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媒联动☆传媒联盟 2014-04-16 重要通知与声明  2020年精选20个创业好项目——期待与您早日联手合作共赢  仅需5.8万元就可通过CCTV点睛播出1个月和通过GJTV等百家媒体联合常年展播  评选与出版《当代百名书画艺术名家抗疫作品展》的活动通知 五秒电视广告只需五十元☆本项目正在诚征各地代理 点此查看加盟合作☆本站人才招聘公告  
当前位置: 主页 > 环保 >

北京环保达人封存2辆私家车 四环内坐地铁

时间:2014-02-24 09:31 来源:新京报作者:邹毅
21日以来,北京市空气重污染预警亮起“橙灯”。预计在本周四之前,重度和严重污染天气仍将持续。
昨晚,邹毅拍摄雾霾下的北京。他曾连续365天用手机拍摄记录北京的天气变化。新京报记者 王叔坤 摄    昨晚,邹毅拍摄雾霾下的北京。他曾连续365天用手机拍摄记录北京的天气变化。新京报记者 王叔坤 摄
“一目了然”组照。2013年1月27日开始,邹毅坚持每天早晨在同一个地点拍摄一张照片,直观记录北京的天气情况。    “一目了然”组照。2013年1月27日开始,邹毅坚持每天早晨在同一个地点拍摄一张照片,直观记录北京的天气情况。
 
“一目了然”组照。2013年1月27日开始,邹毅坚持每天早晨在同一个地点拍摄一张照片,直观记录北京的天气情况。  “一目了然”组照。2013年1月27日开始,邹毅坚持每天早晨在同一个地点拍摄一张照片,直观记录北京的天气情况。

中国传媒联盟 据 新京报 讯:

  21日以来,北京市空气重污染预警亮起“橙灯”。预计在本周四之前,重度和严重污染天气仍将持续。

  七日之内,“霾”伏围城,人力有无可为?

  有一个普通市民,持续365天拍摄北京清晨的天气,为让空气质量“一目了然”;有一个环卫集团的员工,每天工作16小时,在二环路压尘降霾。

   抗霾减霾,他们在行动。

  昨天,邹毅几乎一直“宅”在家,“一看天儿就知道PM2.5肯定爆表。”他的妻子在家里开着两台空气净化器,还点上了自己调配的藏香,说是能杀毒、润肺、静心。

  邹毅只要出门,就会戴上带有活性炭滤芯的口罩,两天一换。走在马路上,他偶尔还会兴奋地指出“同类”,“你看那个人也戴着口罩。”19时许,邹毅戴着口罩出门步行了近20分钟后,站在建国路的天桥上,突然说了句话:“这几乎是我关注北京天气以来,雾霾最严重的一天。”

  戴上口罩,才真正开始关注环境

  邹毅的记忆里,2008年8月初,霾持续了几乎一周。他很清楚,那些灰蒙蒙的天不是水分为主的雾,而是含有污染物的霾。

  那之后,邹毅的妻子趁着出国,买回了国内还见不到的各种PM2.5口罩,只要遇到污染天气,一家子就戴口罩出行,那时街上的人看他们都觉得奇怪。

  “直到我自己戴上口罩了,才真正开始关注环境问题。”邹毅回想,直到2013年,污染天里戴口罩出行的人“突然多了起来”。他觉得这是好事儿,还想象着以后只要是污染天气,街上就都是戴口罩的人,因为“人只有亲自做了什么事情,才能真正关注”。

  如果以后天气不好时,满街都是戴口罩的人,证明大家都在关注天气问题,“那污染肯定会越来越少。”

  365天拍天气,引发公众关注

  为了让更多人关注身边的环境,邹毅从2013年1月27日开始,持续365天每天拍摄一张北京天气的照片,这组照片取名为“一目了然”。他觉得数据和说教都太抽象,如果能在同样的时刻和地点拍下全年的照片,天气好坏自然就显示出来了。

  到了第64天时,他将所有的照片拼成了一张大图,在朋友圈里引起了很大关注,“一天天的可能不觉得,凑在一起才能发现,好天和坏天的比例究竟如何。”

  今年1月26日,邹毅拍下了最后一张“一目了然”。完成了整年记录后,他觉得可以告一段落了,因为已达到引发公众关注的预期。“我还可以做其他更有创意,更环保的事。”

  发起环保活动 箭扣长城捡垃圾

  邹毅今年打算做的“其他事情”,是他一手发起的攀登箭扣长城,捡垃圾活动。

  他是在一次户外运动中,偶然登上了那段“野长城”。赞叹箭扣奇险之余,他也发现名声越来越大的箭扣上,垃圾也越来越多。

  他没法看着长城一天天脏下去。

  2013年9月,邹毅和20余名同为户外运动爱好者的朋友们,一起组成了“箭扣客”,并完成了第一次活动。

  他们每周六用私家车拉满同伴,前往西栅子村。登山包上,多绑了一个白色塑料袋,用来捡拾路上见到的,其他人留下的塑料瓶等杂物。然后又将可回收的垃圾,制作成了“箭扣客”的胸牌。

  三个月后,参与过“箭扣客”活动的人数已累计至200余人,而“箭扣客”进入西栅子村时,也不再被要求缴纳20元每人的“门票”。

  西栅子村减免门票的决定,也使邹毅很感动,“这说明我们的活动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

  22日,邹毅刚刚完成了一次“箭扣客”活动,市内的严重雾霾污染并未影响攀登的乐趣,他并未佩戴近日来出行必备的口罩,“到了山上,就只有雾了。”

  不过,邹毅还是为“箭扣客”们定做了一批防PM2.5口罩,“下周应该就做好了,到时候发给大家。”

  从个人做起,更盼能达成共识

  北京的污染发展至今,邹毅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改变。他封存了自家的两辆轿车,日常出行时,四环内坚决乘坐地铁,连公交都不坐。“车辆维修、保养等,不都是浪费吗?”

  今年过年时,年年放鞭炮的“传统”也被他否决了,“天儿都这样了,还放什么?”

  但邹毅也明白,个人的力量总归有限。他身边就有巨大的浪费:为避免限号一家多车、餐饮浪费、人工养殖等。他认为这些人与自然间的能源交换,使得人类在消耗中远离自然。他期待社会能达成共识,比如不开空车、减少出行、减少用餐浪费等,“共识的力量是巨大的。” 新京报记者 黄颖

  防治雾霾是需要整个社会共同面对的大课题,需要政府和民间、民间内部达成共识。毕竟房子和车都是自己的,天气却是大家的。

  ——“一目了然”组照拍摄者邹毅

(责任编辑:梦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影视联盟  纸媒联盟  网络联盟   律师联盟  人员查询  加盟合作  最新最热

特别申明

部分内容源于网络 目的在于传播 如有侵权速联秒删