为主体、交管为主导、各方都参与”的理念,移走困难的“大山”,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实现了科技强警“零”的突破。 经费困难,采取供应建设商赊一点、办公经费挤一点、协作单位支持一点、争取上级补助多一点、受益单位承担一点等办法多方筹措、多方投入。截至目前,科技强警已投入50余万元。 人才困难,交管大队采取“请进来”的方法,请专业技术人员授课,把科技培训贯穿于科技强警建设的始终,制定科技培训制度,把科技培训纳入“三个必须”内容,采取多种形式抓好落实,推进科技普及应用。 达拉特旗交管大队坚持“以用促建,边建边用,实战实用”的原则,把科技触角延伸到交通管理的最前沿,夯实了基础,实现了科技强警的综合效益和规模效应。 X618线全长124公里,是吉格斯太到中和西一条主要通道,该路实行限速行驶之前,超速者比比皆是,在刚通车后的4个月时间里,就有2人在车祸中丧生。令交警管不胜管,防不胜防。增设了电子监控、测速仪等科技设备后,超速行驶立即得到了改善,一位司机说的诚实:“过去是不见交警就敢超速,现在不敢了,电子监控时刻都在注视着自己,谁愿往枪口上撞呢?” X618线安装电子监控的成功,交管大队又在镇区多处灯控路口进行了准确配时,装备了13处电子监控,对机动车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有效监控,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电子监控系统,“人眼”、“电子眼”实行了互动,这也是达拉特旗交通管理科技与警务创新共同迈出的关键一步。此举给驾驶员形成一种较大的心理上的威慑作用,大多数驾驶员即使在没有民警管控的道路上也不敢违法行车,从而帮助驾驶员形成良好的行车习惯和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意识。 达拉特旗交管大队的实践再次证明;只要有“挖山不止”的愚公精神,再大的山一样的困难也会移走。正因为此,达拉特旗交管大队被达拉特旗教育局授予“尊师重教先进集体”,被达拉特旗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被鄂尔多斯市交管支队评为“全市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工作先进集体”、“全市道路交通疏堵保畅先进集体”、“清网行动中成绩提出大队”。
荣誉当之无愧,荣誉为我们演绎了新的“愚公移山”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